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我们都知道,吐蕃和唐朝之间有长达二百年的恩怨情仇。但您知道吗?这两个累世向斗的对手身上,既然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巧合之处。

吐蕃勃勃而起时,出现了最伟大的王者松赞干布,唐朝这边呢,太宗李世民坐镇长安,足以比肩;随后,大唐武后称制,吐蕃则以铁血太后赤玛伦回应;吐蕃有“桑耶佛诤”,大唐则奉上佛道“义理之辩”;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唐武宗则紧随其后,大开“会昌法难”之门。

这就是对比的趣味之处,似乎两边一直在较劲,不论对方出什么怪招,都有相应套路回应,绝不让其专美于前。

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赤玛伦

今天,我们就专门开一章来讲述一下,这位足以比肩武则天的铁血太后赤玛伦

有人可能会说武后一生纵横跌宕,弄朝政于掌股之上,临朝称制,为千古女帝,赤玛伦何德何能堪与武后相比?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号称铁血的吐蕃王后都做过些什么。纵观赤玛伦一生,平权臣、立法度、扶幼主、迎金城(公主),朝中大事一言而决,除了没有登基为帝外,比之武后也不遑多让。

赤玛伦为吐蕃赞普芒松芒赞王妃,出于吐蕃豪门没庐氏家族,其家族为吐蕃权臣“三尚四论”之一,正是家族内部浓郁的政治氛围,给了她敏锐的政治嗅觉,这一点也和武后颇为类似。

不过一个牛人的诞生,事先都得经过一段悲催岁月。武后当年都混到尼姑庵去了,赤玛伦虽然没惨到这个份上,但也憋屈了很久。

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芒松芒赞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子贡松贡赞早亡,未能继承大统,孙芒松芒赞继位。

主少国疑是一个封建国家最严重的的危机,尤其吐蕃大族势力鼎盛,即便强如松赞干布也得四处巡视,不断弹压。但芒松芒赞继位期间,吐蕃政局却出奇平静,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名臣

噶尔·东赞域松(汉史称为禄东赞)。在他的辅佐下,吐蕃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

接下来权臣当道的戏码就上演了,随后几十年间,噶尔家族权倾朝野,禄东赞和他的四个儿子,以父死子继的方式掌管着吐蕃朝政。甚至,吐蕃每年最重要的盟誓大典都由噶尔家族主持,赞普只能坐在一边看热闹。

芒松芒赞当然不愿意大权旁落,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他和赤玛伦只能捏着鼻子,在一边看着噶尔家族表演。

公允的说,噶尔家族的子弟真不白给。赞悉若和钦陵(均为禄东赞之子)都堪称人中龙凤,“大非川、承凤岭、虎山”三战,数十万唐军战殁,唐史记载:“(唐军)尸骸高与天齐”

面对噶尔家族连续开疆拓土的功业,吐蕃王室也没辙了,总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吧?再说了,国中军队都在噶尔家族手中,到时谁是骨头还不一定呢!

更悲催的是,吐蕃王室在公元676年再遭重创,尚在盛年的

芒松芒赞突然去世,年龄幼小的杜松芒波杰(也称赤都松赞,《新唐书》称为器弩悉弄)被噶尔家族拥上王位。

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杜松芒波杰

大概就是从这时起,赤玛伦成了吐蕃王室的主心骨,她必须要在狭缝中,寻找一条复兴王室的道路。人类社会的政治斗争,有时不是凭借个人努力就能达成的。如果噶尔家族保持团结,可能终赤玛伦一生,也不会有什么机会,但噶尔家族的内讧,给了她一个难得机会。

公元681年,噶尔家族内部的权斗演进为了刺杀,坐镇拉萨的大相赞悉若被族亲噶尔·芒辗达乍杀死。当他登上了大相之位后,将拉萨城内支持赞悉若的势力屠戮一空。

远在边关的钦陵得到密报后,率军翻山越岭,奔袭千里,直入拉萨。在拉萨城内,钦陵为兄报仇不惜大开杀戒,将芒辗达乍和支持他的势力尽数灭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拉萨的政治势力经过两次血腥洗牌后,几乎被彻底清空。这两场仇杀,不但让噶尔家族元气大伤,也让吐蕃贵族人人自危。

