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軍艦為什麼不裝滿近防炮?

stanleywang06

所謂近防炮,顧名思義就是近距離防禦的火炮。美國自七十年代以來,大力倡導海軍艦隊區域防空概念,並建設了大量的如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驅逐艦等艦船。這些軍艦突出特點就是強調艦隊防空,並將其分為遠、中、近三個層次,通過宙斯盾系統和垂直髮射系統,以及艦上的各類設備進行防空和防導。這裡面所謂的近層防禦就是本題中講到的近防炮系統。

現代意義上的近防炮,最典型的就是目前比較流林的加特林式速射炮,裝備多根炮管,每分鐘射數從1000發--10000發都有,比較普遍的在4000發左右。當前世界主流的艦載近防炮有美國的密集陣系統、俄羅斯“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以及中國的730、1130近防炮等等。這些炮集成了雷達和電視成像等設備,採用全自動預警和跟蹤技術,並通過計算機自動控制有選擇地對危脅最大的目標進行反擊,多用於防空和防導。

對於一艘現代化的防空導彈驅逐艦而言,實現超視距作戰才是它的終極目標,所以艦上的幾十上百枚導彈為主是遠程防空導彈,有效命中距離都在上百公里及以上。如果一枚來襲的導彈突破外圍防禦圈,先是用中程防空導彈進行攔截,再不濟的話,近防炮在最後3000米範圍內進行攔截。

軍迷們常說的一句話“如果啟用近防炮,基本上就危險了”,這是很確切的比喻,對於大型超音速導彈2倍以上音速而言,3000米的距離只要3秒左右時間,防禦效果不一定理想。實際上,美國的新一代阿利伯克驅逐艦計劃拆除所有的密集陣系統,改用ESSM艦空導彈,就是認為近防炮只是單點被動防禦,不如導彈主動跟蹤和多發連射來的實用。


至於二戰時的戰列艦,由於體積龐大,相對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更多的副炮和小口徑炮,此外,由於當時射擊精度不佳,只能靠量取勝,但實戰中效果還是很差,比如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在應對美軍轟炸機時,幾乎發揮不了防空作用。對於現代防空防導而言,精確制導和快速反應才是最有效的。


華哥雜談

二戰時的小口徑防空炮戰術:連續射擊,以密度彌補精度,大家一起蒙

二戰後期,大口徑防空艦炮開始安裝使用統一的防空設計指揮儀,接受統一指揮開火。但是小口徑火炮上完全是各自為戰。

40mm博福斯高射炮還好點,在炮位旁邊設置了光學射擊指揮儀,通過光學測距獲得目標的大概速度,高度和距離。

MK51光學射擊指揮儀,獲得目標大概參數後,然後告知各炮位,讓他們調整瞄準鏡設置,然後開火。

博福斯40mm的瞄準鏡,這種瞄準具比較原始,即使調整後也只能蒙個大概位置

一部射擊指揮儀,通過對講機的形式,指揮幾個炮位共同射擊,其他炮位有個帶耳麥的通話手傳達射擊指令。

至於20mm的厄利孔,完全是各炮位以XJBT戰術,各自自由射擊。

而腳盆的IJN,在電影《男人們的防空炮》裡有展示,弄了個小型對空光學測距儀來測距

然後依靠指揮棍指揮射擊

現代近防炮,短促射擊,精確控制下追求短時間爆發力

現代戰艦的防空系統,首先有個統一的對空指揮控制系統,發現目標後,根據目標威脅程度以及距離展開層層攔截。

而現在空對艦攻擊,能夠突破到近防炮開始工作的距離(3.5公里~2公里)基本上都是反艦導彈,而這段距離的飛行時間,對於高亞音速反艦導彈來說也就7~12秒左右,而對於那些3倍音速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來說,更是隻有不到3秒的時間。所以現代近防炮可以工作時間短,沒有那麼多攔截的機會,能不工作最好,非要到了賭命的時候,多賭幾次,遲早也會嗝屁。再加上近防炮鬼畜的射速,要求能快速方便運動,備彈量普遍不高,而且裝彈比較麻煩。而近防炮的工作方式,是通過火控系統計算提前量,從而計算出一個攔截窗口,在這個窗口時間內,短時間打出密集彈幕,從而摧毀目標。所以對於現代近防炮來說,多安裝一門近防炮效果遠不如提高近防炮射速射速重要,射速越高,窗口期內彈幕越密集,摧毀的概率也就越高

,而多安裝一門火炮,只不過多了一個方向的攔截概率而已。

實際上我們之前從730進化到1130就是適應這種變化,730近防炮4200發/分鐘的射速對於攔截2倍音速以上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能力比較吃力(導彈飛行速度快,通過攔截窗口的時間也就越短,相應彈幕密集度就要降低),需要上萬射速才能確保摧毀。


五嶽掩赤城

這麼說吧,褲衩是你的最後一道防線,你怎麼不渾身套滿褲衩?或者是隻穿褲衩?

比如說所有人都這樣?

