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胎記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熱水少年98

胎記有3大類

胎記一般由皮膚色素異常或皮膚血管異常引起,主要包括“斑”、“痣”、和“血管瘤”3大類。媽咪們現在就來認識一下寶貝身上的小記號吧!

9種胎記大盤點

蒙古斑

蒙古斑是新生兒最常見的胎記,屬先天性,黃種人尤為多見。常出現在寶貝的腰部、臀部及背部,表現為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片,大多單片發生,呈圓形或橢圓形,境界不清。蒙古斑是胚胎髮育過程中一些黑色素細胞停留在真皮,延遲消失所致。雖然其發生的幾率相當高,但幾乎都會隨著寶貝長大而自然消退,因此爸爸和媽咪不必擔心。

咖啡牛奶斑

顧名思義,是因為這種胎記顏色呈淡褐色,有點像咖啡再加上牛奶後所調出來的顏色。直徑一般在0.5~5釐米,呈橢圓形,斑與斑之間界線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這種胎記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大部分發生在5歲以前的嬰幼兒,發生的幾率約為1%左右。

小叮嚀

太田痣

太田痣也是一種真皮層黑色素增多的疾病,表現為藍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的斑片,皮疹分佈在面部的單側,偶有雙側發生的,可波及於眼結膜、鞏膜,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緩慢增大的傾向。

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皮膚良性腫瘤。好發於面、頸等部位,多數在嬰兒期就出現。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但一旦存在,就很少會自然消退。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色素,大多為點狀小痣,較少大片出現。色素痣多為良性。

長毛的先天性色痣

毛痣是寶貝出生時即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小的直徑通常在0.6~2釐米範圍,大多呈深暗色且會有黑色粗毛。這類痣會隨著寶貝的成長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若痣的數目不多、面積不大,可以採用分期切除以達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數目過多或痣的範圍較大造成不能手術切除時,就需定期隨訪。

鮮紅斑痣

草莓狀血管瘤

又稱毛細血管瘤。一般於寶貝出生後不久出現,呈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鮮紅色斑塊,表面有些粗糙,但大部分僅為極小的小紅點,擴大並互相融合成塊,常高出皮膚3~4毫米,表面呈許多顆粒狀,邊界清楚,質地柔軟,因類似草莓而得名,壓之可褪色。有部分寶貝通常在1~4歲間自行消退。

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是較為深在的血管瘤,以嬰幼兒較為常見。邊界不清楚,感覺柔軟,可被壓縮。生後或生後不久發生,也有於1歲後才發病的。損害一般較大,緩慢增長,病變可見於全身各部位,以面部、四肢、軀幹為多,常常累及口腔、咽頰黏膜處;呈圓形、扁平或不規則形狀,為大小不等的、柔軟的、高出皮面的隆起腫物,擠壓後可縮小,有彈性。

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還可合併血小板減少症及紫癜,寶貝年齡越小,出血越頻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腦出血、呼吸困難、繼發感染等,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媽咪需要重視。

混合型血管瘤

即兩種及兩種以上血管瘤同時存在,以其中一種類型表現為主的血管瘤。起初大多為皮膚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小紅斑,與單純的草莓狀血管瘤並無異樣,但隨著表面血管瘤的發展,同時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形成隆起的包塊,形態不規則,多見於面部及四肢。

有些胎記有惡性變化的可能,如長了毛的獸皮樣黑痣,日後會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應儘早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