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社會的他們真的抗壓嗎?

最近一直被“最後一批90後”刷屏,小美仔細想想自己已經是個老阿姨啦!

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職場,然而90後卻承擔著不被社會看好的壓力。我們90後肯定就不會滿意了,我們招誰惹誰了!放眼望去,如今活躍在個個領域的人才哪裡不是90後居多!

年輕人要跟老人學習,老人也要跟年輕人學習。年輕人要跟老人溝通,老人也要跟年輕人溝通。這是我們追求新風尚,走向新社會的途徑。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從克服一個個渺小的偏見和傲慢開始。我們不是“垮掉的一代”,儘管承擔這些非議,我們也願意在其中成長起來、強大自己。

不管你是不是90後,小美今天都要向你介紹我們這幾位強大的90後,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娛樂圈“異域風情”迪麗熱巴!

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社會的他們真的抗壓嗎?

而要說起今年最火的女明星,自然少不了迪麗熱巴,還是一名妥妥的90後。上跑男、演電視劇、拍電影、走秀,全年無休,每次現身依然是元氣滿滿,青春洋溢。 事實上,有著凹凸好身材的熱巴,在紅毯上的表現力絲毫不遜色於專業模特,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一致好評。擁有如此好身材的她,真的還能被稱為“胖迪”嗎?

除了紅毯,日常街拍中的熱巴同樣展現出超讚的衣品。和她的性格一樣,私服也有是滿滿的青春活力,更被無數女生譽為搭配範本。

一路接受風雨的歷練,演繹無數別人的故事,才成就瞭如今充滿陽光的迪麗熱巴。拒絕單一無味,永遠解鎖新事物的路上前行,這就是我們90後的態度!

體育圈“女排大魔王”朱婷!

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社會的他們真的抗壓嗎?

毫無疑問,朱婷已經成為了當今世界排壇的女王。縱觀世界排壇各個球星的戰績,朱婷已經成為歷史第一人。朱婷帶領的瓦基弗銀行隊已經進了土耳其聯賽的決賽。去年痛失聯賽冠軍一直讓朱婷感到惋惜,好在歐冠的冠軍讓朱婷心裡感到了一絲平衡。

雖然土耳其聯賽還沒有結束,但是朱婷已經被世界各地的俱樂部瘋搶。暗地裡瓦基弗已經把朱婷的工資由135萬歐元提到了150萬歐元,而且對朱婷也是特別愛護。如果多傢俱樂部競爭的話,朱婷的身價可能會更高。

除了工資之外,早在去年就傳出瓦基弗想讓朱婷接替受傷的高茲德當隊長,一個外來球員能當上本土俱樂部的隊長,這得需要多強的實力,朱婷一直在創造奇蹟。

“不是明星是演員”張一山

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社會的他們真的抗壓嗎?

張一山曾透露:受童星魔咒的困擾曾讓他想放棄演員道路,但與老一輩藝術家於藍、陶玉玲的一分鐘合作,改變他的人生。聽到重病的於藍老師說:“為了最熱愛的電影事業,哪怕一句臺詞也要來”,他坦言“這是影響我一輩子的一分鐘”。

作為年輕的“老戲骨”,92年生人張一山,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體會過“出名”的感覺了。

只可惜,長大以後的張一山精瘦、膚色深、也不高,完全不是小鮮肉的長相。結果等到二十多歲該爆發的時候,卻沉寂了。面對自己被歸類於“長殘”童星中,就連他自己也說:“我確實是覺得自己的形象各方面,不符合現在這個市場的小鮮肉、偶像、明星這個狀態”。

身在娛樂圈,又身處一個“小鮮肉”時代,張一山會覺得自己和這些“娛樂精神”有點格格不入,他說自己挺醜的,“誰都比我帥”,他說自己只是一個演員,一個致力於不讓觀眾“白花錢”的文藝工作者,用他的演技得到大眾的認可。

“長沙小驕傲”張藝興

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社會的他們真的抗壓嗎?

瞭解小綿羊張藝興的,除了他給人的帥氣呆萌耿直的印象意外,最有力的表達方式是張藝興的微博和INS的頭像。在2016南海仲裁的情況下,張藝興改變了他的頭像。直到現在還沒有被取代!

“中國不可少”的7月13日,並公開表示,“南海是中國的”。

事實上,對於EXO這樣的群體來說,世界上有大量的粉絲,張藝興的聲音意味著要掉粉,但他做到了。這一舉動使他抵制了許多國家的興迷,許多粉絲攻擊他。

但是張藝興仍然有一個堅定的立場:他是中國人!

憑藉自己努力闖出一片天地的張藝興,在高負荷的工作量的同時,還要節食保持身材,舞蹈、吉他、鋼琴、小提琴一樣也不能落下,被稱為“正能量偶像”的他也一直堅持身體力行為公益慈善事業貢獻力量,除救護車捐助之外,他還曾為母校設立追夢藝術獎學金,並多次參與到關愛城市打工子弟和貧困山區兒童成長的公益活動。

這就是我們90後的價值觀、人生觀!

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社會的他們真的抗壓嗎?

對於 90 後來說, “敢想敢說,言行一致”正是他們信仰價值觀與執行價值觀趨於一致的表現。

我們不管社會有多少的套路,我們只做我們想做的事。在競爭、壓力以及巨大的社會差異之中,90後更清醒、更直接、更早熟也更保守。我們活得極其入世,把生活跟文藝分得很開——我們知道旅行就是旅行,並不能改變什麼,假期一過,就老實回來開工;知道婚姻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對它抱有過高幻想,只希望它不麻煩不累贅,不拉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90後路途漫漫,未來可期。每一個新事物都需要有人大膽嘗試,做一個leader而不是追隨者,我們迫切地希望實現自我價值。

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進入社會的他們真的抗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