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改變世界 讀書改變人生

書籍改變世界 讀書改變人生

書這件東西是專門給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進取的人準備的。當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草木自生自滅,鳥獸自來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質的生態自然調節。自從有了人類,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調節系統———精神系統。在這個系統裡,人們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識、思想、藝術等。而這些精神財富的最主要載體就是圖書。

圖書有兩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為社會傳承文化。下面先談談書與人的關係。

人為什麼要讀書?一句話,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說是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

讀書是為了生命的完整

人為什麼要讀書?一句話,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說是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現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說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實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補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種中,除物質之外還需要精神滋養的就是人類。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觀思維,會改造客觀,追求幸福。

這是電視上播過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問西部地區的一個放羊娃,你為啥要放羊?放羊娃說,掙錢;掙錢幹什麼?娶老婆;娶老婆幹什麼?生娃;生娃幹什麼?放羊。大家看,這樣一個簡單的循環是什麼?就是為了活命,完成人口的簡單再生產。這只是實現了人的生命價值的一半。

作為人,還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理想追求等。馬克思給人下定義:人是各種生產關係的總和。人與人的關係,主要不是物質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談話、書信、親情、愛情、政治、學術、藝術等,都是精神活動。小孩子只知道好吃的東西最重要,而人一進入成年就會發現,精神滿足更重要,精神世界更廣闊。所以才有為愛情而歌唱,為自由而鬥爭,為理想而獻身。愛情、自由、理想、知識、藝術等等,靠什麼來交流、傳承?主要載體就是書籍。

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創造,改變人生,成就事業,有個性,自立於人海,流芳於青史,要靠對後三個層次的攻讀。

閱讀有六個層次

那麼,人怎樣實現自己這生命的另一半價值,構建精神世界呢?有六個層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們閱讀的六種基本追求,追求刺激、休閒、信息、知識、思想和美感,其中知識、思想和審美,是三大支柱。這六個層次由低到高,反映著人們不同的文化程度、修養狀態和價值取向。

一是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總有企圖改變平靜,追求奇特,尋找刺激的一面。這種需求,與其說是精神追求,不如說是心理生理追求,因為理性的成分還不多。在刺激需求下,會有非法的出版物市場如黃色書刊、低檔出版物。這也說明人有自然的一面。

二是休閒娛樂需求。按這種需求,就產生了一類輕鬆的作品,如花卉、魚蟲、時裝、幽默、故事等。休閒娛樂需求在讀者中的覆蓋面最大,不但有閒階層靠消遣讀物打發時日,就是專業人員,也常常會翻翻書報以作休息。

三是信息需求。隨著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每個人在生活中也離不開信息,一條信息使一個決策成功,救活一個企業,或者使一個人致富的事,已屢見不鮮。以至於信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人們對信息的這種需求是書、報、刊等傳媒的基礎,特別是報紙存在的基礎。

以上這三個需求,雖屬精神的,但仍可看出不脫物質的羈絆,多為實用的需求。其載體也以報紙、雜誌、電視為主。真正精神層面是後面的三大支柱,其載體以書籍為主。

四是知識需求。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糧食、蔬菜、肉類使人從孩子長成體魄健壯的成人,而知識使人聰明有本事,如果無知識只能算半個人。所以人的一生專門安排一個學生時期,較集中地專門接受知識,以後直到老死以前,還要不斷補充更新知識,這主要靠出版的書、報、刊,特別是書籍。

五是審美需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原始人開始,人類就懂得對美的追求。這種本能的不斷髮展提高了的審美,需求呼喚出版物一方面作為載體來提供審美對象,如文學作品、美術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為工具來幫助指導人們提高審美能力。

六是思想需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層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滿足,娛樂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號,知識已進入到認識的總結,只有思想才能進入到理性,進入到規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更深刻的認識。這種需求,促使人們去讀理論學術書刊,去通過具體出版物的形象、素材思考問題。

我勸愛讀書的朋友們,愛讀書當然很好,但還要講究讀書的目的和層次。我們可以把讀書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型,為了眼前實用;另一類是積累型,為了長遠和根本性的提高。前三個層次屬消費型,後三個層次屬積累型。就像一個國家除實用企業外,還得有能源、交通等基礎項目建設。只有在積累型閱讀上下工夫,才能改變人生,創造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