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我們都知道,吐蕃和唐朝之間有長達二百年的恩怨情仇。但您知道嗎?這兩個累世向斗的對手身上,既然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巧合之處。

吐蕃勃勃而起時,出現了最偉大的王者松贊干布,唐朝這邊呢,太宗李世民坐鎮長安,足以比肩;隨後,大唐武后稱制,吐蕃則以鐵血太后赤瑪倫回應;吐蕃有“桑耶佛諍”,大唐則奉上佛道“義理之辯”;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滅佛,唐武宗則緊隨其後,大開“會昌法難”之門。

這就是對比的趣味之處,似乎兩邊一直在較勁,不論對方出什麼怪招,都有相應套路回應,絕不讓其專美於前。

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赤瑪倫

今天,我們就專門開一章來講述一下,這位足以比肩武則天的鐵血太后赤瑪倫

有人可能會說武后一生縱橫跌宕,弄朝政於掌股之上,臨朝稱制,為千古女帝,赤瑪倫何德何能堪與武后相比?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位號稱鐵血的吐蕃王后都做過些什麼。縱觀赤瑪倫一生,平權臣、立法度、扶幼主、迎金城(公主),朝中大事一言而決,除了沒有登基為帝外,比之武后也不遑多讓。

赤瑪倫為吐蕃贊普芒松芒贊王妃,出於吐蕃豪門沒廬氏家族,其家族為吐蕃權臣“三尚四論”之一,正是家族內部濃郁的政治氛圍,給了她敏銳的政治嗅覺,這一點也和武后頗為類似。

不過一個牛人的誕生,事先都得經過一段悲催歲月。武后當年都混到尼姑庵去了,赤瑪倫雖然沒慘到這個份上,但也憋屈了很久。

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芒松芒贊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其子貢松貢贊早亡,未能繼承大統,孫芒松芒贊繼位。

主少國疑是一個封建國家最嚴重的的危機,尤其吐蕃大族勢力鼎盛,即便強如松贊干布也得四處巡視,不斷彈壓。但芒松芒贊繼位期間,吐蕃政局卻出奇平靜,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名臣

噶爾·東贊域松(漢史稱為祿東贊)。在他的輔佐下,吐蕃順利完成了權力交接。

接下來權臣當道的戲碼就上演了,隨後幾十年間,噶爾家族權傾朝野,祿東贊和他的四個兒子,以父死子繼的方式掌管著吐蕃朝政。甚至,吐蕃每年最重要的盟誓大典都由噶爾家族主持,贊普只能坐在一邊看熱鬧。

芒松芒贊當然不願意大權旁落,但沒辦法形勢比人強,他和赤瑪倫只能捏著鼻子,在一邊看著噶爾家族表演。

公允的說,噶爾家族的子弟真不白給。贊悉若和欽陵(均為祿東贊之子)都堪稱人中龍鳳,“大非川、承鳳嶺、虎山”三戰,數十萬唐軍戰歿,唐史記載:“(唐軍)屍骸高與天齊”

面對噶爾家族連續開疆拓土的功業,吐蕃王室也沒轍了,總不能雞蛋裡面挑骨頭吧?再說了,國中軍隊都在噶爾家族手中,到時誰是骨頭還不一定呢!

更悲催的是,吐蕃王室在公元676年再遭重創,尚在盛年的

芒松芒贊突然去世,年齡幼小的杜松芒波傑(也稱赤都松贊,《新唐書》稱為器弩悉弄)被噶爾家族擁上王位。

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杜松芒波傑

大概就是從這時起,赤瑪倫成了吐蕃王室的主心骨,她必須要在狹縫中,尋找一條復興王室的道路。人類社會的政治鬥爭,有時不是憑藉個人努力就能達成的。如果噶爾家族保持團結,可能終赤瑪倫一生,也不會有什麼機會,但噶爾家族的內訌,給了她一個難得機會。

