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院转型:一路走来,一路花开

保山学院转型:一路走来,一路花开

“一路走来,一路花开。”这是保山学院副院长邓忠汉4月28日发在朋友圈里的文字,说的是保山学院“青青子衿”艺术团的发展。

199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保山师专(保山学院前身)大学生合唱团获得了全国群众歌咏大赛全国一级大奖;27年后,保山学院“青青子衿”合唱团斩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二等奖;在上个月刚刚落幕的第五届“珠江源之声”云南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上,保山学院音乐学院选派的代表队荣获20个奖项,成绩斐然。

近三十年光景,数不清的奖项,见证的不只是一个合唱团的成长,更是一个学院和一所学校的转型。

探索:教学转型催生百花齐放

保山学院转型:一路走来,一路花开

在邓忠汉的记忆里,1991年获得的全国大奖可以算作是保山学院音乐教学转型的“启蒙”。那个奖项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师生的精神,大家开始意识到,高校艺术教学可以拓宽渠道,结合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2015年,保山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被批准为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应用本科转型专业。何为转型?怎么转?这两大问题摆在了音乐学院面前。

正是在那一年,“青青子衿”艺术团诞生了。

“所谓转型就是由一般高校转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就是要服务地方、服务区域、强调实践、加强应用。”邓忠汉这样解释道,“我们就是多以舞台、赛事、活动为载体,把教学、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社区互动、社会和学校的互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201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袁川婷是“青青子衿”合唱团的一员,从大二开始,他陆续参加过“百首歌曲唱云南”“金钟奖”云南选拔赛、本土歌曲大赛等多项比赛,在刚刚落幕的“珠江源之声”云南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上,他抱回了两项大奖。在他看来,每一次的比赛都是一次成长,能够把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和水平。“到外边见识了很多歌手、团队的表演,对我启发很深。有时候别人在舞台上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以借鉴到自己今后的表演当中,增强表现力,这是我在课堂之外的收获。”

《一把油纸伞》是邓忠汉副院长带着音乐学院师生多次深入腾冲固东荥阳村体验生活创作出来的典型作品之一。作品前前后后修改了10多个版本,学生去到实地体验制作工艺,听老手艺人讲述背后的故事,作品出来后由学生试唱,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

《不得靠》以腾冲方言命名,音乐学院的学生去到北海湿地、大竹坝、和顺等地自己拍摄MV,歌曲发布后点击率暴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腾冲旅游文化。

在这些活动的影响下,音乐学院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几年前,哪位老师要是写出一首歌,大家会羡慕的不得了;现在,老师们的创作热情被唤醒,很多人都出了作品。学生也争相上台表演,像新年音乐会、毕业典礼这样的活动,即使没有一分酬劳,大家都会全力筹备,不打折扣。

这样一来,教学也变得非常生动。老师深入实践舞台经验一多,教学参考案例就多;学生经常上舞台,在教学当中跟老师互动也就越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像以前“教学实践两张皮”。

有了一系列实践经验的积累,今年,“青青子衿”艺术团得以进入“高雅艺术进校园”方阵。下半年将从滇西北开始,到德宏临沧丽江大理等地的六所高校进行巡演。

在不断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中,保山学院不仅获得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实现了对文化服务区域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融合:俯身大地才能仰望星空

保山学院转型:一路走来,一路花开

从2009年升本开始,保山学院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围绕定位确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和教育理念。

音乐学院院长车绍留介绍,音乐学院以“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务边疆”的办学定位为引领,把培养能够胜任基础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从事音乐表演和基层文化工作等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

在解决走应用型道路的问题上,音乐学院有自己的一套特色。

在艺术类专业上,加大了比赛、采风等实践环节的比重,80%的学生毕业作品不再写论文,而是自己组织个人音乐会,或者专门就本土的某个小调撰写调查报告,这样一来,学生有兴趣,也能够真正地做到服务地方。

“张晓娇、张晓贤、孔庆学、钱树林都是从保山学院音乐专业走出去的优秀毕业生。我们既要服务地方,也要寻求与优势院校的合作,跟云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紧密联系进行人才培养。”邓忠汉说。

前几天,杨丽萍的《平潭印象》和山西歌舞团的《一把酸枣》在昆明上映,学院迅速派出教师去观摩学习。“虽然是服务地方,但目标要向高端靠近。尽管我们踮起脚也够不着,但我们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才能不断成长。”邓忠汉说。

据了解,在保山学院,像音乐学院这样的转型试点还有7个,像珠宝学院、资环学院、政治学院的转型,在全省甚至全国都算得上领先。教学和实训基地在一起,作业就是产品,设计就是实物。拿珠宝学院来说,从第一刀解原石开始,到打磨、抛光、设计、形成成品,再到三楼的互联网直播室,马上就能售卖出去。珠宝学院有很多学生自己挣学费,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还可以把挣到的钱寄回家。

现在,各个二级学院之间都有互动,音乐学院的演出,服装由珠宝学院服装专业的量身定做,胭脂口红由资环学院提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很难出现厌学情绪,他们感慨,原来大学还可以这样读。

经过几年实践,当前保山学院转型已初具成效:2015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十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改革学校”之一;2016年,获选为云南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获选为云南省首批六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