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聲燭影”的真相是什麼?

lmy0817

在中國歷史上,宋太宗趙光義的繼位一直是個迷,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死的不明不白,很多人認為是太宗趙光義用斧子殺害了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斧聲燭影”。那麼到底宋太祖是死於謀殺還是死於其他原因,我們接著往下看。

趙光義本名叫趙匡義,為了避趙匡胤的諱字“匡”,曾改名趙光義。在歷史上,這個宋太宗趙光義算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得到的褒獎之聲很多。但就是這麼一個英明君主,在野史記載中卻有著很多見不得人的汙點,其中一個最大的汙點就是“弒兄篡位”。


到今天為止,史學界仍然有兩派,一派認為這不是傳說,是事實,趙匡胤就是被弟弟趙光義所殺。一派堅持認為趙匡胤是正常死亡,非趙光義所為。

最早記錄“斧聲燭影”的文獻為宋朝初年文瑩和尚著作的《湘山野錄》,其中就以幾處疑點肯定趙匡胤是死於趙光義之手。因為趙匡胤死前毫無徵兆,而且正值盛年,突然駕崩“萬歲殿”,按理說皇位應該傳給兩個兒子中的其中一個,但趙光義卻繼承了大統。所以文瑩和尚認為趙光義為了得到皇位,而不惜下毒手害死自己哥哥。

在《宋史.太祖本紀》中,也提到了種種疑點,但是卻沒有加以辯解。


到了南宋時期,文人徐大綽寫了一本《燼餘錄》,他說自己的祖上當時知道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其中宋太祖之死竟然是死於情殺。書中寫到,趙光義非常喜歡後蜀主孟昶的妃子費氏,也就是“花蕊夫人”。但是,在孟昶去世後,宋太祖趙匡胤霸佔了這個美麗的女人為妃,這令趙光義十分難過。就在趙匡胤臥病之時,趙光義在萬歲殿伴駕,卻在內室看到了燭光下的花蕊夫人,於是上前表達愛意,但遭到拒絕,趙光義於是惱羞成怒欲要強行非禮。太祖聽到喊聲,取出玉斧砍趙光義,趙光義躲過後,太祖摔倒在地,斧子砍中地板,趙光義趁機逃走。太子和皇后聞聲感到後,太祖已經氣絕身亡。宮內一時大亂,但不久後,趙光義帶著一班文武大臣和侍衛跑回來,強行登基大寶。如果按照徐大綽所說,確實出現了燭光和斧子,但趙匡胤卻不是直接被趙光義所殺,而且因怒火攻心而死。如果他說的是真實情況,那麼趙光義的皇帝位子依舊來路不正。

還有兩則更離奇的傳說,其中一則說的是太祖死後的五六年內,兩個兒子也不明不白的死了。這時,民間已經議論紛紛。甚至於後來還有人說“宋太祖冤魂不散,轉世為斡離不,要滅掉北宋,殺掉太宗的子孫。”


另一則傳說也頗有影響,說的是太祖被太宗所殺,太宗因此得到了報應,就在北宋末年,他的後代徽、欽二帝被金國人擄走。宋太祖借金太宗完顏晟之手,報了當夜刀斧之仇。這則傳說甚至於連宋太宗的子孫也相信,南宋高宗趙構,膝下無子,大臣們建議從太祖的後人之中挑選人選作為皇帝,趙構認為這是含沙射影,因此不予。但有一天他卻主動同意,並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太祖皇帝來找他,並且將他帶回了自己死的那一夜,讓他親眼看到了趙光義用斧子劈死他的畫面。並告訴趙構“

我死的很冤,會回來報仇,但如果你將皇位傳給我的後人,我就不再報仇了,並且國勢也會有一線轉機。”

這件事情也許是後人杜撰,也許是真存在過,但可以肯定的是,趙構確實將皇位傳給了宋高祖的七世孫趙慎,這時距離“斧聲燭影”已經過去187年。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高宗趙構認識到自己先祖做下的罪孽,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祖還債。

雖然這些都是傳說,但很多時候,正是這些傳說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著歷史的真實一面!