公元681年,噶爾家族內部的權鬥演進為了刺殺,坐鎮拉薩的大相贊悉若被族親噶爾·芒輾達乍殺死。當他登上了大相之位後,將拉薩城內支持贊悉若的勢力屠戮一空。

遠在邊關的欽陵得到密報後,率軍翻山越嶺,奔襲千里,直入拉薩。在拉薩城內,欽陵為兄報仇不惜大開殺戒,將芒輾達乍和支持他的勢力盡數滅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拉薩的政治勢力經過兩次血腥洗牌後,幾乎被徹底清空。這兩場仇殺,不但讓噶爾家族元氣大傷,也讓吐蕃貴族人人自危。

躲在一旁的赤瑪倫,終於看到了機會。噶爾家族之前的強盛,有賴於贊悉若和欽陵一內一外的無間配合,現在噶爾家族自斷一臂,如何不讓她心中暗喜。等噶爾家族殺的差不多了,赤瑪倫出面代表王室召集了盟誓大會,作為主持人的她,會將大相之位授予誰呢?

當然是噶爾·欽陵

深諳為政之道的赤瑪倫,怎麼會犯這麼幼稚的錯誤?她深知噶爾家族雖然勢力大不如前,但依舊不是現在能撼動的。這場和噶爾家族的遊戲,不過是換了一個對手而已,她和小贊普還得繼續忍著。

將大相之位付予欽陵還有一個好處,欽陵本人雖然威望崇高,號稱“吐蕃軍神”,縱橫沙場數十年,未嘗一敗。但在政治棋局中,卻是一個新丁。他畢竟是一個領兵在外的統帥,不可能長時間坐鎮拉薩,這就給吐蕃王室政治斡旋的空間。

事態隨後發展,完全印證了赤瑪倫的設想,欽陵在邊境依舊強勢無匹,打得武后叫苦不迭。但在國內,沉重的戰爭負擔,卻讓越來越多的貴族逐漸站到了赤瑪倫一邊。

一轉眼,十三年過去了,繼位時尚是孩童的赤都松贊,已經是25歲的青年了,可噶爾家族絲毫沒有還政於王的意思。

就在這一年(694年,武周延載元年),噶爾·贊輾恭頓(漢史稱讚刃,欽陵的五弟)和西突厥可汗聯兵6萬人進攻西域。唐將

王孝傑率部在冷泉及大嶺一帶擊敗吐蕃聯軍,吐蕃軍潰逃,噶爾·達古日聳(漢史稱悉多於,欽陵的四弟,)在逃亡中被粟特人俘虜。由此可見,吐蕃此戰應是場慘敗。

逃回拉薩城的贊刃並沒有安全上岸,一場致命的陰謀正等待著他。公元695年,贊刃入宮覲見赤都松贊。赤都松贊非常喜歡贊刃身上佩戴的佩刀,拿過來在手中把玩。不料想,無意中將手指刺傷,太后沒廬·赤瑪倫馬上以這個理由宣佈贊刃謀反,將其處死。

贊刃謀反事件,可以看做是吐蕃王室對噶爾家族的一次試探。同時也說明,王室已經聚齊起一支隱隱可以和噶爾家族抗衡的力量。

此時,欽陵和他的三弟贊婆均領兵駐紮在青海地區。消息傳來,欽陵得知自己最小的弟弟被殺,心中十分痛苦。對於贊普剪除噶爾家族勢力的做法他心知肚明,但贊普畢竟是吐蕃之主,除非噶爾家反叛,否則欽陵也只能默默接受。

公允的說,一代吐蕃軍神欽陵確實不是玩弄政治的高手。面對王室的試探,他並沒有做出明智的應對。反而決定以打擊大唐的軍事,來彰顯自己的重要性。

當年七月,欽陵贊婆(欽陵三弟)盡起青海之兵攻洮州(今甘肅臨潭),與唐將王孝傑、婁師德戰於素羅汗山(今甘肅臨洮界),唐軍慘敗,全軍覆沒。

敦煌吐蕃文書》記載中將素羅汗山記作“虎山之戰”或“唐人墳之戰”,“大相欽陵於虎山唐人墳,與唐元帥王尚書大戰,殺唐人甚多”。

軍事行動的勝利並沒有緩解噶爾家族的危機,公元698年(武周聖曆元年),赤都松贊帶著三千護衛外出行獵,這一反常的現象沒有引起噶爾家族的重視,等到赤都松讚的衛隊到達噶爾家族的封地蔚布·蔚達附近時,赤都松贊卻突然亮出了屠刀。他命衛隊圍攻噶爾家族的莊園,噶爾家族毫無防備,全族兩千餘口全部被殺,噶爾家族除了跟隨欽陵和贊婆駐軍青海的成員以外,幾被滅門。

