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歷史上曾有過形形色色的奇怪戰爭,但真正“奇怪的戰爭”要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是一場同盟戰爭。英、法、波是對德作戰的盟友。開戰前,英、法與波蘭簽訂了軍事互助條約。英、法兩個軍事大國對波蘭這個小盟友承擔了明確的軍事義務。而從戰略上看,波蘭是英、法的一翼,波蘭的存在,對德軍有牽制作用。波蘭如滅亡,德國就可以集中全部力量壓向西線。儘管如此,英、法眼見德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壓向波蘭,卻坐山觀虎鬥,在西線對德軍不發一槍一炮,靜待波蘭滅亡。這不僅道德上不義,失信於人,戰略上也使自己陷入被動。英、法為何有如此愚蠢的戰爭行為?答案只有一個,此時英、法仍未放棄避戰的僥倖心理,指望德國佔領波蘭後,德國戰爭機器會自動停下來。直到德國佔領了丹麥、挪威,準備在西線發動全面攻勢時,英、法才認識到戰爭不可避免要落到自己頭上。至此,兩國才走出“奇怪的戰爭”怪圈,開始認真準備對德作戰。

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國悍然出動57個師、150萬大軍,在2500輛坦克和2300架飛機支持下,兵分兩路,對波蘭發動了全線進攻。9月3日,波蘭的盟國英、法相繼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可是,緊接著出現的不是各國全面動員、全面戰爭的激烈場面,而是一個離奇的戰局:一方面,德國法西斯以牛刀殺雞之勢,壓向波蘭;另一方面,在西歐戰場法、德邊境上,波蘭的盟友、被德視為主要對手的法國卻按兵不動,坐觀德國滅亡波蘭。德、法兩軍各自安守陣地,靜坐對峙,長達八個月之久。

1939年9月1日上午,波蘭政府通過其駐英國大使將德國入侵波蘭一事正式通知英國政府,並請求英國政府根據英波間的條約,立即向波蘭提供援助。當天下午,波蘭向英、法提出十萬火急的要求,希望英、法派飛機轟炸德國的空軍基地和西部工業區,以便牽制德國空軍,使其不能全力進攻波蘭。但是,波蘭方面未能如願以償。接連幾天,波蘭大使求見張伯倫都未成功。9月3日,英、法雖然正式對德國宣戰,在政治上履行了對波蘭承擔的義務,但對波蘭根據條約提出的求援要求,既未明確回答,更未明確履行。

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為爭取援助,波蘭派了一個軍事代表團前往倫敦,但一直等到9月9日,才受到英軍參謀總部的接見。波蘭代表要求英國空軍立即採取行動,向波蘭提供軍事行動急需的各種軍需品,尤其是武器、彈藥,但這些要求一個也沒有得到滿足。

法國在與波蘭簽署的條約中,對戰時援助波蘭有比英國更為明確、具體的規定。1939年5月9日,法國參謀總長甘末林將軍與波蘭陸軍部長簽訂了一份軍事行動議定書,其中規定:一旦波蘭遭到德國進攻,法國空軍應立即行動,並具體保證將派出60架法國飛機轟炸德國境內目標,其活動半徑為一千五百公里;法國陸軍在宣佈總動員令後的第三天應開始行動,對有限目標發動攻勢,牽制德軍;從總動員開始後的第十五天起,法國應以其主力部隊對德國發動攻勢。在談判中,波蘭副參謀總長雅克林茲上校曾問到屆時法國能夠派出多少部隊參加這一進攻?甘末林將軍回答說,屆時法國大約可以派出35—38個陸軍師,參與對德攻勢作戰。

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戰前英、法各自都對波蘭承擔了軍事援助義務,可謂信誓旦旦。可是實際上,開戰後,無論英國還是法國,都未對波蘭提供任何實際援助。他們除了政治上對德宣戰外,未敢多走半步,任由德國在波蘭橫衝直撞,消滅波蘭這個小盟友。

當時,德軍大部分主力都用於波蘭戰場,在西線處於劣勢。在面對法國的齊格菲防線上,德軍只有23個師用於對法作戰,完全處於守勢。英、法在西線雖然擁有110個師的陸軍,對德軍具有壓倒優勢,但英、法百萬大軍卻靜靜地坐在馬奇諾防線的工事裡,按兵不動,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盟國被敵人消滅。法國甚至要求英國空軍不要轟炸德國,以免法國領土遭德國空軍報復。

