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两个不解之谜,谁能解答?

乞丐sucker68888776

第一个问题:

首先日本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失利后,其北上进攻苏联的构想基本放弃,转而更倾向于海军提出的“南进方略”。原因便是苏联远比日本想象中的要强大许多,日军通过诺门坎战役认识到即使是投入相当精锐的陆军部队仍旧伤亡比才接近1:1,所以要想打败远东苏军,日军要投入至少不下于260万的精锐陆军。因为1941远东苏军兵力约130万左右,坦克2500辆,飞机3000架,而诺门坎战役日军得出的结论就是对苏作战兵力必须达到2:1左右方可进攻作战。


以当时日军的陆军实力,关东军仅不到70万人,而将近200万的缺口,日本无论如何在短期内也凑不出如此数量的军队。所以就军事上1941年日军根本没有实力进攻远东苏军。

其次,日本假使决定进攻远东苏军,那么日本必须将大部分的资源投入陆军武器装备的生产,日军不会德军那样的“闪电战”,多山地的地形必然导致双方陷入惨烈的消耗战。而日本极度缺乏石油根本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消耗战,所以就战争资源方面日本也无法开战。


第二个问题

英国虽然在1941年取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挫败了德军登陆英国本土的企图,可是1942年的英国形势依旧严峻,首先本土的防御依旧薄弱,急需加上防御防备德军可能的登陆,此时西欧仍旧驻有相当数量的精锐德军,知道1943年东线战场不容乐观才将大量精锐调往东线;德军潜艇对英国的封锁在1942至1943年也达到高潮,运输船惨重的损失让英国深感绝望,一旦运输线被彻底切断,那么英国本土的抵抗会土崩瓦解;地中海形势也非常严峻,英军在北非战场节节败退!


所以说,英国首要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生存”,一定要保证英国本土运输线的畅通,这是生命之线。同时当时的英美盟军通过分析一致认为从意大利登陆然后向德国本土进攻更为稳妥有效,风险也较低。所以盟军的战略中点放在了地中海战场。直到盟军在意大利战场受阻,而德军东线遭到惨重的损失,使得德军无力分出足够力量防线西欧漫长的海岸线,这才让盟军认为开辟第二战场时机成熟。

而开辟第二战场需要大量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和登陆装备,以及绝对优势的海空军,这些都需要时间,总得来说盟军最早的登陆时间也要在1944年的下半年。

所以1942至1944年,英国无论如何也不会也没有实力开辟第二战场!


小小狼王

第一个问题,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苏军大部分主力被歼灭,首都莫斯科危在旦夕,如果这时候日本配合德国出兵苏联远东地区,陆军穿越蒙古截断西伯利亚铁路,空军对乌拉尔以东、西伯利亚的后方重工业、军工生产地区实施轰炸,海军可以攻击苏联远东海岸线上的任意一点并实施登陆。

如果这样,苏联一旦陷入两线作战,很有可能必败无疑,一战中的德国就是这样,更何况苏联与日本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其本身也就说明苏联非常害怕陷于两面作战的绝境。可日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根据畅读文研院发现,日本不出兵一方面是因为利益,尽管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现在人尽皆知,但在二战时期,这里进出产原苏联1/4以上的钢和钢材、1/3的生铁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没有日本迫切需要的石油。

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因为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而且在东南亚,开采石油和各种资源的设备极为完整。根据维基百科“北进与南进政策”记载:南进政策的目标指向印度支那半岛、泰国、马来亚和印尼,这些地方有石油、橡胶、锡、镍、铝矿砂和米,开采设备也极为完整。同时军方也认为可借由反殖民宣传,令东南亚人民与日本合作。

还可以试想下,如果日本出兵苏联,并且和德国共同占领了苏联,那么广袤的苏联土地如何分配,日本很有可能得到的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这块土地上,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开采设备,性价比远没有东南亚高;最关键的是,出兵远东地区将会耗费日本大量兵力,再回过头来南进,也许会很难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欧洲第二战场指的是1943年11月底,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召开了历史性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年5月底实施欧洲登陆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后来,由于登陆规模扩大,实际登陆日期就推迟到了1944年6月6号。

