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朝元老”张廷玉在乾隆即位后为何一再提出“告老还乡”

作为大清康、雍、乾“三朝元老”,被誉为“千古第一秘”的张廷玉尤为雍正倚重。然而,身为顾命大臣、乾隆早期的老师,张廷玉却在乾隆即位之后,一再提出“告老还乡”,这是为何?

大清“三朝元老”张廷玉在乾隆即位后为何一再提出“告老还乡”

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的进士。在康熙一朝就已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到雍正一朝更是得到重用,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后加少保衔)、军机大臣,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系《康熙字典》、《雍正实录》,以及《明史》、《国史馆》、《清会典》的总纂官大学士。雍正皇帝临终时,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

张廷玉受雍正器重,当然是有原因的。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皇帝口授几句,他就可以当场伏地挥笔而就,这样的情形,每天不下几十次。

张廷玉还帮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他自己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两三次,习以为常。西北用兵以后,他时常“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从内廷出来,到朝房办公,属吏请求指示和批阅文件的常达几十上百人。他经常坐在轿中批览文书,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雍正也说他和鄂尔泰二人“办理事务甚多,自朝至夕,无片刻之暇”。正因为此,后人称之为“千古第一秘”。

可以这么说,在雍正一朝,张廷玉同皇上的关系,已到了“名曰君臣,情同契友”的地步了。如皇位继承这样极其重大的事情,雍正在其去世前三四年即已拟定,当时只给张廷玉看过,后又让同为顾命大臣的鄂尔泰作为旁证。

为了表达对张廷玉的欣赏和感情,雍正特别立下遗嘱,要张廷玉以及鄂尔泰在其身后“配享太庙”,也就是死后进入皇帝家庙,到地下去陪伴雍正。

到了乾隆皇帝即位之初(乾隆于公元1736年即位),朝中已形成了顾命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两大朋党,明争暗斗。虽然这个时期的朋党活动跟以前的朝代相比并不明显,但是,乾隆的执政风格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他誓言要在他这一朝,彻底打掉朋党这个政治顽疾。

然而,在乾隆开始动手前,乾隆十年(公元1746年),鄂尔泰得病死了。于是,乾隆打击的重点就落在了自己的老师—张廷玉身上。

事实上,鄂尔泰死后,尽管张廷玉在朋党问题上特别谨慎,但他还是越来越害怕,他感觉自己退休的时候到了。

大清“三朝元老”张廷玉在乾隆即位后为何一再提出“告老还乡”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9年)正月,按照宫中的惯例,乾隆宴请大臣。77岁的张廷玉看皇帝情绪不错,就提出了退休请求。他说自己“年近八旬,请得荣归故乡”。

其实,张廷玉的父亲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张英,在京做官多年,张廷玉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在朝廷为官,可张廷玉还是执意回到安徽桐城老家。这段历史,清史稿中有大段记载。

让张廷玉万万没想到的是,乾隆没批准。一心想要急流勇退的他争辩说,配享太庙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乾隆一听,脸色大变,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把柄。刘基是明初开国功臣,但后来,朱元璋过河拆桥,让他退休,后来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乾隆马上引经据典,拿大道理压人。他说:为人臣者,当法始终如一之忠臣,如诸葛亮,尽忠一生,此乃人臣之表率。人臣不可存图逸之心。

张廷玉一听这话,“免冠叩首”,“呜咽不能自胜”。不久之后,孝贤皇后病逝,因张廷玉的部属在皇后祭文中误用了一个词,乾隆又大加斥责,张廷玉被“罚俸一年”。他步入仕途47年没犯过任何错误的纪录,就这样被打破了。

作为“三朝元老”,张廷玉深知以自己在前朝的地位,要想继续呆在京城皇帝的身边是很危险的了,他决定再次请求退休回安徽桐城老家。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冬,张廷玉再次提出了回乡的事情。不过,这一次,他不敢再说退休,只说是“暂归”,乾隆这才允许张廷玉致仕(即辞官)。

