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畫派的作品應該怎樣欣賞?

王乾

印象派產生於歐洲19世紀中期,以莫奈創作的《日出·印象》為標誌,意味著該畫派的興起。其中,代表畫家有莫奈,馬奈,畢沙羅,德加,雷諾阿等人,也包括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塞尚、梵高、高更。


印象畫派不依據可靠的知識,以瞬間的印象做畫。這就導致了畫家考慮創作的總體效果,同時也難以顧及作品局部,整體給人一種粗糙的體現。

印象派畫家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

雷諾阿《大浴女》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畫一裸婦與紳士們在草地上午餐。


莫奈《日出·印象》 這次藝術交流讓西方畫家腦洞大開,他們其實早已厭倦了那種死板的,標準的寫實畫法,於是他們吸收了東方繪畫的表現手法,主要為平面構成和散點透視,以及簡化削弱造型,而注重對神韻的表達。


西斯萊《洪水氾濫中的小舟》

雷諾阿《紅磨坊街的露天舞會》


崇儒

雷諾阿《長髮浴女》


以“鴻鵠迎罡”對西方繪畫多年的瞭解,本人覺得,油畫應該從造型、色彩、光影、筆觸四個方面來欣賞和感受其藝術魅力。

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印象派繪畫是歐洲繪畫從寫實性向寫意性和現代性轉變的重要標誌。印象派繪畫注重色彩對視覺的衝擊力,欣賞印象派作品時,要領略畫家用絢麗斑斕,光怪陸離的色彩和肆意淋漓的筆觸,所表達出來的那種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通過色調變化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朦朧美,自然美,夢幻美。它能把欣賞者帶進一個如夢如幻、似真似假的世界。

雷諾阿《洗澡的年輕女孩》


眾所周知,印象派是歐洲19世紀中後期出現的一個畫派,以莫奈1872年在法國勒阿弗爾港口創作的《日出·印象》為標誌,從此,西方油畫正式進入了印象派時代。並且在幾十年中誕生了許多大師,有莫奈,馬奈,畢沙羅,德加,雷諾阿等人,還包括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塞尚、梵高、高更。

總體來說,西方繪畫歷來遵循嚴格的科學態度,把解剖學、光影學、焦點透視、空間關係等一系列科學手段用於繪畫中,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繪畫看起來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尤其人物肖像畫,在照相機沒有出現之前,具有留存肖像的作用,不畫得像模像樣怎麼行呢?

馬奈《草地上的晚餐》


印象派之前的繪畫流派如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巴洛克風格、浪漫主義、寫實主義等流派,都對物象造型要求異常嚴格,“以形傳神”是畫家們默認的藝術宗旨。

當西方藝術史進入印象派,東西方藝術交流也變得頻繁起來,大約在1865年的一次國際藝術博覽會上,當西方畫家看到東方畫家的作品(日本浮世繪)後,他們驚呆了:原來繪畫還可以用平面構成的方法來畫,同樣不失藝術魅力。

莫奈《日出·印象》


這次藝術交流讓西方畫家腦洞大開,他們其實早已厭倦了那種死板的,標準的寫實畫法,於是他們吸收了東方繪畫的表現手法,主要為平面構成和散點透視,以及簡化削弱造型,而注重對神韻的表達。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加強了“寫意性”。

同時,印象派畫家們強化了色彩學和色彩情感學的運用,用色彩來加強情感的表達,讓油畫衍生出了一種全新的風格。

畫家們把這些手段運用到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中,為觀者奉獻出了一幅幅精彩絕倫的畫作。尤其在人物畫中,人體在明暗光影效果下,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鴻鵠迎罡

