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弓射法為什麼叫做蒙古式射法?

Q0Y0K

當古典中華文明崛起,人類四大古文明全部出現以後,跟隨著作戰需求及特殊弓箭材料的不同,古人發明出了多種多樣的射箭手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古式射法

蒙古式(Mongolian draw and release)

與地中海式射法

(Mediterranean draw and release)

。它們可以說是人類文明中發展最成熟的兩種射法。



蒙古式射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隻使用拇指加護指扣弦,除拇指外其他所有指頭都不參與扣弦。所以中亞及東亞傳統上稱之為拇指射法(或大指射法)。

蒙古式射法雖然因為一些約定俗成的慣例被稱之為“蒙古式”。但這種射法在蒙古族群崛起之前就早已存在。先秦時代,根據中國古代典籍《儀禮》裡記載,“射禮”已經是後世的蒙古式射法。

秦漢晉三朝,因為文章典籍及出土文物的缺失,已經無法分辨當時使用的是何種射法。從隋唐開始,因為隋唐壁畫的精美寫實,尤其是敦煌壁畫的留存,使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那時候人們使用的拇指射法的一部分。進入宋代,因為《事林廣記》一書的留存,使現在的人們可以窺見最早的關於東亞拇指射法技術細節的文字描寫。明代中後期開始有大量描寫射箭技術的書籍出現,諸家作者為“分君父焦勞,驅逐夷狄”,紛紛研究並記載射箭要訣及秘法。

而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地中海式射法,其實已經和地中海周邊國家關係不大。在技術要點上,地中海式射法主要來源自在維多利亞時代總結成型的“長弓射法”(維多利亞式長弓,並非中世紀英格蘭長弓)。因為維多利亞時期的大英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勢的國家文明,導致世界上其他國家無不以英式射箭技術和比賽規則為項背。隨著現代醫學及科學訓練體系的建立,以地中海射法為核心的現代競技射箭運動逐漸成形併發揚光大。

地中海射法到底如何定義?這個問題非常複雜,又或者可以說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能描述這種射法的幾個不一定同時存在的要點。

首先,地中海射法的扣弦手必須是兩根或兩根以上手指扣弦,並且不包括拇指。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射手(包括一些歐洲國家)並不喜歡稱呼自己的射法為地中海射法,而更喜歡稱自己的射法為三指射法,這也許可以歸納為地中海射法的最大特點。依靠扣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的第一關節(遠節與中節的關節),或者這三根手指的指肚,來扣住弓弦,以此施力並拉開弓弦,最後三指同時放鬆或故意用力以鬆開弓弦。但必須注意,扣弦手掌心向持弓手的方向的才是地中海式,另有一種為掌心向扣弦手的方向的三指射法(很多人戲稱為“阿凡達式”)並不清楚來源和傳播區域,暫不做介紹。

其實還有一種射法,只不過不太常用,即“捏箭式(Pinch draw and release)”。

多數人在第一次射箭時會不自覺地用食指與拇指捏住箭尾,這便是“捏箭式”。這種手法的優勢在於撒放動作乾淨利落——當射手拉到某個極限時,摩擦力無法再留住箭,箭就自然射出。然而,這種手法是難以用於稍強之弓的,除非射手擁有超常的指力。

簡單的歸類就是:流行於盛行單體弓的西方世界的“地中海式”,由食指勾弦位於箭尾之上,中指和無名指勾弦位於箭尾之下;流行於盛行復合弓的東方世界的“蒙古式”,用戴著扳指的拇指勾弦,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以加強力道。這兩種不同的手法,源於單體弓與複合弓不同的特性。單體弓的弓身一般較長而彈性差,拉滿時、弓弦的角度比較大,適合用多個手指勾弦;複合弓的弓身一般較短而彈性好,拉滿時、弓弦成銳角,只適合用拇指單個勾弦。

至於為什麼整個東方乃至複合弓世界所流行的扳指拇指射法被稱為“蒙古式”,原因很簡單。自近代以來的體育歷史文化等體系都是西方視角的。西方人所接觸到的射箭厲害的東方人,最著名的莫過於蒙古人。因此他們自然把這種沒見過的扳指拇指射法稱為蒙古式射法了。


冷兵器研究所

簡單的說,因為在歐洲瞭解中國歷史之前,先被蒙古人打了個落花流水,N多的貴族老爺死在這種射法之下。印象深刻的歐洲人自然就把這種中國自古以來的射法(至少商代已經有了“韘”這種拇指扣弦的護具)命名為“蒙古射法”。同理,黃種人也被命名為“蒙古人種”。實際上這是西方自我中心和惟力是視導致的一種謬誤。但近代西方文明昌盛強勢,這種錯誤就以訛傳訛的固定下來了。

下圖:韘---扳指的祖宗


錫兵中士

唐王琚射經明言中國法與胡法。現在所謂蒙古法指的就是王琚所言胡法,而中國法,拇指扣弦,中指壓拇指,食指當弦直豎,貼箭尾指的,這種高級手法,後世子孫難明其妙處,就忘卻了吧。食指連心,心注於的,只要動作到位,身手穩固,是不需要費力瞄準的。一個人,用食指指物,會偏嗎?中國法的高級處就在此。地中海式等,皆不入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