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钦赐浠水巴河陈沆状元

嘉庆皇帝钦赐浠水巴河陈沆状元

清朝嘉庆年间,陈沆去黄州赶赴选拔举人的乡试,求取功名。刚行至巴河岸边,不巧渡船刚刚离岸,船上早坐满了各乡秀才。陈沆恳求艄公行个方便,将船开回岸边,一道渡他过河。那艄公见站在岸边的是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便乐呵呵地说:“相公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老夫即刻拨转船头,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请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黄州,上岸再喝上二两老酒,慢慢过来接你。”陈沆一听急得直跺脚,忙说:“小生遵命,乞求贤翁先将渡船撑回头,我好赋诗,贤翁也好听得清楚,给予指点。”老艄公捋须微笑:“也好。”随即把船撑回岸边。陈沆一脚跨了上去。这时,恰好江心划过一条渔船,只见一个渔翁坐在船头,身边搁着一根钓竿,双手划着桨,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陈沆举目四望,见江心秋波,正随波荡漾。陈沆灵机一动,当即高声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艄公和满船秀才无不拍掌称赞,高兴地让出座位让陈沆坐下。后来,陈沆不但乡试中举,而且连中进士、夺取状元,官至四川监察御史。

嘉庆皇帝钦赐浠水巴河陈沆状元

嘉庆二十四年,陈沆得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陈沆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道光三年,充会试同考官。不久,调任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在京师就与魏源中书友善。有人说你何必失身份与贵不如你的人相交。陈沆不听他人之言,与魏源结为挚交,不论官职卑微。魏源也很赏识陈沆。故人称陈沆的为人如金石一般。其实,陈沆诗文早已闻名海内。上门与他接触的人非常多,而他交友也是十分慎重的。陈沆还曾与董桂敷、姚学塽、龚自珍等讲学论道,交往甚密。道光六年,卒于任上。

陈沆性格清纯,孝顺父母。母亲患病,他变容失色。早晚煎药,服侍不休。甚至常常萌生弃官回家侍奉亲人的念头。

陈沆文采亮拔,诗文以独到为宗,学识渊博,把握经史,无所不窥。他认为“为学之道,静虚为本,深密为要”。陈沆诗文独辟路径、自成一派。且大多扬善惩恶、关心民间疾苦之作。人称其怀抱深远、立心忠厚;读之,令人孝悌之心油然而生。

嘉庆皇帝钦赐浠水巴河陈沆状元

关于陈沆的传说:

蕲水(今浠水)县巴河边有个湖泊叫望天湖,陈沆的祖父就在湖中捕鱼为生。有一天傍晚停船回家时,将撑船的竹篙插在岸边,船就系在竹篙上回家了。第二天感觉有点不舒服就没有下湖。第三天来拔竹篙时发现竹篙返有青色,节上似乎冒出了嫩芽。其祖父不动声色,暗暗记下这块地方做了记号,回家告诉儿子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多年后陈沆的父亲照办了。据说这块地被地盘先生定为“荷叶地”灵气落在了陈沆身上,进京考试,进士第一。中是中了,但要道出身世。考官问:“祖居何地,向山何方,大老人家、细老人家都干什么?”陈沆的祖父本葬荷叶地,面向望天湖;父亲做豆腐,母亲纺绵纱,其身世贫寒,不好说出口,便灵机一变回应道:“脚踏鳌鱼地,向山玉带洲。大老人家怀中抱月,细老人家扭转乾坤。”如是点其状元。因祖基荷叶地盛不起状元,所以陈沆官运、寿命都不长。

嘉庆皇帝钦赐浠水巴河陈沆状元

陈沆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时途经一地,见一身矫体健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街市上忙上忙下,说是为太祖做寿,感觉希奇,便着便服尾随而至。见一廿岁左右年轻人在门前迎客,上前询问原由,年轻人回答“请去问我老人家”。走到二重门,见一四十上下儒生在迎客,上前去问得到的回答又是“请去问我老人家”。如此到最后一个小厅堂里见到一位鹤发童颜老者时才知,今日是庆老者120岁大寿。如是掏出一锭银子作贺礼就留了下来。来贺的宾客中大小官员不少,到开宴时陈沆毫不谦让地坐上首席,别人也不知其底细,也不好说什么。宴毕,有一官职较高的心中感觉有些窝火,发乱式地提议道:“如今贺宴已毕,不如请大家或呤诗或作对以祝贺如何?”众人附和后又道:“那请上座的台兄先行提过我们再来好吗?”众人又附和。陈沆本想推推,靠后再提,以免扫了大家的兴趣,见如此阵式,知难推后,便大笔一挥提了四句:“身藏双甲子,眼望七层人。湖广来一客,文星拜寿星。”此诗一出,众人惊呆,忙请落款。当“陈沆”二字跃然纸上时,大堂上跪了一地。

陈沆,曾用名:陈学濂,字:太初,号:秋舫(1785~1826)。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第一人。

嘉庆皇帝钦赐浠水巴河陈沆状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