謝謝你的提問。我是千千千里馬。如果西方古典繪畫是寫實的繪畫,那麼,印象派繪畫更像是寫意畫。

如果中國的寫意畫宋代就產生了,而法國為中心的“印象派”繪畫在十八世紀才登上歷史舞臺,這是有深刻文化背景的。


首先是照相術的發明,徹底動搖了畫家的天賦,因為,一個畫家至少十幾年才能培養成功,而一個攝影師,只需要一個月的培訓成本。

再說,就“寫實”而言,攝影更有本事,也更真實。


所以,一時之間,許多畫家登上了新時代的快車,幹起了攝影的活。

這其中,就有著名印象派大師德加。

但是,畫家也在技術倒逼之下,開始了新的藝術探索,他們走出畫室,在戶外尋找繪畫的靈感。


這樣,繪畫第一次與空氣,陽光,和陽光下的豐富色彩變化,產生了互動。莫奈描寫巴黎塞納河日出的早晨風景,這是繪畫史上第一次,看到畫家對大自然直接的感受。


繪畫作品把色彩,空氣展示給觀眾,這是當時的攝影還無法做到的。

印象派繪畫,把畫家從畫室請到了戶外,描寫對象並沒有多少變化,但是,對生活有了清新鮮活的感受,所以,古典的程式化是色彩,完全用不上了。


不論人物風景,光對人物的刻畫手段之豐富,完全超乎人們的想象。

不再是生硬地模仿自然,而是把自然提供給人的美好感受與繪畫的色彩語言交織在一起,用色彩說話,讓色彩有感情的色彩,這是畫家追求的東西。

有了印象派繪畫,西方才出現了西方式的“寫意畫”。


我們欣賞印象派,除了畫家對色彩的重視,更應該看到畫家主觀色彩,遠遠高於現實生活的色彩。

例如,畫家修拉創造的“點彩”畫法,完全是一種科學思維的繪畫。


他把每一個色塊兒,都看成是不同色彩的點陣組成的,這簡直就是現代的計算機數字運算嘛!

所以,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的一次“隸變”,就像中國,有了隸書,就有了草書、行書和楷書。

有了印象派繪畫,也就有了現代派繪畫,象徵主義繪畫,立體繪畫,抽象繪畫等等。


千千千里馬




記得上中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十九世紀法國畫家莫奈的《印象-日出》等幾幅繪畫作品,立時被它強烈而又分明的色調、斑瀾但卻精緻的色彩而吸引,這與我以往所看到的水墨畫和油畫都大為不同。後來才知道這類畫被稱作印象派繪畫。

印象派繪畫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進入鼎盛時期,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繪畫藝術大師和印象派繪畫作品。莫奈、馬奈、梵高、塞尚、高更等就是這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印象派繪畫的產生開一代畫風先河,是世界繪畫史的一次重大變革和創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印象派第一次將科學的光作用下的色彩理論運用於繪畫,認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在不同的吋間環境氣候條件下,由於不同地光的支配而產生不同的色彩。因此,印象派大力提倡畫家要戶外寫生,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根據畫家眼睛的觀察,來表現色彩的變化。




欣賞印象派繪畫作品,我的體會是首先要從色彩感受切入,慢慢領悟每幅畫品在色彩上的細微變化,然後品味其意象的含義,再去感受其曼妙無窮的意境。你會覺得,印象派繪畫越看越有看頭,越嚼越有味道。






誰憐一燈影

我認為,想要欣賞印象派,首先要懂得印象派發展的歷史,你自然會明白,這個畫派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又應該怎樣去欣賞了。

印象派與印象派之前的畫家,有幾點重要的區別:

  1. 印象派的畫家喜歡在野外寫生,直接廟會自然界的風景、人物,這與之前比較流行的室內繪畫有很大區別。

  2. 印象派不再像之前的畫派,推崇儘量寫實和細膩,也就是說不再比較誰畫的像,而是開始帶著情緒來作畫。

  3. 正因為如此,印象派產生了更多的畫技,這些畫技實際上就是不同畫家個性和內心世界的體現。

那麼為什麼印象派會與之前的西方藝術有所區別?

