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中,有一件重宝非常引人注目,这便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

在这幅名画中,阎立本绘制了吐蕃使臣禄东赞亲赴长安求亲的情景,关于这副名作的构图技法,已有连篇累牍的论述了,我们只来讲讲这桩婚姻背后,那些颇有喜感的妙事,博大家一笑!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步辇图》

按照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来说,松赞干布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当菩萨发现雪域民智已开,便化身三道神光分别投入尼婆逻(尼泊尔)长安藏地三位王后怀中。因此,一王二妃乃是天注的姻缘。[1]

虽然姻缘是天注定的,但松赞干布不知道也不行呀,学者们又给他安排一场托梦。

据说有一日,两位大臣屯米·桑布札噶尔·禄东赞(禄东赞)发现松赞干布面色不喜,便私下询问。

松赞干布对两位心腹说道:“昨夜偶发一梦,见到两位具足诸种相好的女子,一位是羞花闭月的尼泊尔白公主,一位是落雁沉鱼的汉唐绿公主。”

[2]

两位大臣一听,赞普不就是想娶俩外国媳妇嘛?这多点大事呀!当即怕胸脯表态,“老大放心,抱在俺们哥俩身上,妥妥滴!”

两位大臣所办就办,当场便把工作细分了一下,屯米·桑布札去尼泊尔提亲赶赴长安则由禄东赞负责。

桑布札临行前,松赞干布交给他三个函匣,对他说:“尼王若再三忽然推辞,你就将这三个金、银、铜函匣依次递上。”

来到尼泊尔王宫后,尼王果然百般刁难,分别问出“有无十善法”、“有无寺院、上师供养”、“有无财货供应”三个问题。 [3]

桑布札分别将三个函匣递上,函匣内的信笺上,不但对应回答了尼王的诘难,信笺最后都写着,

“若不许公主,当遣化身军旅五万,杀尓王,掳公主,掠夺一切城市而后已!”

就这么着,尼泊尔尺尊公主便远嫁雪域高原了。写到这儿估计有人就烦了,你丫说讲步辇图,老说尼泊尔公主干啥?别着急,前面这些和文成公主求亲的经历,还真有那么点关系!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当禄东赞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求亲,他再携带大量礼物之余,随身也带着三个函匣。剩下的事情你们都猜到了吧?没错,李世民也一不小心问了一模一样的问题。

禄东赞分别将函匣递上,里面的文件都是复印的,最后都表示“不嫁给我公主,看我不踢死你!”

《柱间史》里面的这段记载,被后世西藏教法史料大量引用,区别仅在于有时用在李世民身上,有时用在尼王身上。求亲大臣一会儿拿的是函匣,一会儿拿的是信封,反正内容都一样,用什么东西装不重要。

从这里可以看出,书写藏史的高僧们真的很可爱。他们觉得,松赞干布按照佛教思想,在吐蕃制定的《十善法》是个好东西,那别的国家应该用的都是十善法。

可他们没想到,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世俗社会,唐律和十善法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李世民就是脑袋短路了,也不会问出十善法这种律条来!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布画禄东赞请婚图唐卡

既然藏史记载有点那啥,我们来看看唐史是怎么写这段的吧。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入唐,唐太宗当即派遣冯德遐入蕃回访,这是双方间的第一次交往。

这位唐使也不知道是不是青稞酒喝多了,在吐蕃一顿乱喷,松赞干布由此得知突厥、吐谷浑皆“尚”唐朝公主。

松赞干布一听心想,“他们都能尚公主,我吐蕃差啥呀?我也得尚公主!”

于是,又派遣使者同冯德遐一起回朝,献珍宝求婚,但被李世民婉拒。灰头土脸的蕃使回到拉萨,对松赞干布说:“ 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

这话的意思就是,“本来事儿都办成了,结果被吐谷浑给搅和了”。松赞干布闻言大怒,联兵爆锤吐谷浑,堪堪灭其国。

而后,于公元638年,亲率大军扣关松州(今四川松潘),号二十万,声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4]

李世民是什么人物?大半辈子都是从尸山血河的战场上滚过来的,这些年光揍别人了,没想到居然有人敢捋虎须。马上就派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领军五万来找场子。

先锋牛进达到达松州后,并不修整,穿城而过,夜袭吐蕃营帐,斩军千余,吐蕃徐徐退去。

两个君主掰手腕不分胜负,剩下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再遣使节入朝求亲,这次使团的头领便是禄东赞。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步辇图》里绘制便是李世民接待禄东赞的场景,从画面上来看,这应该是使节朝觐仪式后,举行的一次相对轻松的见面。而且从汉地史料的记载上看,李世民对禄东赞的招待还是非常隆重的。并且,在二人的交谈中,李世民敏锐的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被一个帝王看中也不见得都是好事儿,李世民随手就给禄东赞挖了坑等着他跳。这件事我们先放放,后面再说。

禄东赞求亲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李世民满口答应将公主嫁入藏地。但因为这次联姻的历史意义,汉藏两地出现了大量的幻化故事。这便是所谓的“六难婚使”以及“考验公主”

据说,禄东赞已经和李世民说好了。不成想,门外呼啦啦进来一大群使臣,都是来求亲的,还都指名道姓的要娶文成公主,别人都不行!