近防炮就是軍艦的褲衩,能遮住就行了,也沒指望這東西能有多大的用處。

畢竟真正管用的是外套衣服褲子之類的,至於褲衩穿不穿都行不穿褲衩的一大群!也沒見他們被怎麼了啊?

軍艦的衣服是防空導彈而不是近防炮!

說塞滿近防炮的我只能說是紅海看多了吧?紅海行動不錯,但是hq16幹嘛去了?看戲呢?正常模式是幾十公里外先攔截一波!

塞滿近防炮還不如多塞倆垂髮!

非要找近防炮一大群的騷擾衣阿華去!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近防炮目前我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7管的730,一種是11管的1130。早期我海軍裝備的大都是7管的730,後期大都換成性能更好的1130,火力更密集,反應速度也更快。最大的缺點是,彈藥消耗過快,如果是防禦超音速導彈的來襲基本上2次就用完了。再次裝填相對比較麻煩,所以軍艦對近防炮的依賴十分有限。

當然,咱們軍艦使用近防炮的思路也和我海軍對於軍艦的使用思路有關,由於我海軍堅持的思路主要還是在中遠距離防禦攔截,所以中遠距離的來襲導彈的攔截才是防空的主要側重,對於末端攔截我國多采用點炮結合的模式,以1130近防炮和紅旗系列近防導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末端防空。整體上還是對防空導彈的依賴更多,畢竟攜彈量更大、持續火力更強,比如052D上的紅旗-10可攜彈24枚,攔截能力更強。

近防炮從性能上看,對於末端來襲導彈的攔截能力只能是在有彈的情況下,由於近防炮射速快,採用全自動模式射擊,所以很有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消耗完近防炮的彈藥。戰時近防炮這種陣位裸露在外的裝備,再裝填是十分麻煩的。所以在軍艦上大量安裝近防炮毫無意義,並且即便裝的多了,最終也未必能堅持到最後。軍艦設計部門一開始就考慮的很清楚,戰時軍艦防空的主要力量,近防炮不過是最後時刻查漏補缺的那一個,主力還是防空導彈。而對於艦隊來說,防空的主要目標還是防止敵機來襲,依靠艦載防空力量被動防禦,那是沒有活路的。


霹靂火軍事

對於這個問題,老鷹航空從下面幾點來回答吧:

第一呢,如果都裝滿近防炮,雖然近距離防護能力提高了,但是那些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就沒地方放了,難道一艘軍艦隻要近距離防護能力,不要遠程攻擊能力嗎?

第二,近防炮雖然對空中目標近距離防護能力比較高,但是現代軍艦需要的是構建遠、中、近三層立體化的防護圈,光靠近程防護圈是不可靠的。

第三,都裝滿近防炮,反潛直升機和反潛聲吶,反潛魚雷裝哪裡呢?近防炮可無法防禦水下敵方潛艇的魚雷攻擊的。

所以,軍艦上需要配製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就是為了取長補短,互為補充,形成一套攻防兼備的完整作戰系統。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老鷹航空

全裝滿近防炮?可以啊,沒問題。

然後,主炮你裝不裝?防空導彈你裝不裝?反艦導彈你裝不裝?魚雷你裝不裝?雷達你裝不裝?艦載直升機機庫你裝不裝?

都裝?那不好意思,沒有多餘排水量了,也沒有甲板空間了,您就頂著一身近防炮出海吧。

你的船插了一身近防炮,近程防空無敵。然而艦隊區域防空幹不了,反艦任務幹不了,反潛任務幹不了,對陸支援幹不了……敵方只要不打你,你就是個毫無威脅的廢物。

換你是海軍大佬,這種垃圾你要嗎?


大頭炮RR

相信提問者的意思應該是多裝幾門近防炮而不是裝滿近防炮讓其他武器無處可裝的意思。

首先,現在的戰鬥艦只,均要求隱身性,而近防炮由於特殊的外型和作戰方式,要求必須有極佳的射界和射角,這樣一來,近防炮就必須要裸露在外,難以進行隱蔽隱身處理(即便外形改為隱身造型,也仍然是一個強反射源)。但由於近防炮不可缺少,通常不得不讓隱身性作出一定犧牲,裝1~2套用於自保,但如果裝的過多隱身性破壞太嚴重,就得不償失了。

第二點,近防炮雖然看起來體積不大,但其實需要強大的電能供應,一般軍艦上的電能都是來自於柴油發電機和軸帶發電機,近防炮裝的太多,就會消耗佔用過多電能,而軍艦上其他的武器、電子設備以及各種用電設備還等著用呢。我國054A在前幾艘都是採用了730近防炮,而在換裝1130時就曾經出現過極大爭議,很多人認為1130耗電量過大,以護衛艦自身的產電能力可能難以供應。

第三,目前的反艦導彈水平來看,近防炮只是作為最後的一道屏障,主要的防空力量還是由防空導彈來擔任,面對敵方飽和攻擊時穿透導彈火力網的幾條漏網之魚時,近防炮才會起作用,而兩門近防炮的火力密集度已經能滿足需求,因此沒有必要再增設。



天涯咫尺1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