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剛:數字票據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型場景

狄剛:數字票據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型場景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人們把目光紛紛轉向了技術,希望用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去解決各行各業的業務難題,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典型的應用場景。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數字票據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型場景。數字票據在自身特性、交易特點、監管要求等方面都天然適用於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在數字票據場景的應有由來已久

區塊鏈技術中,具有多項技術創新可以支撐區塊鏈數字票據平臺:共識算法可以滿足金融業務時效性要求、多重防護機制可以提供有效安全保障、併發機制實現多業務並行、 隱私保護機制解決兩難問題、看穿機制滿足監管要求、可控智能合約實現風險可控、區塊鏈中間件降低技術門檻。

《共享財經》瞭解到,2017年,由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臺試運行,之後央行旗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也將正式掛牌。這意味著央行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原型系統是中國央行在全球範圍內,首個研究發行數字貨幣並開展真實應用的交易平臺,率先探索了區塊鏈技術在貨幣發行中的實際應用。

更早以前,2016年12月,數字票據基於區塊鏈的全生命週期的登記流轉和基於數字貨幣的票款對付(DVP)結算功能已經全部實現,這意味著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原型系統已開發成功並達到預期目標,顯示數字貨幣在數字票據場景的應用驗證落地。該項目是由央行牽頭並自主創新研發的重大金融科技成果。該系統於2018年1月25日投入生產環境併成功運行。

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使用SDC(Smart Draft Chain,數金鍊)區塊鏈技術,藉助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等密碼學算法進行隱私保護,通過實用拜占庭容錯協議(PBFT)進行共識,採用看穿機制提供數據監測。

上海票據交易所董事長宋漢光表示:“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一項重要舉措。實驗性生產系統的成功上線試運行實現了數字票據的突破性進展,對於票據市場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區塊鏈+數字票據未來的發展

據瞭解,目前,由上海票交所負責運營的中國票據交易系統和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分別提供了集中化管理的紙質票據交易平臺和電子票據交易平臺,而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則藉助區塊鏈技術,搭建一套經過數學證明可信,技術上可分佈式部署運行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

此後,數字票據業務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優化底層架構,探索系統節點的擴展性以及與中心化系統聯通的技術可行性,探索數字票據業務的創新應用場景。

狄剛表示:“區塊鏈與其它技術類似,都需要在技術進步和發展中長期演進,也將隨應用的深化而逐步完善。”

目前,區塊鏈技術特點在票據場景下顯示出良好的適用性,這使得區塊鏈技術在票據業務中的應用上具有可行性。

今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領域會進一步擴展,在銀團貸款、徵信管理、權益證明和證券交易、保險管理、金融審計、事務處理程序、資金管理、銀行賬簿管理、金融資產交易等各個方面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