躲在一旁的赤玛伦,终于看到了机会。噶尔家族之前的强盛,有赖于赞悉若和钦陵一内一外的无间配合,现在噶尔家族自断一臂,如何不让她心中暗喜。等噶尔家族杀的差不多了,赤玛伦出面代表王室召集了盟誓大会,作为主持人的她,会将大相之位授予谁呢?

当然是噶尔·钦陵

深谙为政之道的赤玛伦,怎么会犯这么幼稚的错误?她深知噶尔家族虽然势力大不如前,但依旧不是现在能撼动的。这场和噶尔家族的游戏,不过是换了一个对手而已,她和小赞普还得继续忍着。

将大相之位付予钦陵还有一个好处,钦陵本人虽然威望崇高,号称“吐蕃军神”,纵横沙场数十年,未尝一败。但在政治棋局中,却是一个新丁。他毕竟是一个领兵在外的统帅,不可能长时间坐镇拉萨,这就给吐蕃王室政治斡旋的空间。

事态随后发展,完全印证了赤玛伦的设想,钦陵在边境依旧强势无匹,打得武后叫苦不迭。但在国内,沉重的战争负担,却让越来越多的贵族逐渐站到了赤玛伦一边。

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继位时尚是孩童的赤都松赞,已经是25岁的青年了,可噶尔家族丝毫没有还政于王的意思。

就在这一年(694年,武周延载元年),噶尔·赞辗恭顿(汉史称赞刃,钦陵的五弟)和西突厥可汗联兵6万人进攻西域。唐将

王孝杰率部在冷泉及大岭一带击败吐蕃联军,吐蕃军溃逃,噶尔·达古日耸(汉史称悉多于,钦陵的四弟,)在逃亡中被粟特人俘虏。由此可见,吐蕃此战应是场惨败。

逃回拉萨城的赞刃并没有安全上岸,一场致命的阴谋正等待着他。公元695年,赞刃入宫觐见赤都松赞。赤都松赞非常喜欢赞刃身上佩戴的佩刀,拿过来在手中把玩。不料想,无意中将手指刺伤,太后没庐·赤玛伦马上以这个理由宣布赞刃谋反,将其处死。

赞刃谋反事件,可以看做是吐蕃王室对噶尔家族的一次试探。同时也说明,王室已经聚齐起一支隐隐可以和噶尔家族抗衡的力量。

此时,钦陵和他的三弟赞婆均领兵驻扎在青海地区。消息传来,钦陵得知自己最小的弟弟被杀,心中十分痛苦。对于赞普剪除噶尔家族势力的做法他心知肚明,但赞普毕竟是吐蕃之主,除非噶尔家反叛,否则钦陵也只能默默接受。

公允的说,一代吐蕃军神钦陵确实不是玩弄政治的高手。面对王室的试探,他并没有做出明智的应对。反而决定以打击大唐的军事,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当年七月,钦陵赞婆(钦陵三弟)尽起青海之兵攻洮州(今甘肃临潭),与唐将王孝杰、娄师德战于素罗汗山(今甘肃临洮界),唐军惨败,全军覆没。

敦煌吐蕃文书》记载中将素罗汗山记作“虎山之战”或“唐人坟之战”,“大相钦陵于虎山唐人坟,与唐元帅王尚书大战,杀唐人甚多”。

军事行动的胜利并没有缓解噶尔家族的危机,公元698年(武周圣历元年),赤都松赞带着三千护卫外出行猎,这一反常的现象没有引起噶尔家族的重视,等到赤都松赞的卫队到达噶尔家族的封地蔚布·蔚达附近时,赤都松赞却突然亮出了屠刀。他命卫队围攻噶尔家族的庄园,噶尔家族毫无防备,全族两千余口全部被杀,噶尔家族除了跟随钦陵和赞婆驻军青海的成员以外,几被灭门。