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開戰頭半年,在德、法邊境線上,雙方基本保持“無戰事”狀態。交戰雙方的軍隊在步槍射程範圍內,可以毫無遮掩地走來走去,各幹各的事。德國人在鐵路上裝卸槍炮、輜重,法國人並不去打擾他們。法軍在馬奇諾防線監視哨上的士兵,每天的例行功課是做遊戲般無聊地數著從萊因河右岸通過的德軍列車,從不思攻擊。這些軍車有時在距離他們僅五百公尺的德國鐵路上安全運行。在前沿陣地上,德軍只要豎起“我方不開槍”的標語牌,就可以不用掩蔽地進行工程作業。在西線戰場,英軍直到1939年12月9日,也就是宣戰三個多月以後,才第一次有了傷亡——一個出外巡邏的班長被流彈擊斃。針對長達半年之久的“西線無戰事”狀態,國際社會發明瞭一個專有名詞:“假戰爭”,也有媒體稱之為“奇怪的戰爭”。

奇怪的戰爭其實不奇怪,它不過是英、法兩國長期推行對德綏靖政策的自然延伸。英國首相張伯倫對波蘭的條約保證本來就是虛張聲勢,他從未準備認真履行,因而英軍也從未認真研究過援助波蘭的軍事計劃與準備。早在1939年春,英、法總參謀部就針對援助波蘭問題達成過一個協議,認為“波蘭的命運將取決於戰爭的最後結局,而不取決於我們能否從一開始就減輕波蘭所受到的壓力。”即是說,英、法的戰略計劃已經準備在戰爭初期犧牲波蘭。德國的入侵,戳穿了英、法對波蘭保證的虛偽性。

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戰爭爆發後,英、法綏靖政策雖然完全破產,不得不被迫對德宣戰,但除了進行海上封鎖以外,兩國既沒有援助波蘭的應急計劃,國內也未做好戰爭準備。張伯倫從任財政大臣到任首相,對軍備歷來極不重視。當德國軍事預算每年達到十億英鎊之際,英國軍事預算僅為2000萬英鎊。1939年,雖然戰禍將臨,英國仍然認為戰爭的頭一個回合將是法國對德國。

英國的戰備工作既緩慢又缺乏效率。直到1939年4月,英國才通過徵兵法案。到戰爭爆發時,歐洲大陸還看不到英國部隊的蹤影。英軍新組建的4個陸軍師,直到10月才抵達法國。而到了此時,波蘭戰事早已結束。波蘭滅亡了,德軍主力已從東線騰出手來,可以放手對英、法作戰了。

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波蘭滅亡後,英、法雖然拒絕了希特勒的和平建議,並在軍事、外交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並未完全放棄綏靖政策。特別是此時爆發了蘇芬戰爭,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利用輿論對芬蘭的同情和對蘇聯的仇視,對蘇聯展開了廣泛的誣衊宣傳運動,妄圖重新復活緩靖政策。英法還極力動員世界輿論,鼓吹進行反蘇戰爭,以開闢新的戰場,轉移德國對西線壓力。蘇芬戰爭結束以後,英、法的綏靖幻夢才徹底破滅。面對德國即將到來的進攻,英、法不得不決心迎戰了。3月28日在倫敦召開的英、法最高軍事會議上,張伯倫提出必須立即執行“皇家海軍”作戰計劃,並在挪威海域佈雷以截斷德國的鐵礦石供應。可惜是雨過買傘,為時已晚。如在挪威沿海佈雷的軍事計劃,早在1939年9月29日就已提出,英國內閣曾一致贊同,後來由於芬蘭戰爭影響,英國政府又撤消原議。等到張伯倫再下決心在挪威沿海佈雷時,希特勒已搶先一步行動,佔領了挪威。

奇怪的戰爭-奇怪的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挪威失陷使英、法真認識到德國的戰爭機器不會停止,英、法領導人才真正從綏靖情結中走出來,準備認真對德作戰。“奇怪的戰爭”終因德國進攻挪威而告結束。英、法因玩弄“假戰爭”遊戲付出了慘重代價,現在不得不面對一場真正的戰爭,準備為不亡國投入“最後一個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