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每年递增老师待遇,为什么越重视教育,老师积极性越下降呢?

1. 虽然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比例过大,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仍不足。

国家每年递增老师待遇,为什么越重视教育,老师积极性越下降呢?

基础教育教师人数庞大,数量众多,平均下来增长不明显。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多用在了改善硬件建设,教师的工资并没有明显提高。从老师的个人角度来看,很难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群体的关怀。

2.教师收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与其他行业工资水平的对比。

国家每年递增老师待遇,为什么越重视教育,老师积极性越下降呢?

教师工资这几年也一直在稳步上升。但是,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相比,老师的薪水还是增长相对缓慢的,而工作强度有比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3. 公民社会的成熟,使教师地位走下神坛。

“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传统观念把老师捧上神坛,致使有些老师认为当上老师地位就高了,甚至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颐指气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人平等的公民意识觉醒,不仅是学生父母,甚至学生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巴结老师。有些老师感到地位降低,很难适应,因此也就会有很多怨言。

4. 教师职业的老龄化加剧。

国家每年递增老师待遇,为什么越重视教育,老师积极性越下降呢?

老师的工资虽然会随着教龄的增加不断增长。但是随着年龄增大,知识会不断退化,跟不上时代步伐,无法与年轻人沟通言。而且,体力衰退应付不了繁重的工作,这些都逐渐驱散了教师的积极性。

5. 缺乏信念支撑、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马斯洛夫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在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后,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作为老师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职称的评定太难,太麻烦,只有少数人能评上高级职称。如果没有崇高的信念作为支持,很容易陷入工作倦怠,更别提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境界。

所以,老师的工作热情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教师待遇,完善教师职业规划,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