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槓桿”到“結構性去槓桿”(下)

【“結構性去槓桿”是去槓桿的升級版,釋放了分類對待、市場決定的明確信號,也有助於穩定各類企業的預期】

从“去杠杆”到“结构性去杠杆”(下)

用改革辦法消除高槓杆產生的土壤

中國經濟報告:這兩個領域去槓桿應該如何去?需要落實怎樣的配套政策?

陳龍:從地方政府去槓桿來看,地方債的問題不僅在於增量不規範以及債務問題的隱形化、複雜化,還在於巨大的債務存量,影響到地方的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如果僅著眼於規範增量,很難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化解地方債問題,不僅要強化管理,規範舉債行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而且要消減存量,壓縮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臺的存量債務規模。鑑於中國大部分縣級政府盤活資源和統籌資源的能力較弱,並且區域差異較大,可採取建立省級國有經濟資源統籌機制的方式,依據各地資產和資源的具體狀況,實行一地一策,靈活選擇資產置換、轉換股權、資產證券化、信託等方式消化存量債務。同時,還要堅持標本兼治,加快財政體制和地方融資機制改革,消除形成地方債問題的體制根源。

從國有企業去槓桿來看,應將降槓桿的重心放在削減非主業、聚焦主業上來。削減、收縮國有企業的非主業,既是加快國有企業“去槓桿”、提高國有資源配置效率的必要之舉,也是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其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之策。應採取資產處置、產業間整合等方式,削減、收縮國有企業的非主業。對於產能過剩、發展潛力不大的非主業,可通過市場化的資產處置方式予以解決;對於具有一定的優勢或發展潛力的非主業,則通過產業間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產品品牌價值和企業競爭力。同時,加快處置“殭屍企業”和特困企業,釋放國有經濟資源,進而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國有企業去槓桿時,需要做好相關規劃和制度設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周景彤:企業領域,一是採取差異化“去槓桿”方式。合理界定不同行業槓桿率的安全邊界,有些行業應給予更高的容忍度。如公用事業行業具有公共品屬性,對其中槓桿水平超過容忍度的企業,可通過國有資本介入的方式予以解決。對工業、能源、材料等面臨較大槓桿壓力的行業,應集中支持行業中的優質企業。加大對醫療保健、消費和信息技術等槓桿率壓力不大行業的資金支持。同時,提高對中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二是集中精力做好“殭屍企業”的去槓桿。這類企業既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又佔用了經濟資源,也是抬升中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的重要因素。要推動“關、停、並、轉”政策的落實,通過關閉一些“殭屍企業”,使產能過剩行業的供需達到平衡,釋放長期被佔用資金,提高資金運轉效率。在處理殭屍企業時,要注意方法,規範破產處置方式,合理解決就業和不良資產問題。三是堅持市場化思路。要充分發揮企業和金融機構等相關經濟主體的能動性,合理運用金融市場工具,逐步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四是多措並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債務償付能力。把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債務償還能力作為解決企業槓桿率過高問題的重要抓手。推進減稅降費等各項降成本措施的落地實施,把降成本與產業轉型升級、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結合起來。

地方政府領域,一是繼續做好存量債務的處置。繼續推進存量政府債務置換工作,強化置換債券資金管理,置換債券資金要嚴格用於償還清理甄別認定的截至2014年末存量政府債務,嚴禁用於其他用途。二是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管理。合理確定分地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實現不同地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與其償債能力相匹配。在嚴格執行法定限額管理的同時,建立健全“舉債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政府債務資金績效管理機制,加強債務資金使用和對應項目實施情況監控,提高債務資金使用績效。三是進一步健全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全面組織開展地方政府融資擔保清理整改工作,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各類投資基金等方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四是加強風險評估和預警結果應用,動態監測高風險地區債務風險狀況,做好債務風險監測和防範。

胡遲: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去槓槓問題需要放在宏觀經濟的大背景下統籌考慮。對宏觀經濟而言,需要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國有企業而言,需要不斷改善企業的盈利狀況,增加淨出口,降低負債率和間接融資的比重,豐富融資工具和手段。對地方政府而言,應當“量入為出”,不要過於超前、超過自己的實力發展經濟,要採取各種措施降低儲蓄率,增加居民消費。