大獅

“斧聲燭影”的真相是什麼?這個典故是影射宋太宗殺害宋太祖之後篡奪大宋皇位的,它的內容非常簡單,但它的真相如何卻很難說的清楚了。

斧聲燭影的故事

“斧聲燭影”也被叫做“燭影斧聲”,它所講述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生前最後時刻的一些謎團。

比較完整的版本是這樣的。大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曾經問一個道士自己的陽壽還有幾何,而沒想到這個道士卻給了一個有些詭異的回答,他說當年的十月二十日夜如果是晴天,那麼太祖皇帝就能再活一巡,也就是再活12年。但如果當夜是陰天,那太祖的陽壽恐怕就所剩無幾了。

“燭影斧聲”用現代說法就是“宋太祖之死是一起兄弟相殘事件嗎?

結果在十月二十日這天夜裡,天氣不但是陰天,而且還下起了雪……結果太祖皇帝被嚇到了,急召皇弟光義進宮議事。光義來了之後,被太祖單獨召進寢室內,太監宮女們都被命令在門外等候。但不久之後,就有人從紙窗戶的影子上看見趙光義幾次離席而起,似乎在躲避什麼東西,還有人聽見太祖對光義說:“好做,好做!”還用皇室禮器柱斧戳地。

再過了沒一會,太祖就駕崩了,而且趙光義很快以皇弟的身份即位,成為了宋太宗。

“斧聲燭影”是這樣出現的

按說上面這個“斧聲燭影”似乎很符合現代人喜歡看歷史揭密的心態,因此也很容易被人當作是宋太宗殺兄篡位的證明,因此現在在互聯網上也越傳越廣,知道的人越來越多。

“斧聲燭影”的說法最早出現在文瑩和尚的《續湘山野錄》

但大家對“斧聲燭影”的細節越來越瞭解的同時,知道“斧聲燭影”這種說法是怎麼流行起來的人恐怕寥寥無幾。現在石頭君就給大家講一下這段經過。在現在能看到的歷史記錄裡,最早出現“斧聲燭影”這種說法的文獻是北宋中期一本民間著作,叫《續湘山野錄》,而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文瑩的和尚。此書創作的時間大概是公元1060年左右,距離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已經過去了80多年。而且這本書的作家是個和尚,但“斧聲燭影”這個故事卻是關於一個道士如何神通的玄幻傳說,其實本身就很可疑。

是真相還是政治宣傳?

而這本書也只是個人筆記性質,問世之後其實影響力一直也不大。如果不是因為100年之後的一些變故,文瑩和尚講的這個玄幻故事恐怕會早早地就堙滅在歷史長河裡了,根本不會流傳到今天。

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在這100年裡,宋朝的政局發生了滄海桑田式的變故。首先是北宋變成了南宋,而之後南宋開國皇帝高宗卻因為沒有子嗣,把皇位禪讓給了從民間找到的一個太祖後裔趙昚(shèn),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也就是說在這時宋朝的皇位,又回到了宋太祖後裔手裡。

宋朝皇室世系圖,南宋第二個皇帝開始,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後裔手裡

而且高宗把皇位禪讓給太祖後裔的理由是自己無後,而且其它太宗的後裔都被擄往了金國,因此太宗後裔已經沒有了,所以要傳位給太祖的後裔。但其實仔細追究起來,這個理由似乎也站不住腳。因為高宗自己確實無後,但被擄往北國的北宋宗室,在這時其實還有一些人活著,而且高宗退位時宋金早已實現了和平,並且金國放回了很多北宋的朝臣和後宮人員,比如高宗的生母韋太后,就是在金國生活了十六年之後才應高宗的請求被放回的。