英国为何不尽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是苏联,诺曼底登陆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苏联的压力。由此可见,让苏联获益的事情,英国是绝对不可能做的,二战中的绥靖政策,就是英法希望德国可以进攻苏联,这样借德国之手,消灭苏维埃政权。

丘吉尔认为这时候的当务之急,应该首先集中英美的力量进攻北非,防止德国夺取连接欧亚大陆的中东地区。1942年7月,在英国的坚持下,英美决定首先在北非实施登陆。后来斯大林知道这个决定后,非常的震怒,但也无奈。

丘吉尔访苏期间,苏联红军正在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与德军进行生死大决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牵制了德国的力量,帮助英美盟军成功在北非登陆,扭转了北非战局。


五味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性战争,二战中的不解之谜不止于两个,而是“十大未解之谜”。如斯大林为何不防闪电战?纳粹掠夺的那么多宝藏哪去了?纳粹到中国西藏到底在寻找什么?珍珠港遭袭是美国人的“苦肉计”吗?当时的纳粹是否已经拥有原子弹等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了诸多未解谜团。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席卷全球的大战,给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然而,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并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改变了世界格局,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1、纳粹宝藏在何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法西斯对被侵略国的财宝大肆抢掠。据统计,德国共榨取被占领国财富金额达1640亿马克(约合410亿美元)。纳粹法西斯灭亡后,人们只见到宝藏中的极小一部分,纳粹的大量财宝藏在什么地方呢?据说纳粹宝藏有相当一部分被隐藏在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中,也有人说是在奥地利托普利兹湖区,奥地利的加施泰因、萨尔茨堡、萨尔茨卡梅尔克附近地区,或是奥斯小城周围。直到现在,有关纳粹宝藏的数量和隐藏地点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2、纳粹德国有原子弹吗?

1938年,两位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核裂变。但是,纳粹德国在灭亡前是否已经拥有原子弹,史学界对此仍存在争论。德国历史学家莱纳·卡尔施在其新书《希特勒的炸弹》中提出,当年纳粹的科学家至少先后试爆过3颗原子弹。卡尔施还找到了一些目击者和证人证明核爆炸确实发生过,但许多人依然认为这些证据缺乏足够说服力。

3、珍珠港遭袭,美国的“计”?

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的话题。1941年,美军监听机关“魔术”已能截获并破译出绝大多数的日本人的“紫色密码”外交电报:日本人异常关心美军太平洋舰队军舰在珍珠港的停泊位置和动向。但是华盛顿并没有通知太平洋舰队指挥官。而且,奇怪的是,当日本飞机对珍珠港狂轰滥炸时,太平洋舰队的主力—3艘航空母舰恰巧全部外出而逃过劫难。专家分析认为,面对国内浓厚的孤立主义情绪,具有远见卓识的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在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征服欧亚大陆之前投人战争,上演了这出‘·苦肉计”。但人们至今仍未找到最有力的直接证据。


4、英国为何暴露荷兰间谍?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曾一举逮捕了56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并将他们中大多数人秘密处死。至于纳粹情报部门当年是如何得知这些荷兰间谍身份,英国方面为何对此无动于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解不谜。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披露说,当年那批荷兰间谍最后一名幸存者认为:英国情报机关当年以牺牲荷兰间谍为代价,蒙骗纳粹德国,让后者误以为荷兰便是盟军大举反攻的地点!蹊跷的是,“英国特别行动处”保存在其伦敦贝克街总部的大量战时档案已经于1946年毁于一场莫名的大火之中。


5、希特勒自杀了吗?