最主要的原因是時代因素。就好比文藝復興產生了文藝復興畫派一樣,歐洲的工業革命也催生了印象派。

過去歐洲的古典畫,是服務於宮廷、貴族的,他們大多為僱主所畫,也就是說,僱主喜歡什麼我就畫什麼。

而工業革命後,整個歐洲的多個國家推翻了帝政,資本家和工人成為中堅力量,畫家從某種程度上從宮廷和貴族的僱傭中解放出來,同時伴隨著社會的變革,他們開始進行獨立的藝術表達。

在這個背景下再來看印象派,你就會發現,不同畫家五花八門的畫法,其實這個,才是真正的共性。

因此,對於任何一個印象派大師的藝術賞析,必須要結合這個畫家本身的生平,而不是單單看畫作。因為他們的畫,正是他們靈魂的映射。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雷諾阿,莫奈,梵高,高更,這些印象派大師都具有自己繪畫的鮮明特點。

以梵高舉例,他的早期繪畫作品,色調陰沉,主要描繪農民生活,那是因為他早期在荷蘭農村居住和生活,在這裡作為一個業餘畫匠,平民是他最直接和廉價的模特,而他色調的顏色,一方面體現了他對土地和農民勞動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說明,他當時混的並不怎麼好。

他在南法阿爾勒時期的畫作,色彩明快,採用厚重的色塊填塗,那是因為,他在那個時候真正的認定自己是一位畫家,並且擁有了自己所執著堅定的繪畫理念。他每天抱著一種激動熱烈的心情奮力創作,才有了燦爛而濃重的畫面。

當他回到巴黎西部療養時,他的繪畫又開始變得陰沉,線條扭曲如同蠕蟲,這個時候是他生命的掙扎期,也是他最終結束自己生命的地方。從他糾結的畫法裡,也可以感受到他當時的絕望。

再多溢美之詞來形容一幅名畫,也不如看懂他的作者來的更深刻,這種感人至深的震撼,希望更多人能用心體會到,而不是用那些懸在半空不接地氣兒的理論,矇蔽了發現美和心靈互通的雙眼。


旅讀歐洲

平面是二維的,而古典主義透視所追求的理想是在平面上逼真地表現三維物體。在平面上表現立方體,只能利用人的視錯覺, 例如,把兩條平行線畫成在遠處相交的,在背光的一面畫出陰影來等等。奇怪的是,很多人長期以來對此視若無睹,反倒把這種製造錯覺的藝術看成是對現實最真實的反映。實際上,在平面上構成逼真的三維圖像,可以有多種方法,印象派即是。

印象派其實是致為於輓回失去的客觀世界的別一種藝術思潮。它要求,畫家們所作的一切,就是真實地記錄下那些特定時刻和特定地點知覺到最小的色彩單位。在再現現實方面,這種方法與別的方法同樣有效。可以說,印象派藝術家承繼了先輩的,但又拋棄了對它所作出的傳統解釋。


怎樣去欣賞印象派畫家作品。在觀賞視覺藝術耍服從心理規律-事物中經久不變的特徵往往不容易被敏銳地知覺到。比如,出門噴灑香水非常濃烈,但過一會,這種香味自己再也感覺不到剛噴灑強度,甚至從知覺中消失了。這一原理,說明瞭如果一幅畫是觀賞者長期所處的文化環境,這幅畫對觀賞者講,這幅畫是唯一自然和正確的方法畫出來的。也正因為如此,印象派被經常指責沒有反映出事物的本來面目。其實不過是新奇,是因為它所顯示出的扭曲和張力。例如,莫奈於1899年創作的《睡蓮和日本橋》(存於普林斯頓美術館)中,在前景處,每一特別的色彩概貌被明確地確定下來之後,顯現的是一處清水,水中有睡蓮花簇和倒影;上方弧形的日本橋(媽的,應該是中國橋。日本人抄襲過去的)所標示的中間距離,它截止住了畫面的退縮感並有助於使畫變平。背景中的各種樹木、灌木和燈心草圍住並限制住了作為注意力中心的小池塘。變化的光線、光所造成的陰影及倒影,成了莫奈所要選擇的是何種整體色調的主要因素,同時也產生出幾乎是照相般的逼真的效果,令人嘆為觀止~