赤都松赞血洗嘎尔庄园后,立刻召钦陵回拉萨议事。钦陵已经得知此事,自然不能回拉萨送死。于是,赤都松赞宣布噶尔家族反叛,并亲自带兵向青海进发,围剿钦陵的部队。

此时,禄东赞的五个儿子中,曾为大相的长子赞悉若死于家族内讧,四子悉多于在西域兵败没于粟特人之手,五子赞刃因为伤了赞普的手指,被指谋反被杀,只剩下钦陵和赞婆尚在,曾经盛极一时的噶尔家族已经凋落了。钦陵见状心知大势已去,但他仍然拒绝了唐朝的招降,心力憔悴的他选择了自杀,以保全对吐蕃的忠诚,吐蕃的一代军神陨落。

公元699年,赞婆和钦陵之子噶尔·莽布支迫于王室的军事压力,率部七千余帐降唐,并改姓论,取名论弓仁。其后论氏在唐累世为官,曾官居郡王、节度使之职,论氏子孙颇有乃祖之风,为唐朝东征西讨,功勋多见诸沙场。

论氏来投事件,在唐史中多有记述,《旧唐书·则天皇后传》、《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圣历二年夏四月,吐蕃大论赞婆来奔”。“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及兄子莽布支来降,则天遣羽林飞骑效外迎之,授赞婆辅国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归德郡王,优赐甚厚,乃令其部兵于洪源谷讨击。寻卒,赠特进,安西大都护。”

钦陵之死,意味着噶尔家族烟消云散,吐蕃王室在五十年后终于重掌朝纲。有意思的是,唐朝一方面对来投的论氏高官厚赐,另一方面却又遣使拉萨,祝贺吐蕃王室平息叛乱。真是不得不感慨,玩弄政治的人物要是没点腹黑的本质,还真不好混下去。

绊倒了正当盛年的赤都松赞领兵在外弹压各地,朝中政令均出于王太后赤玛伦之手,虽然这时吐蕃朝中也重新任命了大相,但噶尔家族的阴影太强了,别说赤都松赞心里有阴影,之后几乎所有的赞普都心存忌惮,相比于外姓大相,还是自己亲妈更靠得住。

没庐·赤玛伦没有让儿子失望,她坐镇拉萨期间,主持会盟、颁发诏谕、接见使节,所有的政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赤玛伦早就发现,吐蕃穷兵黩武的和大唐拼下去,早晚有撑不住的一天。所以早在噶尔家族掌权期间,便开始寻机和唐朝缓和关系。

公元681年,她借向唐朝报文成公主丧信之机,将早年出使吐蕃,因不愿向钦陵嗑头,而死在吐蕃的唐使尸骨送还,以示好唐朝。

公元685年,她又力主向唐朝请求在益州(成都)及四镇开通互市,以马匹换取吐蕃急需的生活物资。唐朝当时苦于良马短缺,急需吐蕃战马以充实骑兵。可惜此时,钦陵仍掌大相权柄,正在西域四镇与唐朝杀得难分难解,如何能以战马资敌,此次互市的图谋无果而终。

公元689年,她又借助武则天修筑明堂完工之机遣使朝贺。公元703年(武周,长安三年),吐蕃使者在她的授意下带着千匹良马、两千两黄金入长安为赤都松赞求婚。武则天也不想边境天天都闹得鸡飞狗跳,权衡之后,答应了吐蕃使者的请求。

眼看着吐蕃走上了正轨,国内逐渐稳定,与唐朝的关系也在缓和,已54岁的赤玛伦终于可以颐养天年了。但命运显然不愿放过这位命运多舛的老妇人,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赤玛伦的人生再遭重创。赤都松赞在平定云南蛮地叛乱的过程中,死于军中,年仅34岁。