當然,這還需要宏觀政策的配套支持。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加大靈活度,貨幣政策應為結構性去槓桿供合適的條件;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更加有力與更具針對性,在目前的狀況下,財政赤字還可以有適當的增加。各種配套政策的著力點主要是幫助國有企業化解過剩產能與處理“殭屍企業”,幫助地方政府去房地產庫存和保證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匡賢明:與居民領域不同,這兩個領域的高槓杆深刻反映了中國過去長期實行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的風險弊端。推進這兩個領域的“去槓桿”,除了嚴格防範新增風險外,需要用改革的方法有效化解存量風險,用改革的辦法消除高槓杆產生的土壤。

對企業高槓杆,需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這就需要加快證券市場改革,完善其價值發現功能,鼓勵更多優質企業通過直接融資方式解決資金問題,降低對債務融資的依賴。對國有企業自身,需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在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債轉股、資產證券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時要著力推動“殭屍企業”債務處置,防止殭屍企業吞噬信貸資源,形成信貸黑洞。

對地方政府,防範債務風險的關鍵是三個方面。首先,進一步加快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責任劃分,明確經濟領域的地方政府支出責任,改革地方政府考核體系。其次,進一步推進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劃分,構建地方穩定的財源,降低對不規範融資的衝動。最後,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禁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通過標本兼治,使地方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

“結構性去槓桿”意味著未來去槓桿政策更加明確

中國經濟報告: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槓桿”。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陳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槓桿”,一方面是進一步明確了去槓桿需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主要解決槓桿的結構性問題,即通過解決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槓桿較高的問題,釋放部分國有經濟資源,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避免去槓桿中出現“一刀切”的現象。既要避免各相關監管部門在去槓桿時一起收緊,形成合成謬誤;又要分領域、分行業、分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去槓桿的範圍和方式,避免影響宏觀經濟的穩定。

周景彤:從去槓桿政策出臺一直到當前的變化來看,政策從籠統的“去槓桿”轉變為“結構性去槓桿”和“控制宏觀槓桿率穩定”,並提出高質量發展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這意味著未來去槓桿政策的主要目標、著力點和路徑等將更加明確。結構性去槓桿要求“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推進,特別是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兩個領域提出更加明確要求。結構性去槓桿政策也與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相適應,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採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優先處理可能威脅宏觀經濟金融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有利於避免出現“一刀切”、部分領域過度去槓桿等情況。

胡遲: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槓桿”,釋放的信號就是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去槓桿。根據當前不同領域槓桿的不同特點,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體現了一種“有的放矢”、精準化去槓槓的特點。具體而言,一是分部門,即對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企業(國企和民企)、居民三大部門槓桿的好與壞、優與劣區別對待。相對於地方政府和國企高槓杆風險而言,中央政府和民企、居民槓桿仍處於穩定狀態。去槓桿的重點仍然是地方政府和國企部門。二是分類型,即對不同債務類型也提出了要區別對待。貸款和債券、信託、資管等非標融資,其面對的債權人、市場敏感度和市場衝擊不一樣,其處置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適用於債轉股模式,有的則存在一定障礙,今後應就具體案例具體分析。三是分類施策,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情況,採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

匡賢明:從提出“去槓桿”到提出“結構性去槓桿”,表明中國決策層對槓桿率的認識和把握在不斷深化。

第一,在總體槓桿率得到初步控制後,更加註重突出去槓桿的重點領域,不再單純強調槓桿率。中國的槓桿率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即便是企業槓桿率,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面臨的挑戰明顯不同。繼續強調整齊劃一的去槓桿,容易導致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度進一步提升,反而誤傷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

第二,表明中國去槓桿進入新階段,要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有的領域需要繼續加快去槓桿,有的領域需要穩槓桿,有的領域甚至需要加槓桿,比如一些新經濟、新業態領域,不僅不能去槓桿,可能還需要加槓桿。

第三,提出“結構性去槓桿”,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一項務實舉措。通過槓桿的結構調整,在推動過剩產能、“殭屍企業”加速出清的同時,也為新經濟、新動能騰出加槓桿空間,這就形成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因此,“結構性去槓桿”是去槓桿的升級版,釋放了分類對待、市場決定的明確信號,也有助於穩定各類企業的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