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主要有哪些闽南特色的戏曲?

lierenhuichang

闽南特色的戏曲有很多,而作为福建的代表城市厦门,也有不少富有闽南特色的剧种,其实厦门最主要的两个剧种就是高甲戏和歌仔戏,还有一些其他的剧种。

比如闽剧、莆仙戏、梨园戏、泉州木偶戏、浙江越剧等,我就来列举一下,厦门存在的闽南特色戏曲:

一、闽剧

闽剧是福建省的省剧,又叫福州戏,是明末清初形成的一个地方剧种,一般用福州方言演唱。

虽然闽剧福建省的省剧,但是在厦门的发展却不是那么的好,这里只稍微的提一下。

二、高甲戏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是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好汉、表演武术的化装游行。

高甲戏是目前在福建省流传最广,观众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厦门市现在还有两个专门表演高甲戏的剧团。

三、歌仔戏

歌仔戏是福建以及台湾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在台湾地区流传的很广,歌仔戏在台湾与京剧、豫剧呈戏曲界的三足鼎立状态。

歌仔戏是一个很好听的剧种,尤其是用闽南语演唱,非常动听,现在歌仔戏在厦门也很流行,也有两个剧团在演出。

四、莆仙戏

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戏曲界的活化石,据说起源于唐朝,有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戏曲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

五、梨园戏

梨园戏也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剧种,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但是相对于莆仙戏的剧目保存完好,梨园戏的剧目却失散了很多。

建国后经过整理和发掘,只抢救出100多个剧目,而这些剧目有剧本或者能够传授的只有70多个。

六、木偶戏

木偶戏的起源更早,相传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属于傀儡戏。

木偶戏在地域上,是属于泉州的,但是在厦门也有发展。

厦门大概就这六个具有闽南特色的戏曲,而其他的剧种,多数是从其他省份传过来的,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戏曲说

有人说,厦门是移民城市,何来戏曲之说?

“对一半,错一半”。

厦门有401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仅229万,而三代以上籍贯均在厦门者更少至100-150万。


如以人群区分,厦门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来自五湖四海,对于闽南戏曲确实没有太多偏爱,更何况主动促使戏曲的落地。

然而,就算是剩下的三分之一人口,也足以使闽南戏曲在厦门发扬光大。

在厦门,最风行的闽南戏曲,当属歌仔戏。

厦门卫视,有一档在本地收视率极高的节目“看戏”,常年霸占午间、晚间黄金时段,颇受老人、孩子的喜爱。


“看戏”里最常见的戏曲节目主要有二,一为台湾歌仔戏电视剧,二为闽南歌仔戏,闽南歌仔戏的剧目多来自龙海、翔安、晋江等地。

“看戏”中的歌仔戏,大多是一定周期内循环播放,单单《陈三五娘》圭海君大概就看过四五遍,说来也奇怪,每次重复看,都不觉得腻,那旋律还算是百听不腻。

其实“看戏”不过是厦门卫视闽南文化宣传的窗口,真正的歌仔戏其实存在于本地人聚居的各村各社。

厦门现有社区约330个,村居150个,大大小小寺庙约2200个,保守估计民间信仰的庙宇以每村(含村改居)3个算,也有1000处。

每个村庙,至少有一主祀神灵,每逢神灵生辰或进香等庙会,必然会有社戏上演,如此估算,厦门市内每天当有三场社戏演出,而歌仔戏必然占有其两场以上。

两场歌仔戏以外,还间有布袋戏、高甲戏等,至于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更多的是民间社团和官办文化活动的节目。


如果把厦门当做一个闽南县市,单一本地人口计算,其体量也不逊色于晋江、南安、龙海等人口大县,他们对于闽南文化的诉求一点都不少,只是被厦门的移民表象遮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