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慶不發展雙層公交?

扈煬

重慶是中國交通狀況最差的大城市之一,沒有之二。重慶發展雙層公交可以增加運量,可以緩解交通嚴重不足的狀況。


成都雙層公交車

重慶的鄰居成都,曾經有十幾年時間發展過雙層公交,但在運行中發現,雙層公交由於重心過高,會影響公交車的穩定性,會有一定的風險。特別是雙層公交車在開行過程中,有乘客上下二層,只要公交車剎車,就會造成危險。所以,平原城市成都的雙層公交車在運行了十多年後,被取消。


成都雙層公交車

重慶是山城,道路狀況在中國幾乎是最差的,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要麼就是急彎。如果在重慶發展雙層公交,造成的危險,不比在懸崖邊行車安全。

重慶有人還是明智的,知道重慶的道路在中國最差,雖然重慶人嗜好“跟風”,但也不敢發展“雙層公交”,誰會敢拿自己和大眾的生命開玩笑呢?!

成都雙層公交車


尋常路不尋常

重慶為著名的山城,山高路不平,如果有雙層巴士,那你要這雙層巴士的乘客,不嚇得個半死才怪。我們也相信,敢在崎嶇不平的山城,乘坐雙層巴士的乘客,絕對會有功夫在身的。

重慶位於祖國的西南地區,位於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城市依山而建,立體感十足,巍巍壯觀,重慶為三地城市,建有許多的橋樑相連接,所以重慶也有橋都之稱。



重慶的霧都之稱,如果有雙層巴士,迷路了,也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雖然重慶是山城,但是其上串下跳的輕軌,也不失為一種山城獨特的交通工具。


既是交通在緊張,也只能發展,輕軌,地鐵等省心,省力的交通工具,雙層公交車,在平原城市現在平原城市都逐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更何況是山城重慶,是極其不現實的,也是太危險的交通工具之一。


見解派

為什麼重慶不發展雙層公交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重慶的軌道交通系統是很完善的。

目前通車裡程排在中西部前列,線路基本覆蓋了主城九區(就現在來看,北區要比南區通達程度高很多,輕軌地鐵的線路和站點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便利,軌道交通當然次公交快,所以更加便民。從下面的兩圖也能看出重慶軌道交通的發展。


第二,由於重慶的地形原因

重慶大家都知道是山城,老重慶人都知道重慶是分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上半城就是解放碑,上清寺,較場口,枇杷山,兩路口等區域。而重慶的下半城是像大溪溝,黃花園,李子壩,菜園壩這些地方。而上下半城之間的交通都是爬坡上坎。上半城和下半城都有零零碎碎的平地,如從小什字到較場口那一塊,許多外地人到重慶都覺得在重慶生活很鍛鍊身體,因為一直在爬坡上坎。






作為一個重慶人我感到十分驕傲,相信重慶會發展得越來越好,重慶人民也會越來越幸福。


藝杉育兒

第一,重慶的軌道交通發達,目前通車裡程排在中西部前列,線路基本覆蓋了主城九區(就現在來看,北區要比南區通達程度高很多,不過重慶2020年計劃建成近400公里的軌道交通里程,到時候南北區共同發展)。

第二,重慶是中國著名的山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城,地勢跌宕起伏、很難找到一塊平地。這樣的地勢就造成了重慶道路狹窄,很多地方只能實行單行道,或者是雙向一車道,就導致整個道路給人一種很擁擠的感覺。再加上雙層公交重心偏高,在重慶這種到處都是彎道又狹窄的道路上行駛是十分危險的。

第三,重慶的橋樑較多,從目前來看重慶的跨江大橋,只要一到早晚高峰,肯定是很堵車的,而且重慶的堵車狀況和武漢、成都相比,十分特殊。這兩座城市堵車路段是分散的,每隔幾十公里才會有堵車的路段。而重慶堵車的路段往往是成一個片區,比如內環,經常一睹就是二十多公里,特別是成渝高速出城段(中梁山隧道附近)經常堵車。堵車就更不適合雙層公交車了。而且重慶的隧道很多,有些隧道限高,雙層公交可能還不一定能通過呢,可能哈。


重慶旅遊一點通

重慶以前的公交車現在都慢慢改成一步車了(只一步梯坎),現在這麼多的老年人,雙層車的梯子這麼高,剛剛費力爬上車的上層,氣都還沒有喘過來,又到站了,又要慢慢的下梯子走下來,坐一個車簡直就是在受罪。所以說,不單是重慶,凡是城市公交都不適合雙層車,雙層車只適合跑長途。還有一個原因是重慶的急彎多,立交橋多,種種原因都不適合公交雙層車。


abc的大寫字母是ABC

山高坡陡彎多,雙層客車你來開?


帕瓦落地777

我在重慶呆了四年了,重慶是著名的山城。

到處群山林立,高樓也是此起彼伏啊,公路是特別的窄。

很多公路都沒有非機動車道,八車道很多都沒有。

我經常去成都,那裡的公交車很多都是兩個連城一輛的,特別的長,而重慶從來都沒有。

如果重慶地勢很多拐彎特別急,路也窄,根本不適合做雙層巴士。


洞察歷史思考未來

曾經有,那個時候渝北125列車都是,好像是2003還是多久給取消的。我就喜歡坐最上面的那一層。那時我和姐姐還算得上美女,每次都一起坐車去哥哥家玩。不知道你們還有雙層公交的記憶沒有,還有觀音橋的電動車,一個電線連著公交。那路車叫4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