填格

去掉思想框框,端正心態,如初臨世事嬰兒般,順從作者的胡思亂想思維走向,把看不懂和不理解視為自己欣賞能力不夠,這樣下來,即使是裸體女人畫,你也會平靜如初的,


虯枝蒼梟

記得高考時經歷改革,美術也作為必考內容劃入考綱,自己也有幸學習了一點美術知識。印象派是考試的重點……

不管怎麼歷史是如何定義印象派的,在我的感覺裡,印象派就是用自己的感覺去作畫,它是什麼不重要,自己感覺是什麼才是重要的,這點跟中國的寫意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因為印象派重視主觀感知,它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對後世美術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後期的抽象派、超現實主義等等應該都有印象派的影子。

自己不是專業美術人士,對於印象派卻想說一點自己的淺見。印象派有很多大家,包括後面的抽象派,超現實主義畫派等等,他們的畫作往往是當今拍賣市場的寵兒,從莫奈、梵高、塞尚到畢加索、莫迪裡阿尼、達利等等,畫風不一,有的奇詭有的清新,既然他們注重的都是主觀感知情感的表達,那就不要去求全責備,有的人欣賞不來畢加索,有的人不喜歡梵高,有的人看不懂莫奈……我覺得對普通人來說,欣賞不來就不去欣賞,沒必要假裝喜歡。看印象派的畫作就是要主觀一些,喜歡什麼就看什麼,如果都欣賞不來那就不要去看了,沒必要附庸風雅。

記得自己學習的時候,看到梵高、畢加索等等都覺得是啥麼玩意,但是看到達利的畫作心裡卻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似乎觸動了某根弦。


看到這種畫,我也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就是莫名的被吸引,還去特意看過他的作品展。

有時候,對於藝術的欣賞不要計較太多,普通人窮盡一生也買不起那些大師的作品。甚至去看一眼都是奢望,不過如果平時看到有些喜歡的作品,即使不是名人所畫,買下來自己欣賞也是不錯。


一覽眾河小

印象畫派,是十九世紀法國興起的畫派,1874年批評家對莫奈《日出印象》一畫以嘲笑而來。

印象畫派代表作家有莫奈,畢沙羅,西斯萊,梵高,高更,修拉,等。


很多人都說,看不懂印象畫,不知道在畫什麼,其實對於印象畫,當你站在一幅畫面前,有的色塊讓你感覺到歡快,有的色塊會讓你壓抑恐懼,有的色塊會讓你激情,這就是印象畫派的情感傳遞,“以無形畫有行,以無聲畫有聲”,這就是印象派作品會直達內心的原因。



從專業的角度是欣賞,應該從畫者的情感體現,色彩體現,技法表達,光感的呈現方式,當然所有的技法,都服務於情感表達,畫者賦予畫面的情感,是平和,是喜悅,是期盼,是疲憊,就會渾然天成,躍然紙上。


藝術系女生

印象派起始於19世紀七十年代,以馬奈、雷諾阿和莫奈、高更、凡高為代表人物,把光影和色彩作為繪畫的主要目的,提倡走出畫室描繪自然,把握光影色彩,因瞬間變化而畫出自然生動鮮活的視覺效果。印象派繪畫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印象派風格的繪畫達到鼎盛時代,影響力遍及歐洲並漸漸傳播到世界各地。19世紀未到20世紀初,以法國為中心湧現出一大批優秀傑出的印象派畫家,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以及雷諾阿的《河邊的浴女》。
印象派主要分三個時期,早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有雷諾阿、莫奈、畢沙羅德加等,新時期代表人物有修拉、西涅克等,後期代表人物有凡高、高更、塞尚等。

印象派畫家倡導走出畫室去戶外寫生,真實刻畫自然,陽光下的場景,追求在生活中找素材,將光影色彩引入到繪畫中,改變了傳統繪畫中的固有色,以光源環境為主研究色彩的變化及規律。在形式風格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
印象派繪畫
風格主要表現的就是戶外自然光下的色彩變化,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構圖上較為隨意,力求畫面的生動、活潑自然,畫面色彩近看較為凌亂,遠看色彩的表現真實自然豐富,畫面的主觀意象表達教為濃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