因鄂尔泰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大学士史贻直,经常在乾隆面前进谗言,说张廷玉不忠诚,又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资格配享太庙。张廷玉在感谢皇上恩典之时,重提了先帝雍正遗命—他死后“配享太庙”的事情,希望皇上“立字为据”。

乾隆听到这番话后虽不高兴,还是专门发布了一道保证张廷玉以后会配享的诏书。第二天因有大风雪,80岁的张廷玉让儿子代自己去谢恩了。乾隆竟然计较得大发雷霆之怒,要“降旨切责”。

当天写旨的军机大臣,恰好是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汪由敦连忙派了一个小厮跑到张府,把这个消息传过去。不料此事弄巧成拙,乾隆的谕旨未到,张廷玉便跑到宫中叩头请罪。

乾隆打击张廷玉,出发点就是要打击朋党,现在,真凭实据自己送上门来了,乾隆再也不会放过机会。因此,乾隆当面把张廷玉痛骂了一顿,赶出宫中,又花了一整天时间,亲自写了一篇上谕,公布天下。

乾隆宣布,削去张廷玉爵位,以示惩罚。革去汪由敦大学士之职。乾隆索性直截了当地指出,张廷玉实在不应当配享太庙。这样一来,张廷玉再也不敢提回乡之事。

大清“三朝元老”张廷玉在乾隆即位后为何一再提出“告老还乡”

一年之后,张廷玉以为乾隆皇帝已经忘记此事,准备登上返乡之路。不想,就在张廷玉准备启程之时,遇到了皇帝长子永璜去世。张廷玉也是永璜的老师,因此必须参加丧礼。熬过了初祭以后,张廷玉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说自己准备返乡。不料,这又一次令皇帝勃然大怒。

乾隆说,皇长子才过初祭,张廷玉就要南还,可见其对皇室并不忠诚。于是,张廷玉被皇帝明令取消配享资格,灰溜溜回到了桐城老家。据说,地方大员为了避嫌,无一人出面迎接,只有一位侄子率几位家人,把他接进了老屋。

张廷玉刚刚平静下来,朝廷中又出了一件祸事:他的二儿子的岳父—四川学政朱荃,在其母去世后,居然隐瞒母丧消息,“匿丧赶考”,被御史所参。乾隆在处理此事时又一次想起了张廷玉。于是,在处理了朱荃后,乾隆又决定,收回以往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一切赏赐,以示惩罚。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1年)八月,钦差大臣德保来到了桐城。张廷玉率全家老少,跪在门口迎接。他早早已经把三代皇帝赏赐给他的字画、珠宝、衣服器物收拾装箱,准备交给德保。不想,德保从安庆知府那里借来了二百名兵勇把张廷玉的家抄了。结果,张廷玉家并没有多少财宝,德保把抄家过程中翻出来的所有带文字的东西:书籍、文章、信件乃至便条都带走了。

据说,德保出京之前,乾隆把他召到宫里秘密嘱咐,到了张家,要严格检查张廷玉的私人文件及藏书,看看其中有没有对乾隆的怨怼之词。抄到这些东西后,德保审查了半个月,一无所获。

张廷玉的数百封私人书信中,没有一字涉及政治。张廷玉回家后确实编了一本年谱,即《张廷玉年谱》,不过,在这本年谱中,他只是详细记载了三朝皇帝对他的“恩遇”“赏赐”,虽然细到哪一天皇帝赏了他几块萨其马,给他一个小荷包,却没有一字涉及对朝政的品评。

虽然逃过了一死,但经过一次抄家,张廷玉的名誉却彻底扫地了,张党完全被击垮了。

经过这场打击,张廷玉彻底灰心丧气,仅仅苟活了五年之后,张廷玉终于死了。消息传来,乾隆也感到一丝悲痛。毕竟他们君臣相处了十四年,回想起张廷玉为官50年的所作所为,他感觉自己对张廷玉确实苛刻了点。于是,乾隆皇帝又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态,宣布宽恕张廷玉的一切过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