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害”記憶

記得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在全國開展除四害運動。那可真是轟轟烈烈,全國總動員啊,工農商學兵,老人、成人、孩子兒童,無一不參與進來。所謂“四害”即蒼蠅、老鼠、蚊子和麻雀。

那時筆者還是在校學生 。人手一把蒼蠅拍,課間忙著打蒼蠅。將打死的蒼蠅裝到事先用紙迭成的手工小紙盒中,定時上交。每天都有消滅蒼蠅的數量指標。大家還要抽空到廁所、坑邊、食堂等蒼蠅多的地方尋找機會,以便完成任務。各班級幾乎每天都要評出消滅蒼蠅最多的同學為先進。

消滅老鼠也有指標和評比。以每天上交的老鼠尾巴數量為準。那年代不似如今,農村家庭沒幾家不鬧老鼠的。一是房中都是土地面,便於老鼠打洞;二來各家農戶特別是閒屋中都有老鼠愛吃的糧食、蔬菜及多種食物。老鼠的繁殖能力極強,但卻生性頑劣狡猾,逮老鼠並非易事。每晚在老鼠的必經之地擺放帶有誘餌的捕鼠夾子,多時都有斬獲。有時夜裡全家起來圍打也有成功之例。最有效的還是各家集中放鼠藥,殺傷力較大。不少學生把家裡捕到的老鼠尾巴剪下當作自己的戰利品上交學校。因多人參與並多法齊下,老鼠明顯見少。學生們又把戰場移至地裡,挖鼠倉,灌鼠洞,孩子們以極大興趣遊戲般逼引老鼠出洞。當幾人一小組用棍挑著上栓數十鼠尾的繩串回校時,特有成就感。

幾十年前,一到夏秋季節,不管家裡地裡蚊子總是多得很。蚊子吸人血,一叮一個包,癢的難受。一到夜裡在周圍嗡嗡不停,使人難得入睡,心急起火。但人們對其辦法不多,除拍打外主要是用煙火燻。那時多用玉米鬚毛搓成“火繩”點燃,燻蚊效果不錯。也有用“臭皮蒿”點燃以味和煙燻嗆。此外主要是號召人人動手清除骯髒的蚊子孳生地。

對於麻雀,人們對付的辦法也不多。鑑於其罪過主要是糟蹋糧食,當時主要是採取驅趕的方法。派人在穀子地裡值班,扎草人或以鑼鼓銅鑔、哨子發聲轟趕。但趕走不等於除,過一會兒或第二天又來了。當年除掉麻雀的辦法主要有彈弓、火槍打,在房簷掏其卵和幼鳥以及在空(雪)地支篩子放食餌誘捕等。過了些年,考慮麻雀有消滅害蟲的功能,因“功大於過”而被排除四害之列,其在四害位置被臭蟲頂替。現時按生態環境出發,麻雀還被列為被保護對象。

當年“除四害”確有實效,一個時期內四害確實明顯減少,有其積極意義。但以此作為運動,也確有考慮不周和過分之處。保持自然生態平衡,要依靠高科技,持之以衡。簡單化、一刀切、大呼隆都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