希特勒果真在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之时自杀在地下指挥部吗?其实.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这一天,希特勒和情妇爱娃自杀,希特勒的卫兵、司机贴身随从亲眼目睹了希特勒自杀全过程,亲手焚烧并埋葬了希特勒的尸体。苏军攻克柏林时,两人被俘,向苏军交代了希特勒自杀的细节。一位俄罗斯克格勃的退役军官古梅纽科也透露,1970年初,克格勃在东德马格德堡市实施了一项绝密计划:再次焚烧希特勒遗骸,然后将骨灰顺风扬弃。希特勒之死之所以成为一个谜团,主要是因为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们不希望随着希特勒的死亡,法西斯主义也被埋葬。因此,希特勒遗骸的埋葬地就成了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


6、墨索里尼尸骨在何处?

1943年7月.墨索里尼被“法西斯大委员会”赶下了台。有关墨索里尼之死的说法充满争议。最可信的说法是他于1945年4月在科莫湖附近被处死。墨索里尼的尸体被运到了米兰洛雷托广场。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以及追随者的尸体,被倒挂在一座车库大梁上。1946年4月22日,米兰一所监狱发生叛乱,当晚墨索里尼的尸体突然失踪(4个月后,意大利人在米兰郊外一个小镇找到了被盗尸体。在接下来的16个星期里,墨索里尼的尸体一直被移来移去、后来,墨索里尼的尸骨终于被运到其出生地—埃米利亚的普雷达皮奥下葬。可是,1966年3月,美国一名外交人员前往普雷达皮奥拜访了墨索里尼遗蠕拉凯拉。这名外交官带来了一个小容器,容器里装的是一部分墨索里尼大脑,这是美国人在1945年取去用于“实验”的。〕拉凯拉后来把这部分大脑装进一个盒子,放进墨索里尼坟墓。被处死刑多年后,墨索里尼的尸骨总算是找齐了。


7、赫斯为何独自赴英国?

1941年5月10日下午.纳粹德国二号人物鲁道夫·赫斯单独驾驶战斗机飞往英国苏格兰。当晚,飞机坠毁在苏格兰,赫斯伞降在汉密尔顿公爵住宅区所在的格拉斯哥附近。赫斯求见汉密尔顿公爵,见到后者时公开了自己的身份。此后,赫斯一直在英国关押,直到战后接受纽伦堡审判。赫斯为什么有此惊人之举?有人认为他是代表希特勒与英国靖和,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战争爆发后,赫斯以往的光芒被将军们所遮蔽,他此举是想恢复他以前在元首身边的地位。后来解密的克格勃绝密文件则认为,赫斯飞英是英国方面诱骗的结果。

8、希特勒为何不攻敦刻尔克?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从荷兰至法国全线发起攻击5月21日,德军主力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英法联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惟一的生路就是从海上撤往英国二5月24日,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正是这个命令让英军和法军成就了英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命令被认为是军事史上一个不解之谜。实际上,希特勒有他的考虑,装甲部队是德国赖以支持战争的支柱力量,如果用来消灭已经处在绝境之中的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困兽犹斗的顽抗必将导致德军遭受重大损失。此外,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能消灭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残部。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希特勒正打算与英国婿和,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



9、纳粹到西藏找什么?

纳粹德国二1938年和1943年,经希特勒批准,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险队,他们深人中国西藏,据说是为了寻找”日耳曼民族祖先”——亚特兰蒂斯神族存在的证据,寻找能改变时间、缔造不死军团的“地球轴心”。自”1943年5月,由海因里希·哈勒率领的纳粹五人探险小组秘密启程开赴中国西藏。他们在印度被英军逮捕逃出战俘营后,哈勒冒充德国商品推销员开始了在西藏的七年之旅。传说他们最终找到了“

地球轴心”,但不知道怎样操纵它。哈勒手下的3个同伴从此神秘的失踪了,因为直到战争结束时,哈勒的探险小组中只剩下他和希姆莱的心腹彼得·奥夫施奈特。

10、斯大林为何不防闪电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在漫长的战线上对苏联发起猛攻。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曾从多个渠道得知德国将发动进攻的消息。斯大林为什么不做出应有防范呢?有人认为,斯大林并没有完全忽视情报的存在,在庞大的德国战争机器缓缓向东部移动的同时,苏联的军事机器也在发动之中。结果是希特勒比斯大林快了一步,先发制人,而行动迟缓的苏联因此吃了大亏。



