土鸡蛋进城

一大早,“80后”小伙儿严兵毅刚起床,顾不上吃早饭,就着急忙慌地向家门前的鸡舍走去。“该让它们出来找食吃了,我饿着行,可不能让它们饿着。”严兵毅打趣地说。

严兵毅口中的“它们”,就是他养的三千多只土鸡。

严兵毅家的小院,坐落在三川镇祖师庙村的深山里。由于父母常年多病,一家人的生活一直在贫困线下打转转。今年31岁的严兵毅,已经有了16年的打工工龄。

2016年,常年在外打工的严兵毅回到家乡,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返租自家的深山老宅院,发展野外散养土鸡产业。

严兵毅尝试着从外地引进了五百多只鸡苗,山上林茂草肥、泉水充沛,他坚持让鸡吃草吃虫吃五谷。当年,成鸡一出售,收益颇丰。严兵毅的干劲更足了,他扩大了规模,紧接着,2017年又引进了两三千只鸡苗。

土鸡蛋进城

散养的土鸡

鸡苗回来的第一个月,是严兵毅最忙的时候,打扫鸡舍、消毒、控温、控光线、控湿度……为了提高鸡苗成活率,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到鸡舍查看,一个月内,严兵毅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土鸡蛋进城

抽空去收玉米

土鸡蛋进城

查看鸡苗孵化情况

鸡苗长大后,情况稳定了些。一有空,严兵毅就骑着三轮车到附近的村、镇收玉米,一年要备上三四吨玉米,待大雪封山,这些就成了鸡的“口粮”。“我生活上将就点可以,不能让鸡断了粮”。去年冬天,大雪封山半个多月,下山不方便,严兵毅每天只喝点糁汤充饥。

为了减少鸡生病的机率,严兵毅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天热时,他就上山刨点柴胡、蒲公英等中药材,用大锅熬水,放凉,让鸡喝。

下午4点以后收鸡蛋是严兵毅最幸福的时刻。刚开始,鸡下蛋的地点不固定,收完鸡舍里的,他还要满山坡地找,石缝下、草窝里、树根边……家周围的大山,人能走到的地方他都要搜查一遍。哪里有鸡蛋,他就在哪里放点草,给鸡暖个窝,时间一长,鸡就到固定的地方去下蛋了。“以前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收鸡蛋,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严兵毅乐呵呵地说。

规模扩大后,产的鸡蛋也多了,到了夏天,鸡蛋的保鲜期短,需要及时销售。从市总工会派驻到祖师庙村的第一书记王国军了解到情况后,通过自己的单位和亲戚朋友帮严兵毅销售鸡蛋。有时,王国军去洛阳办事,就顺便带着严兵毅到洛阳跑市场。

进城推销鸡蛋,严兵毅也想着门儿。

早上菜市场人多,他五点多就赶到菜市场,到了中午,他就跑到居民小区去推销。

“今后,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日子越过越红火。”面对未来,严兵毅信心满满。(宋香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