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大山凉亭话沧桑

■ 张文昌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凉亭,建筑在路旁供行人避雨遮阳或休息的亭子。新时代的凉亭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唐代诗人杜牧在《醉倒》诗中曰:“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龙岩市永定区属山区小城,在大山之中留存很多古代供过路人客小憩的亭子,当地人把这些亭子叫凉亭。这山路中的亭子有別于公园中的亭子,它主要功能为路人提供遮阳、避雨、小憩,朴实大方。建材以石子、木材、砖瓦为主,多数是四边有墙的长方形单间,单层结构,与路贯通的两边开通透的大门。在侧面其中一边开大窗,窗台上可同时坐数人,亭内依墙砌二排石凳。路人可坐在石凳上休憩,也可倚在窗台上一边休憩,一边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早年没有公路,村民生产的商品靠人力挑往圩场集市进行交易。各村民众之间的往来亦需翻山越岭,经常遭遇狂风雷雨,人们便在山路中修建凉亭,供路人休憩、遮阳、避雨等。有的凉亭里还有商人贩卖凉茶小食,为路人提供方便。

多数凉亭有亭名、楹联。很多古亭留存路过文人墨客在亭壁上的题诗、对联。其中,白叶凹凉亭内有永定大溪乡清朝末年翰林名人巫宜福用地方名所撰写的对子:“筀竹当风白叶吹落平水,湖坑崩坎乱石拋出大溪”。巫翰林把永定区内的“筀竹里、当风凹、白叶凹、平水坑、湖坑、崩坎、乱石、大溪”,这些地名结合自然现像,把“风吹落叶、山泥倾泻”的情景,顺着地理位置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成为当地名对联。

还有清明经进士永定教育局长、教学会长、劝学所长张笏初(内坑村人)所题的闻名客家竹板诗:一、“邻家姐妹喜相邀,一路高声唱採樵。今日采来明日卖,嫁郎贫苦舌休哓。”二、“一年四季易循环,春夏时忙秋渐閒。直到三冬无个事,凝桩好待远人还。”三、“侬家清淡住龙岗,日出河杆自浣裳。最怕夜深眠不得,含情灯下绣鸳鸯。”四、“此邦人士耐辛劳,说与人间仔细闻。侬自负薪郎力稼,个个辛苦要平分。”......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你瞧:“嫁郎贫苦舌休哓”这句多有意思。劝解嫁了贫苦的老公,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抱怨,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凝桩好待远人还”,因为客家男人多外出谋生,女人在家操持家务。到了秋冬,庄稼收成了,女人就比较闲了,这时女人就把自己装扮一下,站在家门口宛如桩柱,专注等待远归的丈夫。

“含情灯下绣鸳鸯”,情窦初开,思念情郎彻夜难眠,挑灯绣鸳鸯,一针一线寄讬少女无限情怀。

“个个辛苦要平分”,夫妻恩爱,辛勤劳动,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建立美满家园。

竹板诗词写得真好,朗朗上口,充满真情实感,把勤劳、善良、温柔的客家妇女活生生地展现在旅客面前。可惜白叶凹凉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失修倒塌了。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随着公路的修建,走山路的人愈来愈少,凉亭的用途也随之式微,由于得不到重视,陆续倒塌。目前,内坑至永定城数座凉亭只剩下黄仕凹一座了。其中一座位于内坑村口的凉亭“少安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人为拆掉。

内坑村至湖雷镇集市之间的凉亭保留得较完整。近年开通了公路,走山路的人少了,山路中的凉亭也岌岌可危,六座凉亭被人为摧毁一座。

内坑村先民张迪庵所捐建冠履亭,是内坑至湖雷山路中的第一座凉亭,坐落在内坑村村尾,北向是座大山,大山后面便是湖雷镇的水竹自然村。凉亭北面,一条千级石台阶“长岗屻”(“屻”客语读音“引”)直通山顶伯公凹。北面楹联:“冠未弹忙行什么,履当纳小憩何妨”,提醒路过客人前面是村庄了,帽子上的尘埃还未弹干净、鞋子里的垃圾也未倒出,急急忙忙幹什么?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有什么影响呢?休息会儿,弹干净帽子、整理好鞋子再往前走。前面是村庄,衣冠要齐整啊!楹联充分展现平水坑村民礼貌庄重的文化底蕴。凉亭南面楹联:“冠盖往来留客坐,履祺安言祝君行”。提示客人在亭中小憩,恢復体力,準备北上长岗屻,翻越伯公凹。冠履亭建在长岗屻下方,也称下凉亭。长岗屻顶处亦建有一座凉亭,叫上凉亭。上凉亭为外地人捐建,捐建者一心为善,不留名,也不取亭名。近年村民修建公路,也特別重视保留这座善心人捐建的凉亭,以唤起村民为善不为名。翻过伯公凹,一段下坡山路中有座名曰“最乐亭”的凉亭,可惜近年被人为摧毁。最乐亭楹联“最能解困唯安坐,乐可忘疲且远行”,亦为张笏初所作。另一联“最宜过客行行止,乐有遊人得得来”则为村中名士所作。

长途跋涉的路人坐在亭里小休,沐浴清凉的山风、欣赏佳联美诗:“几树蝉声噪日斜,炊烟四起野人家。老渔未有钱沽酒,犹自溪头网浪花......”顿时疲倦忘却在九霄云外。

据说,永定峰市汀江河畔渡口有座凉亭,亭内有人题了上联:“鳝长鳅短鳗有耳”,很长时间都没有人对出下联。某一天碰巧有位渔夫经过,看了上联,即脱口而出:“龟圆鳖扁蟹无头”。佩服!真是高手在民间,渔夫维妙维肖地用数种水生动物的名称对出了下联。不知道那座凉亭如今是否仍保存。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大山里人家,难得有亲朋到访。亲朋离別时,一路相送,送客人到村口凉亭,千言万语,依依惜別。每到假期节日,小孩便会相邀结伴,到村口凉亭等候,迎接亲戚、客人到访。亲戚、客人亦会带些糖果分予小孩,俗称“等路”。山路漫漫,旅客担夫坐在凉亭中,习习凉风吹拂,沁人心脾,疲倦顿消。炎炎烈日坐在凉亭中遮阳避暑。狂风雷暴安坐亭中避雨,待雨过天晴再上路。山路中的凉亭,行人担夫的福祉,保存了无数先辈的足迹,见证了无数人间沧桑,是民间文化的宝藏。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文章原载香港《文汇报》

乡愁记忆|大山凉亭话沧桑

制作:吴丽仙 主编: 刘永良 监制: 苏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