鉴史明镜

第二个问题,美国英国为什么迟迟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这里面既有政治问题又有战略问题。第一,德军进攻苏联,让亚历山大的丘吉尔有功夫喘口气,英国需要重新整备军事力量,扩大军舰飞机的生产,从海外各殖民地调集更多的军队和粮食等战略物资充实本土实力。以备希特勒突然转身进攻英伦三岛。当然是准备越充分越好。所以时间越多越好。第二,苏联和英国本来就是冤家,无论是希特勒胜了或者苏联胜了,对英国都没有好处,所以英国愿意看苏联和德国斗拼个两败俱伤。不希望德国打败苏联,那样希特勒还会转过头去再打英国,所以英国和美国要大力援助苏联,抵抗德国侵略,同时也不希望苏联很快的取得胜利,让苏德继续消耗下去,对英美最有利,所以也不愿意过早出兵开辟第二战场,减少苏联的损失。直到苏联攻入德国,看到苏联人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时,丘吉尔和罗斯福才决定出兵开辟第二战场,再不出兵就晚了,打败德国的苏军将占领整个欧洲,这才有了诺曼底登陆。迟迟不肯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就是想充分准备,和最大限度的消耗德国和苏联的实力。


红莎草1

第二个问题。苏联是当时全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跟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就有差别,英法等国对苏联的敌视不亚于对德国的敌视。其实在德国横扫波兰之前,英法等国就企图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火拼,自己好坐收渔利,但希特勒选择了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转而干掉波兰,扫平法国。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英美等国见苏联可能被灭国,就开始援助苏联,目的就是让苏联和德国互相消耗,苏联在拼命顶住德国进攻后,逐渐扭转了颓势,到了1943年,苏德战争的走势还是不明显,美英等国就等苏德继续消耗,直到1944年,德国败局已定,苏联起死回生,但也国力大损,这时候美英等国如果再不发动大规模对德战争,二战欧洲战场的胜利果实很有可能被苏联独自夺得,如果苏联横扫了欧洲,那德国战败后,苏联就可以独自称霸世界,届时美英也拿苏联毫无办法,所以美英就开辟了第二现场,直接登陆诺曼底,把德国残余部队消灭一部分,从而得到分赃的话语权。德国战败后,丘吉尔甚至游说美国总统,要安全苏联,围歼苏联部署在欧洲的军队,由此可见,美英跟苏联是势不两立的,之所以迟迟不登录欧洲,就是想让苏德鹬蚌相争,自己好渔翁得利。


毒刺剑客

二战中的两个不解之谜,其一是德国闪击苏联,作为轴心国的一员日本为什么不在苏联东线兵力空虚袭击苏联,实行东西並进,两面夹击苏联,据记载当时的关东军数量不少,一直闲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据笔者所知,日本虽然与德国同是轴心国,𨚫是各有所求,一战结束时巴黎和会把德国在我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德国对日本就有一定的看法,一战后的二十多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在二战爆发前德意日就建立军事同盟有过谈判,但因希特勒的首要目标是进攻英法,日本的目标是将侵华战火扩大至苏联,军事同盟未能成功建立,在一九三九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一九四零年五月,德国在敦刻尔克打败了英法联军,1940年6月下旬,法国向德国投降,在1940年9月初,德国开始进攻英国,9月底,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巜柏林公约》中,双方进行妥协,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承认德国意大利是欧洲新秩序的领导者,德国意大利承认日本是大东亚新秩序的领导者,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支援德国意大利在欧洲战争中的行动,德国意大利人在同样方面支援日本在中日冲突中的行动,三国又同时同意三国与苏联的政治关系不变,此处的巜柏林公约》又称轴心国协定。此时,德国进攻英国的战争已经开打,德国是要利用日本在亚洲牵制英美两国的行动,当然德国也承诺支持日本攻击英美。