當了25年太上皇的宋高宗才是“燭影斧聲”這一說法得以流行的關鍵人物

但顯然高宗並不想讓金國放回一個北宋宗室回來繼位,反而是去民間“海選”了一個早已經成為了平民的太祖後裔來給自己做太子,並且還早早地把皇位禪讓給了這個民間太子,自己卻是在做了25年太上皇之後才離世。但從政治的角度其實這樣做也很好理解,早就是平民的太祖後裔其政治影響力肯定無法和任何一位本來就是皇族的太宗後裔相提並論,因此其實高宗在升任太上皇之後,還可以輕鬆掌握南宋政局,這對他來說確實是最有利的政治安排。


而恰恰是從這個太祖後裔孝宗皇帝登極的當年開始,南宋官員李燾開始編修一部叫《續資治通鑑長編》的史書,專門記述北宋整個167年的歷史。在這部史書裡,李燾把文瑩和尚在《續湘山野錄》裡講的那個“斧聲燭影”的玄幻故事一字不落地收錄其中。儘管在註解裡,李燾也說這個故事“未必然”,也就是說未必是真的,但客觀上卻讓這個故事從一本民間個人筆記一躍進入了半官方的權威史學著作之中。

真正使“燭影斧聲”得到廣泛流傳的是《續資治通鑑長編》

而這個說法,卻恰好配合了高宗禪位於太祖後裔的南宋政局變化,因此從孝宗即位當年開始,李燾就分四次將此書上進給孝宗皇帝,從後世此書廣為流傳來看,李燾的這個做法無疑是得到了孝宗皇帝和高宗太上皇的一致首肯。而“斧聲燭影”的說法得到廣為傳播,無疑也使高宗傳位給太祖後裔無形中平添了許多合法性。

所以瞭解了“斧聲燭影”的流傳過程,恐怕許多朋友也會感到,“斧聲燭影”其實並沒有剝開歷史的謎團,反而是讓宋初的這個疑案更加撲朔迷離了。即使知道了“斧聲燭影”的來龍去脈恐怕也無法使我們更加接近歷史的“真相”。


桃花石雜談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官修的《宋史》裡均是語焉不詳,諱莫如深,原因恐怕是自宋太宗趙光(匡)義之後北宋皇帝都是由太宗這一脈承襲有關。這些人既不願亦不能說清歷史,又不好胡亂篡改歷史,最好的辦法就是翻篇繞過去。但一些非官方編纂的私家筆記(野史)中的記載或傳聞卻很豐富多彩。

北宋有個關心時事的老僧叫文瑩,他寫了一本書,名叫《湘山野錄》,其中記述了趙匡胤的死。話說趙匡胤聽了一位術士的預測,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近,便召胞弟趙匡(光)義入宮商議。

當時,趙匡胤抱病在身,他把內侍和宮女都趕出殿外,自己和弟弟趙光義在搖曳的燭光下對酌密談。宦官和宮娥們遠遠望去,只見忽明忽暗的燭光下,趙光義時不時離席而走,好像很激動難忍的樣子,又經常搖頭擺手作推辭不受狀,後來又見趙匡胤拿玉斧砍在雪地上,並大聲對光義說“好做,好做”。最後,趙匡胤入內就寢, 趙光義也留宿宮內。剛開始趙匡胤還鼾聲如雷,天還沒亮便無聲無息了。天亮後,裡面傳出消息:太祖駕崩了!

還有傳聞說趙匡胤非常寵溺宋軍討平後蜀後擄來的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費氏,在趙匡胤召光義入宮議事的那天晚上,光義見哥哥酒醉酣睡不醒,就乘機調戲花蕊夫人,趙匡胤被驚醒,就用那柄玉斧去追砍光義......等皇后和太子聞訊趕到時,趙匡胤已經奄奄一息了,天剛亮時就死去了。

還有一個“金匱之盟”的傳說:趙普是北宋的開國功臣,作為“陳橋兵變”的主謀之一,他深受宋太祖趙匡胤的信任和重用,是北宋建立初期的宰相,後來,他利用職權做了很多貪贓枉法之事,趙匡胤知道後,勃然大怒,就罷黜了他的相位。

