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悲歌之统治中国97年的“元朝”灭亡之谜㈡

刘福通在颍州发动起义后,对在江淮一带从事秘密活动的彭莹玉及其徒弟们鼓舞很大,彭莹玉人称“彭和尚”,因善于治病而受到群众的广泛爱戴,1351年8月,他于徐寿辉在湖北蕲春起义,起义农民因头裹红巾,所以也称红巾军,为与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相区别,故也被称为南方红巾军。


他们于当年十月便攻克蕲水(即今湖北浠水),并以蕲水为都城,建立了天完政权,所谓“天完”就是在“大元”之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寓意“天完”压倒“大元”

帝国悲歌之统治中国97年的“元朝”灭亡之谜㈡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起兵响应,起义渐成星火燎原之势,1357年,刘福通兵分三路伐元,三路大军攻陷了许多城池,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作战计划,彼此间缺乏有力的配合,最终被元军各个击破!

此时,南方红巾军内部也发生了变化,彭莹玉在战斗中牺牲,陈友谅篡夺了天完政权,并改国号为“大汉”,刘福通、彭莹玉等人领导的红巾军起义,虽然没能最终推翻元朝的统治,但却给蒙古贵族以致命的打击,为后继者推翻元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帝国悲歌之统治中国97年的“元朝”灭亡之谜㈡

真正完成灭元事业的是朱元璋,朱元璋 濠州钟离(也就是今天安徽凤阳人),132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344年春,淮河两岸瘟疫流行,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相继病逝,17岁的朱元璋不得不入皇觉寺为僧,不久又四处化缘,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朱元璋作战英勇,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重要领导,他军纪严明,又知人善用,表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

帝国悲歌之统治中国97年的“元朝”灭亡之谜㈡

1360年,朱元璋占领了南方重镇 江苏南京,在行军中他搜罗到众多人才,如李善长、刘基、朱升、宋濂等,李善长希望他效法汉高祖刘邦,任用贤才、不乱杀人,如此就不难成就帝业。刘基 足智多谋 精通韬略,经常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往往能出奇制胜。朱升则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的策略。

经过几年的努力,朱元璋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起来。

当时东南的地方政权除了朱元璋以外,还有割据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占据苏州的张士诚,以及偏安浙江的方国珍,朱元璋首先集中力量对付实力强大的陈友谅,先后两次大败陈军,陈友谅势力被消灭后,1367年 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政权,很快也被朱元璋铲除,接着,朱元璋又分别攻取了广东和福建,至此,东南半壁江山已基本归属朱元璋。

帝国悲歌之统治中国97年的“元朝”灭亡之谜㈡

同年 朱元璋决定北伐元朝,文臣宋濂为他草拟了著名的《讨元檄文》,文中正式提出了 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 救济斯民 的口号,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进行北伐,而此时的元朝内部,顺帝不顾形势垂危,仍沉迷于酒色,大臣之间依然争权夺利,北伐军势如破竹。

公元1368年八月初二 攻入元大都,元朝灭亡。至此统治中国97年之久的蒙古族,再次退居北方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