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提及中国城市的商业中心街区,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上海的南京路和北京的王府井。在近代中国,曾经有一条能和上海南京路相媲美的商业街,如今却很少为外地人所知道,它就是 青岛的中山路。

对于青岛而言,中山路犹如南京路之于上海。当然,青岛的城市规模很难与上海相比,但对于城市的商业意义是一样的。青岛中山路的兴起,与这个城市的兴起一样,源于德国的占领。中山路是民国政府后来起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起初它可有一个外国名字。

在德租胶澳时期,根据德国总督府颁布的《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以德县路、保定路与中山路的交口为界,中山路被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为“欧人区”的弗里德希大街(或斐迭里大街),北段为“华人区”的山东大街(即大马路)。

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德国总督府

中山路的南段,也就是德国人说的弗里德希大街是整个近代时期青岛的高档商业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充满着欧洲情调。当时有一位欧洲旅行家这样介绍中山路:

沿斐迭里大街北行,在右侧先后经过霍亨索伦大街、亨利亲王街、伊雷妮大街。伊雷妮大街西面的第二幢房子是胶州图书馆,开放时间为上午9点至晚上9点。在亨利亲王街和伊雷妮大街之间,······《青岛最新消息报》的编缉部也设在这里。再向北行,左侧是斐迭里寄宿学校······,右侧是瓦格纳的时装商场和阿豪德卡贝克洋行。越过王储大街后,右首就是海员俱乐部,······在海员俱乐部对面,柏林路拐角处是德华印刷所;继续向商场方向前行,右侧值得一提的是不莱梅大街拐角处的汉堡——美洲航运公司办事处。

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当时中山路周边

当然,这种欧洲风情的繁荣是建立在中国主权丧失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殖民地的畸形繁荣。中山路的北段,也叫山东大街或大马路,则是大鲍岛中国人聚集区的商业中心,一些国内享有盛名的老字号在这里择址开业,如1904年设立的瑞蚨祥、1911年创建的谦祥益等,都是久负盛名的“祥”字号老店。

清廷逊位之后,一些所谓的清朝遗老为了显示不与民国合作,选择了远遁租界,其中上海、天津、青岛三个城市成为选择。不少遗老,如劳乃宣、周馥、吕海寰、溥伟等清朝遗民移居青岛,置房兴业,一些人也选在“大马路”投资经商,中山路北段的商业逐渐繁盛起来。

一战爆发,日军占领青岛。日本人又对这条商业街进行日本化的改造,将其南段改名为静冈町,北段称为山东町。由于中山路的商店己很密集,难以扩充,日本人便在1916年2月至1918年7月期间,向北和向东扩入了大鲍岛商业区。

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当时中山路街区

后来,又在大鲍岛和港口区之间的这块土地上建起了所谓的“新市镇”,沿着这个新区的主要街道,即中山路北边的延长部分—馆陶路,出现了比较新的店铺、银行、贸易公司、电话公司、邮局以及商业交易所,促使商业区向港口区转移。这样一来,日本人便把城市商业中心由中山路扩张延伸至馆陶路、堂邑路、聊城路、临清路等街道,并辐射到周边的河南路、北京路、天津路、海泊路、四方路一带。

尽管巴黎和会引发国内政治风潮,但是学生运动并未能收回主权。1922年,中日两国签订双边协定,解决山东问题,收回青岛主权。中国政府将中山路南北段通称为山东路,1929年更名为中山路,这是对孙中山的纪念,这也是中国城市中很普遍的一种路名。

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青岛概要》

到20世纪20年代,中山路在区域功能上己从一条单一的商业街扩充为包涵周边十儿条街在内的工商业中心区。据民国学者叶春墀在《青岛概要》中记述说:

中央之山东街,在青岛最为繁盛,与上海之黄浦江畔,济南之西门大街,同占重要之位置,况西临帆船码头,山岭回抱,房屋比栉,如东莱银行之建筑,则区内首屈一指者也。新街区为从前德人时代之大窑沟,系造砖瓦之地。自日人占领后,辟为新街市,以所泽街为中心,如朝鲜正金、三井、太古、取引所信托,各大公司,比栉林立,日人之卖笑妇,亦萃此处。

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民国的中山路

当时的中山路,已经从一个简单点的直线式商业街发展成为纵横交织、覆盖方圆数平方公里的商业区域网。同时,中山路的商业功能也日趋扩大,由单纯的购物消费扩充为综合性的商业娱乐,形成了包括饭馆、商店、歌舞厅、美容美发店、戏院、电影院,甚至妓院,居然还有日本卖笑妇在那里做生意,成为一个各种娱乐消费场所密集的中心商业区。除此之外,一批青岛本地的老字号,如顺兴楼、春和楼、聚福楼、天真照相馆、国货公司、山东大戏院等,随之声名鹊起。

20世纪30年代,随着青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山路工商业中心更加繁荣。中山路及其周边地带是当时各类餐饮业聚集之处,这里不仅有西餐馆、咖啡店,还有各等级的中餐馆,日式料理店也很多。此外,各种绸缎铺、成衣店、布匹店等衣饰店铺也很密集。当时中山路上还有很多俱乐部,各种球类的都有,还有一些剧社组织之类,文化产业也很繁荣。

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当时中山路周边

据1937年青岛市政府刊行的《青岛概览》所载,当时青岛的工商同业公会共计37家,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山路及其周边地带,如中山路上的青岛市商会、青岛市火柴同业公会、青岛市皮革业同业公会、中华工业联合会青岛分会等,大津路上的青岛市杂货行栈公会、青岛市棉纱同业公会、青岛市长途汽车公会等,河南路上的青岛市客栈同业公会、青岛市银行同业公会、青岛市汽车公会等。

民国时代的人将青岛的中山路比喻为“机械的总枢纽”、“小说的主人翁”,称中山路“握有青岛全市繁华精神”。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再次占领青岛,中山路又更为静冈町和山东町。

曾经是青岛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满大街的银行和西餐厅,如今很遗憾

如今的青岛中山路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中国政府将其恢复中山路的路名,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的十年中,这条路曾经叫过“反修路”。

中山路是民国时代青岛城市的商业中心,但是后来随着青岛城市中心的东移,这里渐渐没落。尽管后来青岛对中山路老街区进行了开发,也希望打造出一条有青岛特色的文化历史商业街区,但是似乎并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