到宋太宗趙光義即位時,趙普仍未獲起用,一直鬱郁不得志,於是他突然說出了一個神秘莫測、真假難辨的“金匱之盟”故事來,趙光義照他說的地方按圖索驥,果然找到了個金匣子,打開匣子後得到一本誓書,內容是杜太后臨終遺命太祖薨後必須傳位於弟光義的誓言。

據趙普說,早在建隆二年時,皇太后杜氏病危,召趙匡胤和趙普入內,她提醒匡胤:你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為周世宗柴榮死後由孤兒(柴宗訓)寡母執政的緣故。假如後周立一位年長的君主執政,你能如此容易的將他的江山奪到手嗎?主少國疑,你百年之後應該傳位給匡(光)義,光義再傳給光美,光美再傳給德昭(太祖長子)。你如果能照此做,北宋就不會有小孩子做皇帝這等荒謬之事了,社稷穩固,也是萬民之福。

此事看似無懈可擊,然而當時的人們已不相信這個傳聞了,宋人認為這不過是趙普想靠編造的“金匱之盟”作“投名狀”,把子承父業變成兄終弟及,企圖為趙光義繼承皇位做“合理合法”的註解,用此功搏取趙光義的重用罷了。

不久,趙普果然鹹魚翻身,再次被宋太宗攫為宰相。“金匱之盟”到底是真是假?已經是個無解的歷史之謎,無論趙普動機如何,太宗趙光義能在輿論上佔據有利於自己的制高點,又能證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內心應該是十分高興的。從此,在詭譎莫測的“燭影斧聲”中,在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金匱之盟”內,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和宋太宗趙光義神秘的即位遂成千古之謎,抑或是萬古之謎了。

其實,隨便推敲一下,就知這是一個事先精心策劃的陰謀。首先,趙匡胤如果真的想傳位給弟弟,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當堂宣佈,這應是毫無障礙之事,何必弄得如此鬼鬼祟祟,神神叨叨的,又是燭影又是斧聲的,最後還弄出個來歷不明的金匣子, 毫無此必要。況且,趙匡胤死時,其長子德昭已年近30,而且軍政經驗豐富,由他繼位應該完全不存在“主少國疑 ”的情況......由此看來,趙光義奪了哥哥的皇位,即使不是蓄意將他害死,也是趁他患病虛弱之時伺機篡位,這應該是可以肯定的。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答題前先講個故事,開寶九年,天氣極其寒冷,宋太祖緊急召見弟弟趙光義,太祖讓所有人退下,只有兄弟兩把酒言歡,酒過三巡,太祖見弟弟趙光義總是躲在身後,極其害怕,自己心裡難免有些得意。又看見大殿前的雪有幾寸,就拿起斧子刺雪,嘴裡還說著太容易了,太容易了!當晚兩弟兄都在一起,第二天一大早就傳出了宋太祖趙匡胤去世的消息。這個是司馬光《湘山野錄》裡記載的。

“斧聲燭影”作為一個歷史謎案,至今都沒有人能道出其中的真相,有人說是趙光義殺了自己的兄長,也有說是病死的,因為大部分人都說趙光義是殺兄篡位,斧聲燭影也並非空穴來風,據說宋太祖趙匡胤召見的是自己的兒子趙德芳,而趙光義早就想要篡位了,於是收買王繼恩作為心腹,宋太祖病重讓王繼恩宣四子趙德芳進來,結果王繼恩卻告知趙光義,皇后一直在宮殿等候,問王繼恩德芳來了沒有,王繼恩說,晉王來了,皇后一看是晉王來了,心裡自然明白了,於是乞求趙光義能放過她們。

