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危害这么大,水产养殖户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众所周知,池塘养殖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就是氮循环,而氮循环中的一种产物是对养殖动物有很大威胁的,那就是亚硝酸盐(NO2-)。以下内容是笔者通过在一线的实践积累和资料整合,希望能给为养殖提供帮助。

亚硝酸盐危害这么大,水产养殖户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概念

在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是还原态氮或有机态氮在转化成硝态氮的中间产物,也可以说亚硝酸盐是不完全氧化(硝化)作用的产物。

2、亚硝酸盐的来源

1)外源水含有氨氮,进塘后,经过曝气,被不完全氧化的结果;

2)过多的残饵、粪便、尸体、死藻等有机废物长期积累后,有机态氮转化成无机氮的中间产物;

3)肥水时,选肥不当,多见于农家肥和化肥;

4)老化池塘,淤泥多,进水后,淤泥中的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

5)微生物的作用:气态氮的溶入,考虑固氮菌的作用。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在池塘养殖中可以忽略不计;

6)水体中缺少促进氮循环的菌类(硝化细菌),藻相不平衡或缺少藻类。

7)天气剧烈变化,引起水体缺氧,底部恶化,“倒藻”等现象。

3、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毒性,毒性主要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甲壳动物的血蓝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下降,机体生理性缺氧。亚硝酸盐也受pH的影响,pH越低,毒性越高。亚硝酸盐对苗种的伤害要大于成体阶段,会延迟或停止生长发育。

一般的,亚硝酸盐的出现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是池塘慢性缺氧的重要表现,在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

对于鱼类,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类中毒,中毒后,血液的携氧能力减弱,即使在含氧丰富的水体中也体现出类似缺氧的症状。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是:轻微且长时间中毒现象不明显,逐渐会引起摄食量下降,活动能力下降,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反应缓慢,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严重中毒时,出现浮头,甚至会大量死亡。

对于虾蟹类,亚硝酸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慢性中毒,生理性缺氧;蜕壳时,容易出现蜕壳不遂、软壳死;会引起肝胰腺肿大,会诱发“水瘪子”(蟹)及“肝胰脏坏死”(虾);影响摄食率;影响生体内外渗透压,引起水肿;引起应激反应,对虾会引起红体、红须、红尾等症状。

4、常见的处理方法

1)正确选肥,按照“多碳多硫多矿,少氮少磷少脏”的原则,调整好N/P比;

2)会增氧,保证水体溶解氧的含量;

3)选好苗的同时,根据个人管理能力,适当减少放苗密度;

4)部分地区地下水中含有大量氨氮,在入池前,先进行曝气处理;

5)正确选料。好的饲料消化利用率高,减少排泄废物;

6)“少量多餐”,减少因投喂量过大,引起的水体污染、残饵粪便多、消化率低等问题;

7)重内服,适时控料。

8)重视稳水。好水的标准不仅仅是“肥、活、嫩、爽”,更重要的是稳定,如果水体不稳定,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调节紊乱,同样会影响消化系统。建议经常使用酵之源。

(2)物理法消除:

1)在保证应激反应不超出机体调节范围,采取一边排水,一边进新水的办法,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2)使用吸附性底改(沸石粉、硅胶、活性炭等),只是暂时性缓解,并无法从根源上去除;

(3)化学法消除:

1)使用药物讲解。使用硝克降低亚硝酸盐,绿色无污染。

2)全池泼洒食盐水溶液。氯离子可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这是由于亚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都需要通过鳃小板上的氯细胞才能进入机体,水中氯离子可以与亚硝酸根离子竞争氯细胞上的吸收位点,增加亚硝酸根离子进入鱼体的难度,从而起到了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对养殖对象的毒害作用;

3)避免水体酸碱度(PH值)过低,使亚硝酸盐毒性更强;

4)降解亚硝酸盐,可以使用硝克,硝克可以超强快速降亚硝酸盐,缓解动物亚硝酸盐中毒,定期使用还可以平衡菌相藻相、改善水色、稳定水质。

(4)生物法消除:

1)硝化细菌消除,,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高的问题;

2)补充有益藻类,使藻类多样化。藻类会将亚硝酸盐作为氮肥,转化成自身可以利用的物质;

3)增加其他有益菌类,例如: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这些菌类具有分解功能,能将有机转成无机,将大分子在转化成可以被藻类或自身利用的物质。例如酵之源。

光合细菌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首先它会使水体的PH值居高不下,还有固氮功能,不利于水体氮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