赤都松贊血洗嘎爾莊園後,立刻召欽陵回拉薩議事。欽陵已經得知此事,自然不能回拉薩送死。於是,赤都松贊宣佈噶爾家族反叛,並親自帶兵向青海進發,圍剿欽陵的部隊。

此時,祿東讚的五個兒子中,曾為大相的長子贊悉若死於家族內訌,四子悉多於在西域兵敗沒於粟特人之手,五子贊刃因為傷了贊普的手指,被指謀反被殺,只剩下欽陵和贊婆尚在,曾經盛極一時的噶爾家族已經凋落了。欽陵見狀心知大勢已去,但他仍然拒絕了唐朝的招降,心力憔悴的他選擇了自殺,以保全對吐蕃的忠誠,吐蕃的一代軍神隕落。

公元699年,贊婆和欽陵之子噶爾·莽布支迫於王室的軍事壓力,率部七千餘帳降唐,並改姓論,取名論弓仁。其後論氏在唐累世為官,曾官居郡王、節度使之職,論氏子孫頗有乃祖之風,為唐朝東征西討,功勳多見諸沙場。

論氏來投事件,在唐史中多有記述,《舊唐書·則天皇后傳》、《舊唐書·吐蕃傳》記載:“聖歷二年夏四月,吐蕃大論贊婆來奔”。“贊婆率所部千餘人及兄子莽布支來降,則天遣羽林飛騎效外迎之,授贊婆輔國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封歸德郡王,優賜甚厚,乃令其部兵於洪源谷討擊。尋卒,贈特進,安西大都護。”

欽陵之死,意味著噶爾家族煙消雲散,吐蕃王室在五十年後終於重掌朝綱。有意思的是,唐朝一方面對來投的論氏高官厚賜,另一方面卻又遣使拉薩,祝賀吐蕃王室平息叛亂。真是不得不感慨,玩弄政治的人物要是沒點腹黑的本質,還真不好混下去。

絆倒了正當盛年的赤都松贊領兵在外彈壓各地,朝中政令均出於王太后赤瑪倫之手,雖然這時吐蕃朝中也重新任命了大相,但噶爾家族的陰影太強了,別說赤都松贊心裡有陰影,之後幾乎所有的贊普都心存忌憚,相比於外姓大相,還是自己親媽更靠得住。

沒廬·赤瑪倫沒有讓兒子失望,她坐鎮拉薩期間,主持會盟、頒發詔諭、接見使節,所有的政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赤瑪倫早就發現,吐蕃窮兵黷武的和大唐拼下去,早晚有撐不住的一天。所以早在噶爾家族掌權期間,便開始尋機和唐朝緩和關係。

公元681年,她借向唐朝報文成公主喪信之機,將早年出使吐蕃,因不願向欽陵嗑頭,而死在吐蕃的唐使屍骨送還,以示好唐朝。

公元685年,她又力主向唐朝請求在益州(成都)及四鎮開通互市,以馬匹換取吐蕃急需的生活物資。唐朝當時苦於良馬短缺,急需吐蕃戰馬以充實騎兵。可惜此時,欽陵仍掌大相權柄,正在西域四鎮與唐朝殺得難分難解,如何能以戰馬資敵,此次互市的圖謀無果而終。

公元689年,她又藉助武則天修築明堂完工之機遣使朝賀。公元703年(武周,長安三年),吐蕃使者在她的授意下帶著千匹良馬、兩千兩黃金入長安為赤都松贊求婚。武則天也不想邊境天天都鬧得雞飛狗跳,權衡之後,答應了吐蕃使者的請求。

眼看著吐蕃走上了正軌,國內逐漸穩定,與唐朝的關係也在緩和,已54歲的赤瑪倫終於可以頤養天年了。但命運顯然不願放過這位命運多舛的老婦人,公元704年(武周,長安四年),赤瑪倫的人生再遭重創。赤都松贊在平定雲南蠻地叛亂的過程中,死於軍中,年僅34歲。