当1941年6月份希特勒突然把战争矛头由英国转向苏联时,德国並没有要求日本协同行动,而日本在二战前的1939年5月挑起的诺门坎战役,双方开打了四个月,动用兵力二十万人,日本根本占不到便宜,在德国吞并波兰的战争结束时,诺门坎战役也同时结束,日本已经尝试了苏军的厉害,在1941年12月,德国进攻苏联开打后五个月,日本大本营经过争论后,决定不北上攻打苏联而是南下攻击英美。当时,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不少,但驻远东地区的苏军更多更善战,日本不敢轻举妄动。这就题目的一个不解之谜的成因。

题目的第二个不解之谜是问一九四二年一月美英苏同盟国成立,直到一九四四年六月,英美才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即德国西部战场的事。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后,连连得手,在东南亚迅速打败了英军,在菲律宾打败美军,在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因此可以理解为,同盟国是有强弱之分的,英美海军强,苏联陆军厉害。在一九四二年美国在中途岛海战打败日本海军后构成太平洋战争转折点,在一九四三年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败纳粹德军后构成为陆上战争转折点后,二战大战并沒有也不可能结束,苏联在日本南下攻击英美时调动了驻远东地区的军队是斯大林格勒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在这次会战结束后,纳粹德军仍然进行比较顽强的抵抗,直至一九四四年苏联红军已经把敌人逐出国境后,苏联的盟国才组织诺罗㡳登陆开辞第二战场,在不介入政治上的原因后,笔者认为,美国和英国这类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是不及苏联的(欧洲战场的美英联军三百多万,苏联红军一千多万),这就正是第二个不解之谜的谜底所在。


大伟140797056

关东军:日渐空虚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成立于西元1919年,解散于1945年8月。
在日本陆军中,关东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有“皇军之花”之称。极盛时,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一百二十万人。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和大批作战物资增援南方岛屿,这些“精锐之师”大部分沦为对美作战的炮灰。二战末期,关东军规模缩减至约七十万人(其中至少二十五万人都是当地临时征召的日本侨民),所属各师团均为1943年以后新成立的师团,武器更是严重缺乏,十几万人无枪可持。1945年8月,一百五十万苏联红军开始向中国东北进军,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苏军押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一共有六万多人死在那里。

由此可以看出,关东军作为日军驻外的一个重要的陆军大本营,曾经是精锐师团的集合到后面为了协调各大战场的需要,主力频繁调动,导致关东军内部的日渐空虚,外加一些缺少战斗经验的士兵补充,虽然数量上没有改变,但是质量上、战斗力上、武器配备上已经与当初的关东军相去甚远。

因此日军对于从东面攻击苏联,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勇气。

诺门罕战役:心有余悸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

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这是蒙古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蒙古国为战争爆发70周年作纪念活动。总结,此战苏军人数损失与日军相当,损失装备大大高于日军。

与此同时,当时的战争背景之下,日本人对苏联的战略意图以及军事部署并不是十分清楚,而苏联东部又是寒冷之地,人烟稀少,补充给养不足,于日军不利。并且当时的苏联和日本有合约在身,因此虽然两个国家分别加入了彼此对立的战争集团,但是中间又有这一层尴尬的关系。

反法西斯内部的较量

可以说,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之际,实质上整个欧洲的对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大战基本结束了,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秋风扫落叶解放沿途的国家,并重新组建政府,恢复欧洲的秩序,另一个重大任务就是直捣法西斯巢穴——德国柏林,彻底占领德国,消灭法西斯的有生力量,并对其进行民主改造。

美英两国之所以迟至1944年选择登陆欧洲,一方面让自己在战争的环境之下得到了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德国尽可能的消耗着苏联的力量,这是美国愿意看到的局面,并且在日本和美国的太平洋战争中,苏联也未对美国进行支援,一方面是自身实力问题,因为不得不面对着一个强大的德国,另一方面苏联也有这个考虑,就是消耗遏制美国。而1944年之后,大的战役基本结束,剩下的任务就是战争分赃以及秩序重建,所以美英在这时选择登陆恰到好处,不仅避免了更大的伤亡,还能够消耗苏联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及时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战争果实,可谓一箭三雕。


