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个故事,学会沟通!

1.沟通太过

君子戒多言,多言多败,多事多患。

——孔子《孔子家语》

沟通障碍第一个就是沟通太过,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说话太多。这样的人一般有什么特征?有没有自作聪明,卖弄聪明,炫耀聪明的?

看三个故事,学会沟通!

中国历史上, 杨修这个家伙就死在说话太多,老是跟曹操比聪明。

杨修第一次耍聪明是跟随曹操去考察新落成的府邸。曹操在门上提了一个“活”字的哑谜,杨修一下子就猜出了曹操是嫌门太阔。

其实,杨修的这一次聪明耍的好,曹操这一次很喜欢。但杨修却不懂得适可而止,连续好几次,把曹操的心思都说出来了。

看三个故事,学会沟通!

后面他聪明耍过头了。曹操进兵的时候,把曹操说的“鸡肋”暗语再一次道破,还要跟身边的人说曹操要退兵。引起曹操的猜忌,最后被安上一个“泄漏军事机密”的罪名处死。

对接到职场,有很多新人说自己怀才不遇,但他却不知道,中国人的沟通需要很大的情商。

看三个故事,学会沟通!

《易经》里面的“乾卦”,第一爻就说的很清楚,叫“潜龙勿用”。

一个新人来到新的企业里面,哪怕你能力再强,学位再高,专业技术再厉害,你在这个企业里面始终是个新人,对这个企业的公司文化没有老员工了解。

在这个时候,新人在这里主要是向别人取经,而不是炫耀。不然,老员工或者上司的一句话就可以定你的生死。你觉得,一个在公司干了好几年的老员工,和一个新员工,老板会倾向于相信谁?

2.沟通不及

沟通不及是沟通的第二个障碍。沟通不及有六个表现形式,其中一个就是“沉默是金”---在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

西汉初期,条侯周亚夫因功劳太大被诬陷造反。但周亚夫是军人出身,刚强的性格使得他在被污蔑的时候,关在监狱里面七天不说一句话,谁来审判他都不辩白,也不说自己是冤枉的,最后吐血而亡。

看三个故事,学会沟通!

所以该说话你还是要说话,比如说在公司里面,一个任务安排下来,你要主动的承担责任。不然你往后退,让别人上,你就会丧失表现的机会。

公司在什么时候检测一个人的价值?就是在公司危机要处理的时候。很多人在公司危机的时候就会离职、跳槽,你怎么样跟我没关系。

但往往,有危就有机,该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时候要担当,风波过后才会更被重用。

那什么时候该不说话?领赏的时候别说话,偷偷的发闷财,这才是有智慧的。


3.沟而不通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个是面子问题;第二个是情绪问题,成见在先;第三个是时机、第四个是语境、第五个是方法。

任何一个方面做的不好,都会让你说的话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历史上像关羽为什么会死那么惨,性格上的原因,就是这个家伙对人有成见。

历史上记载关羽这个人,对下面的人非常同情,怜爱比它地位低的人。对上面的人呢,他又比较傲慢,对士大夫态度不好。

看三个故事,学会沟通!

有一次孙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他来了一句“犬女焉能嫁虎子”。我的儿子是虎子,而你这犬女,这怎么能配的上我儿子呢?气的孙权就要干掉他。

这其中表现的,就是中国人沟通“成见”。我们身边多多少少有某一类型的人你会特别讨厌。你跟这种人沟通的时候,哪怕是他说的是对的,你都要鸡蛋里面挑骨头。

只要有成见的话,你跟人家沟通,对一个人的评价就不会客观公正,因为首先你在跟人家互动之前,就限定了一个限定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

所以一个人的成见是要破除的,不破除成见就会变得很狭隘。这是沟通时候所需要避开的一个障碍!

看三个故事,学会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