这下李世民犯难了,公主就一个,给谁都伤一堆的人的心。没办法,考试吧!考的差,娶不着公主总不怨别人。

于是为了公主,禄东赞便和天竺、大食、仲格萨尔、霍尔王的使者同场竞技。

考题也很奇葩,分别是以下六道:

第一道难题是比赛用丝线穿过九曲明珠;

第二道难题是辨认100匹母马的马驹;

第三道难题是辨认一样粗细的松木段的头尾;

第四道难题是考验使团吃肉、喝酒、鞣制羊皮的能力;

第五道难题是辨认出宫的路线;

第六道难题是从200个年龄、相貌、身材、打扮、穿着完全一样的妙龄少女中间,指认出文成公主。

当然了,禄东赞肯定比其他国家的使臣智商都高,文成公主进藏了就是最好的证据。

不过,这显然是为了证明而证明。我相信李世民就是吃了再多的哨子面,也不会撑得去考使臣鞣制羊皮的手法!哈哈哈!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文成公主入藏图》

过也别大唐光考我们的使臣呀,所以还有一个考验公主的传说。

据说,松赞干布临行之时,反复交代禄东赞,务必要迎娶一位聪慧的唐朝公主为妻。

这可把禄东赞愁坏了,在路上他反复思量,“要是我迎了一个智商不高的公主回来,赞普还不得踢死我?我得想个招,看看公主的智商。”

所以,当李世民答应了嫁一位公主给松赞干布,禄东赞马上接话说道:“大唐公主众多,我能不能见见?”

当众位公主来到面前,他出了一道考题,要求把一小堆中间有孔的绿松石串成项链。

这下可难住了唐朝的公主们,只有文成公主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将一根纤细的秀发系在蚂蚁身上,让蚂蚁拖着自己的秀发,穿过弯曲的小孔,成功的将绿松石穿成了项链。

躺枪的蚂蚁,成就了一位英雄和公主的姻缘,自己却因为系着发丝,被勒成束腰的模样。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每个民族都会有意识的将自己打扮的光鲜些,所以才会有“考公主”、“难婚使”的故事,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后来又出现了所谓“文成公主与禄东赞有私情,还产下一个婴儿”的传说,这就有点过分了。

别说禄东赞不敢有这种心思,就是有,也没机会实施。在他面前,还摆着李世民挖的大坑,等着他跳呢。

按照汉史的记载,“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邪公主外孙段氏妻之;辞曰:‘臣国中自有妇,父母所聘,不可弃也。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何敢先娶!’上益贤之,然欲抚以厚恩,竟不从其志”[5]

这段话的意思是,李世民觉得禄东赞是个人才,也是个威胁,便准备刷个心眼给吐蕃掺点沙子。要是能把他弄到唐朝来,也多一个了解吐蕃的大臣。

所以,李世民便准备来个美人计。不成想,禄东赞也不傻,眼看着是个坑能往里跳吗?

估计禄东赞心里合计,“我是来干啥的?给赞普求亲!结果,赞普还没娶到媳妇呢,我先取了一个!以后我还混不混了?!”

但李世民不是那容易糊弄的,当公元641年正月,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踏上西去吐蕃的道路时。作为迎亲使臣的禄东赞,被扣在长安当了人质,美其名曰:“还想再唠十块钱儿的。”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所以,他和公主有私情之事根本就是胡扯。他就是有这贼心,也得有分身术才行。

李世民是没成功,禄东赞也顺利的回到了吐蕃,并成为吐蕃历史上最有名的“七贤臣”之一。

但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没准在什么地方拐弯。

公元699年,噶尔家族(禄东赞和他的儿子们)在吐蕃弄权四十余年后,被吐蕃王室翻盘。

赞婆(禄东赞三子)和钦陵(禄东赞次子)之子噶尔·莽布支迫于王室的军事压力,率部七千余帐降唐,并改姓论,取名论弓仁

噶尔家族举族来投,不论在唐朝还是吐蕃都是惊天大事,史料多有记述。《旧唐书·则天皇后传》、《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圣历二年夏四月,吐蕃大论赞婆来奔”。“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及兄子莽布支来降,则天遣羽林飞骑效外迎之,授赞婆辅国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归德郡王,优赐甚厚,乃令其部兵于洪源谷讨击。寻卒,赠特进,安西大都护。”

其后,论氏在唐累世为官,曾官居郡王、节度使之职,论氏子孙颇有乃祖之风,为唐朝东征西讨,功勋多见诸沙场。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论博言墓志铭拓片

这次展览中,展出了一方北京石景山出土的论氏后人墓志铭。这位墓主人论博言便是论弓仁的曾孙,官至幽州卢龙节度、左都衙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按说他也算“北漂”的一员了!

噶尔家族在吐蕃以政治斗争兴起,又以政治斗争收场,也算是画了一个不算完美的圆。

《步辇图》背后的妙事讲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大家看过瘾没有。我们转回头来说这幅画的重要意义,虽然阎立本把禄东赞画的有点丑,但它却留存了吐蕃服饰最直观的信息。

穿在禄东赞身上的那件团花长袍,作为吐蕃贵族服饰最直接的证据,在日后鉴定西藏壁画、造像的风格年代时,成了不可撼动的依据。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步辇图背后的那些妙事——天路文华西藏展观后感之一

这是我在西藏康马县一座小寺庙里拍到的造像,虽然因为壁画破损严重,没有留下题记,但正是因为造像服饰上拥有明显类似于禄东赞衣着的花纹装饰,才被专家确定为接近吐蕃风格的造像代表。

这便是《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它所保留记忆片段,可能在任何不经意的时空里触发,并成为重要的文献证据。

[1]、《西藏王统纪》__索南坚赞 著, 刘立千 译注; [2][3]、《柱间史》__阿底峡 ,卢亚军 译;[4]、《旧唐书·吐蕃传》 ;[5]、 《资治通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