青年史学家

第一个问题,日本被苏联教训了一顿,有所忌惮,虽然还有几十万关东军也不敢贸然行动,而且,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苏联一直在远东布置了几十万苏军,就是为了防日本,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斯大林说的原话我忘了,大致的意思就是可以无后顾之忧的把远东的苏军派到对德国的作战中,而且当时日本的国力已经支持不了日军对苏联的军事行动,日本在中国陷入泥潭,日本关东军打苏联,肯定要倾巢而出,先不说打不打的赢,关东军倾巢而出东北的抗日力量肯定又活跃起来,对日本的后方中国的东北造成很大的威胁。

而且几十万关东军对苏联构不成很大的威胁,苏联和德国的会战小则十几万,大则上百万,双方会战的规模和使用的装备更是日本人望尘莫及,所以即使日本人真的协助德国打苏联,也不会像德国一样举国攻打,最多算个局部战争,而且为了策应苏联,中国也会在中国战场发动攻势,牵制日本兵力。

第二个问题,同盟国虽然成立,但也是各有自己的小算盘,美国财大气粗,但很重视美国人的生命,所以他们总是提供物资,武器,让盟友和敌人玩命,对中国,苏联,英国,都是这样,除了太平洋其他盟友都帮不上忙,美国没办法,就自己和日本人拼,伤亡也是很低,至少和他的盟友比起来。

41年的英国在北非被隆美尔追着打,东南亚英国也被日本人教训了一顿,逃到印度,所以英国没有美国的合作是没有能力独自开辟第二战场。

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是共产主义,德国是法西斯主义,他们都是美英为首的资本主义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苏联虽然和美英成为了盟国,但他们的合作性质和中国的国共合作一样,不能让苏联被德国消灭,苏联和德国打的你死我活,消耗的是双方的有生力量,只要苏联不输就好,所以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而且41年和42年一直是德国进攻,苏联是损失惨重,上百万军人被俘,甚至打到了莫斯科,虽然有美英物资的支持,但仗还是苏联人打,美英不能肯定苏联人会扭转战局,若是开辟了第二战场,苏联又没挡住德国的进攻,就尴尬了😓。在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后,苏联转入局部反攻,美英才把开辟第二战场的事提上日程,就有了后面的花园行动,结果失败了,觉得德国还有有生力量,那就让苏联和德国在死磕一段时间,44年德国已经差不多了,美英主导的霸王行动开始了,几十万联军登陆若曼底,敲响第三帝国的丧钟。

第一次回答问题,若有不对,请指出


蒋仕伟1997

一、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作为轴心国的一员的日本为什么不在苏联东线兵力空虚时进攻苏联,实现东西并进,两面夹击苏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的机械化程度高作战能力強的也就一百万,但诺门坎一战日本人损失3万人左右,使日本放弃东西两面夹击苏联的战略意图,战略上日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苏军武装的机械化远东集团军紧紧町着关东军,实现了东面不战不和的战略意图,加上中国战场中日出现胶着状态,日本也抽不出几百万兵力集团作战,加上国力匮乏和有限的战争资源日本己是有心无力,西特勒的使苏联东西两面作战的战略目标化为泡影。
二、1942年一月同盟国建立,但在德国的西线,直到1944年才开始诺曼底登陆,展开对德国的东西两线进攻,这两年多德国陆军主力集中于西线,英国在德国狂轰烂炸情况下只能自保,马来半岛的英军作战失利,敦克尔之战英国颜面失尽,如果不是西特勒瞎指挥,英军巳全军复没,连本土都难保全,英国四面起火无瑕东顾,老牌帝国也只能自保,加上美国的隔岸观火只顾自己损人利己,大发战争财,迟迟不对法西斯宣战,坐山观虎斗,釆取消极经济战略资源封锁的手段,美国政客和民众不愿卷入战争的意愿,珍珠港事件爆发,炸醒了美国政客和美国民众,美国才正式对法西斯宣战。

