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传|王阳明:不想当将军的儒生不是好臣子

如果你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文弱书生,但你孩子虽出身书香门第,却不喜欢读书写字,反而热爱弓马骑术、排兵布阵,一心想当个大将军,你会同意吗?

王阳明他爹反正是不同意的。

不过,明朝当时内忧外患的时局,和屡屡失败的战况,真的让那些文弱书生都升起一股战斗的热血来,更别说王阳明这样从小热爱"打仗"游戏的14岁少年了。

心学传|王阳明:不想当将军的儒生不是好臣子

当时,明朝外部有蒙古鞑靼小王子率兵入侵重镇大同;内部天灾人祸齐发,这边洪水那边旱灾,各地强盗团伙也骚动起来,开始乘火打劫,可明朝政府却对此毫无办法。

小阳明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那些当朝为官的儒生们,唯一的技能就是口诛笔伐,真到危机关头,谁都不懂如何打仗,就只能束手就擒。

因此,王阳明14岁就开始学习弓马骑术,研究兵法策略。15岁,同老爹一起去京城的西北门户——居庸关一带考察,沿途记下各个村落的情况,还同边疆的将士们一同探讨防御鞑靼的对策和办法。

心学传|王阳明:不想当将军的儒生不是好臣子

王阳明的少年偶像不是孔子或朱熹,而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他讨伐羌族,建立战功,被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直到60多岁,还亲自挂帅出征,最终战死沙场。

小阳明对马援推崇备至,日思夜想,终于有一日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去了伏波将军庙,拜谒将军的神像。

醒来以后,他写了一首诗。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心学传|王阳明:不想当将军的儒生不是好臣子

到了王阳明15岁,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愈演愈烈。

激愤不已的王阳明对老爹说:"我要组织私塾里的伙伴们共同上书,效法'终军故事',带领壮士万人,剿灭盗贼草寇,还国家以太平。"

注:终军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外交家,因出使劝说南越王归顺汉室,被南越人杀害。

老爹没想到王阳明如此草率激愤,便骂道:"你真是太狂妄了!一介书生却说什么主动赴死。"

这当头棒喝,让王阳明一下子冷静下来。以他的头脑谋略,当然知道自己就算是献身,也不过是飞蛾扑火,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于是从此之后,他便不再轻易妄言了,而是将"做将军"这个志向埋藏到心里,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心学传|王阳明:不想当将军的儒生不是好臣子

在经历了国家患难,和边疆实地考察以后,王阳明终于认清现状。他清晰的意识到,要实现自己保家卫国,还天下太平的抱负,光靠给皇帝上书,或自我献身是全然不够的,只有真才实学、文韬武略,才能够有实力来实现这一抱负。

王阳明的这一转变,对他老爹来说,真的甚是宽慰啊。从此,王阳明总算走上了正道,开启了他"成为圣贤"的探索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