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赤德祖贊

贊普猝然去世,吐蕃國內再起狂瀾,叛亂之火迅速燃遍大地。這時,如果沒有一個強力人物出面,吐蕃馬上便會四分五裂。在此生死存亡之際,赤瑪倫再度挺身而出,挽狂瀾於即倒。

赤都松贊去世時,留下兩個兒子,長子拉拔布和次子野祖茹。野祖茹當時只有一歲,尚在襁褓之中。按常理來說,長子拉拔布是唯一的選擇,但不知基於怎樣的考量,赤瑪倫卻讓長孫消失,扶幼孫野祖茹上位。

《舊唐 書·郭元振傳》中記載了,當時吐蕃危如累卵的形勢:“吐蕃國中大亂 ,嫡庶競立, 將相爭權 ,自相屠滅……兼以人畜疲癘, 財力困窮。”

應該說,赤瑪倫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吐蕃的危機,畢竟長孫也會有自己的班底,但赤瑪倫顯示出不遜於男性雄主的霹靂手段。對內毫不猶豫的剷除異己,將上至大相,下至貴族的反對者一一根除。對外,指揮軍隊血火彈壓,即便泥婆羅(尼泊爾)這種親族王權也不留絲毫情面。

時任泥婆羅國王是先贊普之兄,當赤瑪倫發現他和國內叛軍存在聯繫,馬上就派大軍兵臨城下。刀鋒之下,泥婆羅國王無奈出降,被帶回吐蕃幽禁致死。

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武則天

赤瑪倫在國內忙著平息叛亂,另一邊那位與之比肩的武皇,卻已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公元705年(武周,神龍元年)正月,武則天病重臥床不起,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逼

武則天退位,立太子李顯為帝,還政於唐,史稱“神龍革命”

初步穩定國內局面後,赤瑪倫立刻開始謀求與唐改善關係。公元706年(唐神龍二年),唐蕃兩國終於在長安首次登壇合盟,史稱“神龍合盟”。盟誓約定了雙方以赤嶺(今青海日月山)為界,恢復經濟交流。會盟之後,唐蕃的友好關係迅速進入高熱狀態,兩國使臣往來不絕,在她有生之年,唐蕃一直保持著和平狀態。

比肩武則天的西藏女後

李顯

公元707年(唐神龍三年),赤瑪倫再次派大臣前往長安,將求親表章放在中宗(李顯)御案之上。這樁婚事在武周時期(公元703年),武則天本就答應了,只是因為赤都松贊暴亡而擱置。這次,再提和親雖然換了吐蕃贊普,但也算是對上次承諾的延續。李顯最終選定雍王李守禮的女兒出嫁,並冊立她為“金城公主”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 ·大事記年》記載:“狗年(公元710年),贊普(赤德祖贊)駐於跋布川,祖母(赤瑪倫)駐於“仲”地。於赤帕塘議盟,派人準備贊母公主(金城公主)來蕃之器物,以尚·贊多熱拉欽等 人為迎婚使者,贊姆金城公主至邏婆(拉薩)之鹿園。冬,贊普伉儷(赤德祖贊與金城公主)駐於扎瑪爾、祖母(赤瑪倫)駐於拉崗雜。於多麥之丹瑪孜納木尤,尚·嘉多與達格日雜集會義盟。”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抵達拉薩,當時她的夫君野祖茹(赤德祖贊)只有7歲,公主也不過只有12歲。這對少年與其說是夫妻,還不如是說是玩伴。在赤瑪倫的主持下,將公主安置在專門為她修建宮城居住。

當公元712年的寒冬來臨時,赤瑪倫再也沒有力量推動吐蕃的車輪向前了,她安靜的躺在床上,默默回溯波瀾壯闊的一生。不過她可以快慰的安眠了,在她的努力下,吐蕃整軍務、查戶籍、調稅賦,人民安居樂業,邊境牛羊被野。

正如《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贊普傳記》所記載的那樣:“贊普推行政令於南詔,使白蠻來貢賦稅,收烏蠻歸於治下。…… 內政和穆、人均能安居樂業。”

這段記載雖然將功績歸於贊普(赤德祖贊),但當時他尚且年幼,真正在舞臺上歌唱的是太皇太后沒廬·赤瑪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