不看人脸看驴脸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考虑这两个问题应该从以下两点出发,一,国家利益高于同盟利益,二,现实情况高于理想的策划。


先说日本。日本最初制定的侵略方案包括北上和南下两种。北上就是进攻苏联,而且北上的想法在相当长时间是压制南下的想法的?为什么?因为当时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远东又是他的薄弱环节,相比较东南亚国家都是英美法等国的殖民地要好打的多,在日本国力一定的情况下,北上是最优方案。所以才有了39年的诺门坎战役,通过此战,日本不得不调整方案,倒不是因为这战失败,而是以远东苏军的规模,即便把整个关东军调上去也是杯水车薪。

另外,他还要考虑两个现实问题。一,中国没有投降。他虽然在中国获得一系列胜利,取得大片领土,但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的主要目标没有达成,他的陆军百分之七十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调动。二,海军强烈要求南下。日本是个很奇特的国家,他的陆军和海军常年作对,而北上海军无用武之地,但海军却花费了大部分军费,国家耗费一半以上的收入建设的世界级海军难道是摆设吗?在这种情况下,国策开始向南下动摇。

就战争资源来说,苏联的远东有铁,煤和稀有金属,东南亚有石油,橡胶,而日本急需的事石油,所以南下更受到支持。即便在德国入侵苏联初期打的势如破竹的情况下,日本也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毕竟,谁也不能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去维护一个毫无现实可能的同盟利益,而只有当同盟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符时,才有可能发生日本协同德国夹击苏联的事,日本并不是德国的一个省是吧。

再说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事。其实原理是一样的。美国受到日本偷袭后,他不得不向日本宣战,但对于欧洲,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国家利益。他当然不希望德国一统欧洲 ,但他更不希望苏联达成这一成果,而他最欣赏的就是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就是均衡政策,这样他就可以利益均沾。所以他会尽全力保住英国,牵制德国,而另一方面,给苏联输血,用租借法案支持苏联别被德国灭了就行,让德国和苏联去耗,弄个两败俱伤才好。然而希特勒一味对美开战,生硬的把美国给拽进了欧洲战局,而美国的国策不会因此而有大的变动。

以美国的生产力来看,说美国1942年还没有能力开辟第二战场,那1943年就绝对可以了,美国之所以没那么做,多数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苏联也不是冤大头,他也在看形势,斯大林甚至在养寇自重,你没看错,苏联甚至不愿结束苏德战争,因为他害怕德国实力被削弱后,英美会在这种情况下与德国媾和,从而全力进攻他的苏联,初期同盟国的这种同盟的确有很多貌合神离之处。就好比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11月17日苏联就发动了反攻,将德军包围,可是到了次年1月末才开始总攻,这里面虽然有德军的顽抗因素,更多的是苏联对英美态度的不信任造成的,当同盟国签订不单独同法西斯国家媾和的条约后,斯大林才彻底放心,开始总反攻。

最初美国人的想法就是帮助英国先守住苏伊士运河,切断德国由中东渗透到亚洲与日本汇合的可能,为此,他把北非作为主要战场,虽然那时他已经具备了利用英国做基地反攻欧洲大陆的可能,但43年整个的战局越来越有利于苏联,苏联甚至有了可以单独消灭德国的力量后,美国的国家利益也要随之改变,他绝对不能看着苏联红旗插在法国艾菲尔铁塔上,那样他的一切努力最后只能为苏联做了嫁衣。此刻,他迅速与英国磋商,决定开辟第二战线。这就是同盟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符时,协同作战才成为可能,就是这样美国还不忘了让苏联在适当时候去打日本,算计的真精明。

综上,同盟利益是暂时的,可以变动的,国家利益输永久的,不可违反的,实力决定行为,而不是计划和完美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