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扶贫不分心,带着母亲住山村

“都怪我太粗心了,竟然让母亲在母亲节受了伤。”5月15日,扶贫队员黄雪清一边为母亲红肿的腿部,一边对笔者说。

今年40岁的黄雪清,是新邵县教育局督导室的一名干部,也是一名“老扶贫队员”。2015年至2016年,他被安排在潭府乡江溪村扶贫,2017年起,他驻龙溪铺镇大竹村和腰古岭村扶贫。

大竹村是龙溪铺镇的偏远村,与新化相邻,三面环山,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属深度贫困村。该村共有424户1788人,其中贫困户140户551人,今年,计划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扶贫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身心投入。为做到工作与照顾母亲两不误,在与家人商量后,2017年7月,黄雪清在村民家租了房子,把母亲带到了大竹村。

为了扶贫不分心,带着母亲住山村

黄雪清和姐姐在陪伴母亲

母亲今年已81岁高龄,自前几年老伴去世后,身体逐渐变差了,目前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身边离不了人。黄雪清的妻子是一名老师,姐姐在县一家机关单位上班,哥哥在深圳经商,工作都比较忙。尽管哥姐都曾把母亲接到家里住过,但白天晚辈出门后,母亲感到十分空虚,所以往往没几天就执意要回老家。黄雪清作为家里的“老幺”,母亲和他感情特别深,对他也最依赖。虽然有时候不太清白,但“不要送我回去,我就想和你在一起”是母亲经常对黄雪清念叨的一句话。县教育局党委委员、驻大竹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忠新了解实情后,很是感动,支持黄雪清安心把母亲带在身边。

“母亲开心了,我工作才能安心,家人也能放心”,黄雪清说。自从和他一起生活后,母亲的身体一直比较稳定,还交了一些聊得来的朋友,虽在他乡,却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环境。黄雪清则一心扑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据扶贫日志记载,自2017年3月驻村以来至12月31日,他驻村工作日累计达268天,在村住宿246晚。今年3月至5月15日,他仅在家住了7晚。周末和节假日,通常是姐夫开车,带上姐姐和妻子远道来大竹村看望老母亲,这成了村里的美谈。

县教育局局长李碧泉对黄雪清带母亲驻村扶贫的事情非常关注和关心,每个月到村里来指导扶贫工作或走访时,都会看望老人家,还主动提出为黄雪清解决租房费用,但被他坚决谢绝。不仅如此,他和姐姐还代表全家主动向单位表态:扶贫是公事,但带母亲住村是私事,万一母亲出了什么意外,一切责任都与单位无关。5月13日,母亲在洗澡时不慎滑倒摔伤,黄雪清自己买了膏药给母亲贴上,谁都没有告诉。

为了扶贫不分心,带着母亲住山村

黄雪清在走访贫困户

驻村一年多以来,黄雪清积极配合扶贫队长,2017年为村里扩建了公路,建设了村级服务平台,增加一台变压器,将光纤网络送到各组住户集中地。还引进本地老板回乡投资200万元,在村里建设一家手袋厂,目前厂房即将完工,将于下半年正式投产,届时可让300名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黄雪清白天忙于项目建设,早晨和晚上走访贫困户,周末则接待有诉求的各类群众,还把所有的扶贫资料录入电脑,累计共加班70余晚,录入字数已上百万字。

“黄雪清不但能吃苦,而且工作很细致,有创新”,提起自己的部下,李忠新很是满意。村民黄某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黄雪清通过巧妙的方法侧面了解到黄某儿子在外做生意,并且买了小车,黄雪清找到黄某证实后,将情况上报镇扶贫办,按程序从系统中删除。2017年来,黄雪清通过与村民道一道“东家长、西家短”,说一说“谁家富、谁家穷”,探一探“谁家子女有出息”,巧妙地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真实情况,尤其是摸清了19个疑似“四类对象户”的底细,最终确认了16户“四类对象”并从系统中删除。

“小黄真是把大竹当成了自己的家,母亲在这里住得开心舒心,他工作也是安心用心,我们全体村民是感恩在心。”大竹村分管扶贫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李日新说。

为了扶贫不分心,带着母亲住山村

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媒体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