而趙光義進去之後,外面的人通過影子,看見趙光義時不時的離開坐席,然後又聽見斧子戳地的聲音,後面就是說太祖駕崩了,趙光義繼位,稱太宗。

即使很多人都覺得是趙光義殺兄篡位,可是都沒有證據

首先:有一個說法是宋皇后在太祖死後,想要立趙德芳為皇帝,結果來的人卻是趙光義,皇后知道事情已經改變不了,立刻稱晉王趙光義為“官家”,要知道官家是隻對皇帝的稱號,如果說宋皇后是按照太祖的意思,立趙德芳繼位,那她看見趙光義來的時候應該是吃驚,而不是立馬改口稱官家,所以這裡間接說明了太祖是有意讓弟弟執政的。

其次:就是趙德芳還是個18歲的少年,太祖應該不會把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小屁孩,還有就是趙光義在得到王繼恩的消息後,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宮,因為深夜無詔進宮是以謀反罪處理的,但是王繼恩、程德玄兩人一直稱述事情的真實性,趙光義這才趕過去,所以說太祖去世的事情趙光義根本就不知情。

但是歷史終究是勝利者書寫的,其中的事情真相恐怕是不會知道了,留下遐想的歷史才具有意義,不然誰會去在意?


羽評歷史

斧聲燭影的故事,應該也是宋代歷史一段公案了,在中國歷史上,這個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事件。據說是當時皇宮裡面的太監和宮女傳說,當時大殿內只有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光義,而大家在外面聽見裡面有打鬥的聲音,當時殿內的蠟燭有明顯有晃動的痕跡,看窗戶上的影子好像有人拿起了斧子。之後就傳出趙匡胤駕崩的消息,而後皇位沒有傳給趙匡胤兩個已經成年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趙匡胤的弟弟,也就是趙光義,就是後面的宋太宗,因此當時就有傳說是趙光義殺死他的哥哥,奪取了皇位。之後沒過幾年,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就死了,而按照金匱之盟的傳說,趙光義應該最後把位子傳給他的弟弟也就是趙光美,但是趙光美也死了,最後,北宋皇朝的血脈就在趙光義的後代裡面傳承。因此後來就有了燭光斧影的傳說,主要也是說北宋皇朝的皇位來路不正。

這個事情不知道真假,但是應該是摻雜了很多儒家士大夫的想象與他們的意思形態,按照他們的思想,對這些信息進行了加工整理,應該也摻雜了很多假的信息,有些信息還不是他們故意要造假,而是因為他們實在無法理解一些事情!

趙匡胤和趙光義都是沙陀人,當然不是沙陀的高層,而是沙陀的底層,雖然地位不高,但是也沾染了很多沙陀人的作風。沙陀人在當時應該是沾染了一些內亞地區突厥近衛軍的習氣,趙匡胤和趙光義之間的皇位傳承,應該就是類似於突厥近衛軍的禪讓,皇位或是財富是他們這個集團內部的共有財產,不是某一個人的私產,自然可以在兄弟之間傳承。但最後由於趙光義這個人,漢化程度比較深,導致了他和他哥哥之間的傳承沒有繼續下去,他沒有把皇位傳給他的弟弟,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孩子,這個迅速的導致了趙宋皇室的弱化和退化。


帝國曆史觀察者

“斧聲燭影”的真相可能是:宋太宗趙光義看上了嫂子宋皇后,他心生歹念,同時他為了當皇帝,和姦臣潘仁美設計,用金簪刺死兄王。戲曲(賀后罵殿)情節: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南唐回京,得了背瘡疼痛難忍。他的弟弟趙光義看上了嫂子賀後,心生歹念,同時他為了當皇帝篡位,和姦臣潘仁美設計借探病之際,用金簪刺死兄王。趙匡胤死後,他弟弟趙光義登基,也就是宋太宗。宋太宗登基後,霸佔嫂子賀後,逼死侄子趙德元。賀後寧死不屈,她拉著小兒子趙德在金殿上大罵趙光義,只罵得趙光義下不了臺,他只得封趙德芳為八賢王。歷史上的趙光義的確是弒兄篡位,霸佔嫂子,但他霸佔的是宋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