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赤德祖赞

赞普猝然去世,吐蕃国内再起狂澜,叛乱之火迅速燃遍大地。这时,如果没有一个强力人物出面,吐蕃马上便会四分五裂。在此生死存亡之际,赤玛伦再度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

赤都松赞去世时,留下两个儿子,长子拉拔布和次子野祖茹。野祖茹当时只有一岁,尚在襁褓之中。按常理来说,长子拉拔布是唯一的选择,但不知基于怎样的考量,赤玛伦却让长孙消失,扶幼孙野祖茹上位。

《旧唐 书·郭元振传》中记载了,当时吐蕃危如累卵的形势:“吐蕃国中大乱 ,嫡庶竞立, 将相争权 ,自相屠灭……兼以人畜疲疠, 财力困穷。”

应该说,赤玛伦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吐蕃的危机,毕竟长孙也会有自己的班底,但赤玛伦显示出不逊于男性雄主的霹雳手段。对内毫不犹豫的铲除异己,将上至大相,下至贵族的反对者一一根除。对外,指挥军队血火弹压,即便泥婆罗(尼泊尔)这种亲族王权也不留丝毫情面。

时任泥婆罗国王是先赞普之兄,当赤玛伦发现他和国内叛军存在联系,马上就派大军兵临城下。刀锋之下,泥婆罗国王无奈出降,被带回吐蕃幽禁致死。

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武则天

赤玛伦在国内忙着平息叛乱,另一边那位与之比肩的武皇,却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公元705年(武周,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逼

武则天退位,立太子李显为帝,还政于唐,史称“神龙革命”

初步稳定国内局面后,赤玛伦立刻开始谋求与唐改善关系。公元706年(唐神龙二年),唐蕃两国终于在长安首次登坛合盟,史称“神龙合盟”。盟誓约定了双方以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为界,恢复经济交流。会盟之后,唐蕃的友好关系迅速进入高热状态,两国使臣往来不绝,在她有生之年,唐蕃一直保持着和平状态。

比肩武则天的西藏女后

李显

公元707年(唐神龙三年),赤玛伦再次派大臣前往长安,将求亲表章放在中宗(李显)御案之上。这桩婚事在武周时期(公元703年),武则天本就答应了,只是因为赤都松赞暴亡而搁置。这次,再提和亲虽然换了吐蕃赞普,但也算是对上次承诺的延续。李显最终选定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出嫁,并册立她为“金城公主”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大事记年》记载:“狗年(公元710年),赞普(赤德祖赞)驻于跋布川,祖母(赤玛伦)驻于“仲”地。于赤帕塘议盟,派人准备赞母公主(金城公主)来蕃之器物,以尚·赞多热拉钦等 人为迎婚使者,赞姆金城公主至逻婆(拉萨)之鹿园。冬,赞普伉俪(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驻于扎玛尔、祖母(赤玛伦)驻于拉岗杂。于多麦之丹玛孜纳木尤,尚·嘉多与达格日杂集会义盟。”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抵达拉萨,当时她的夫君野祖茹(赤德祖赞)只有7岁,公主也不过只有12岁。这对少年与其说是夫妻,还不如是说是玩伴。在赤玛伦的主持下,将公主安置在专门为她修建宫城居住。

当公元712年的寒冬来临时,赤玛伦再也没有力量推动吐蕃的车轮向前了,她安静的躺在床上,默默回溯波澜壮阔的一生。不过她可以快慰的安眠了,在她的努力下,吐蕃整军务、查户籍、调税赋,人民安居乐业,边境牛羊被野。

正如《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所记载的那样:“赞普推行政令于南诏,使白蛮来贡赋税,收乌蛮归于治下。…… 内政和穆、人均能安居乐业。”

这段记载虽然将功绩归于赞普(赤德祖赞),但当时他尚且年幼,真正在舞台上歌唱的是太皇太后没庐·赤玛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