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古老又传统?

梦境先知



谈起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当时在西方掀起的“傅满洲热潮”讲起。如今,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代表着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形象,但在60年代以前,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人则是以傅满洲为代表。他身穿清服,留着发辫,蓄着特别的胡子,身材削瘦,显得既古老而又传统。同时他行踪神秘,面目狰狞,一看就是大反派的代言人。



傅满洲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小说《他的启示生涯》当中。后来的《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则让世人再度关注起了这一人物。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傅满洲被电影,文学作品加工塑造成了一个聪明绝顶,又心狠手辣,脑子里永远在思考着酷刑的坏博士。西方国家以他作为反面人物拍摄的影视剧作品不胜枚举,像克里斯托弗·李、彼得·塞勒斯,波利斯·卡洛夫甚至尼古拉斯·凯奇都想出演这个角色。



事实证明,只要有傅满洲出现的地方,邪典和b级片的味道总是很浓,最具有代表性的《傅满洲之复仇》、《傅满洲的城堡》、《傅满洲之血》和《傅满洲的面孔》几部电影,将他彻底塑造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地下邪恶人士”。



不过如今随着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逐渐深入,这个在他们心中留存了近百年的中国形象,显得是那么荒谬而可笑,不过既然他已经留下了一个“恶”的印记,不如就让他当反派当到底。尽管“傅满洲热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便逐渐转淡,但他却深深地埋在了很多西方观众的记忆之中,成为研究好莱坞东方观念的一个史料,所以如今美国电影中很多中国人的形象塑造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他的影响,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他的影子。


麦克疯说电影

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大概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那个时候清政府无能,欧美列强纷纷加入瓜分中国的狂潮,妄图灭亡中国。

那个时候的中国,男的留着辫子,穿着长袍大褂,或者粗布草鞋。女的裹着小脚,没有家庭地位。当初八国联军进北京,美国人看到的正是这种情景,在他们眼里,中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给国民充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那个时候的中国,大部分国民都是木讷的,是没有国家荣誉感的。

在美国人眼里,满清政府时期的中国人自私自利,愚昧无知,在美国人在中国近100年的时间里,他们看到了很多他们眼里的中国,包括当时落后的经济,腐败的政府,麻木的国民,这些都随着时间在美国人眼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国民党执政时期,蒋介石政府的亲美政策,并没有让美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在美国人心中,中国依旧是那个贫困的清政府,国民依然麻木,没有国家荣誉感。

这个情况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出现,才让部分美国人改变了对中国人古老又传统形象的看法。《龙争虎斗》、《猛龙过江》和《精武门》等电影,成功的让美国人明白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只可惜后来李小龙客死美国,没能彻底改变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的密切,很多对中国有兴趣的外国人都来到中国,把他们对新中国的印象带回了国内。

电影文化方面,随着张艺谋、吴宇森、顾长卫和姜文等导演的崛起,让外国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在新的电影发展时期,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和巩俐等国际巨星的出现,让美国人特别是好莱坞的一些导演们,看到中国人的形象不再古老而传统。

他们紧跟国际潮流,思想开放,拍出了很多享誉国际的著名作品,受到了世界电影人士的尊重。中国人的形象从此不再古老而传统,而是已经和国际接轨。


无畏先锋君

这要从美国立国开始说,北美原是土著印第安人的聚居地,自15世界开始,欧洲的海上强国,西班牙,荷兰开始向这里移民,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后来居上,移民越来越多。英国国内的清教徒运动是促使北美立国的原初动力。一群清教徒叛徒坐上了驶往北美的船舶,到达新大陆之后,来自先进生产力地区的清教徒叛逆,民主意识比较强,他们一方面开始用先进武器驱逐当地土著,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努力筹划建设民主的国家运作体制。经过了长期的反抗英国殖民的独立战争,他们于1788年建立了民主独立的新国家——美国。


新生的美国,在对外扩张政策的指引下,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壮大自己,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中国自清末以来,已从天上上国的美梦中惊醒,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割地赔款,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波中国有识之士,就开始了中国人留学国外的潮流。这其中也包含美国,当时被国人称之为:“花旗国”。自此,拉开了中国人和美国人交往的大幕。当时的美国人,沉浸在自由民族带来的大发展的喜悦中,在世界上傲视群雄,根本瞧不起农业社会的中国;而当时的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大都是留着辫子,穿着长衫大褂的形象,这相比较于礼帽,牛仔的形象是个很大的差距,这是,清教徒叛逆对于华人形象最初的记忆。


电影技术的诞生后,美国出现了很多世界知名的摄制公司,制片公司,所以,在他们的印象中,对于国人形象的设计,还远远停留在清末民初的时期,再加上清教徒叛逆对于其他文化的贬斥,对于自身文化的推崇,所以刻意的将国人的形象夸张化!这也从文艺领域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文化名人堂

问题很好回答,这正说明在电影中反应了西方国家一些人的内心,他们太害怕中国了,害怕中国的崛起,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就像两个人一样,“你太不了解我了”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只是西方国家不情愿接受现实的表现,中国再也不可能回到几十年前的的中国了,,,,,这也是西方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欢迎跟帖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