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難忘鮁魚食

鮁魚食,一種體長10釐米的銀色小魚,大連人也叫它晴天爛。後來才才知道它的學名叫鯷(ti)魚。它是東海黃海渤海魚類資源最多的魚種。每當新鮮的鮁魚食上市時,都要時不時地買點回家燉一燉,不是因為好吃,就是為了尋找曾經的記憶。


「記憶」難忘鮁魚食

那還是上世紀60~70年代,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老家是農村,依山傍海。那時的鄉下人,吃了整整一個冬天的蘿蔔白菜,嘴裡早就淡出鳥來了,迫切需要換換口味,改善改善伙食了。
「記憶」難忘鮁魚食

每到清明過後人們就到處打聽,附近海邊哪裡上鮁魚食了。老家雖然離海很近,但不知為什麼,村裡的漁民不打這種小魚。想吃,一般都要到十幾裡地的外村去買。當得知最早的鮁魚食訊息後,十里八鄉的人們就會掘著挑筐(一種用棉槐條編成的圓形筐)去買魚(人多魚少,常常空手而歸)。當時我還小,都是哥哥姐姐們去挑魚。
「記憶」難忘鮁魚食

挑著一擔鮮魚回家後,一定要先燉上一鍋。到自家的菜園裡拔棵越冬的大蔥,在花椒樹上採幾支花椒葉。柴火大鍋,大蔥爆鍋,放上花椒葉入味,鍋邊貼上大餅子。那個香啊!那個好吃啊!就別提了。感覺除了過年的大餐,這就是人間美味了。剩下的鮁魚食用粗鹽醃過後曬乾成鹹魚,留著熥著吃。


「記憶」難忘鮁魚食

幾十年了,每當新鮮鮁魚食上市時,都要吃幾次這種小魚。可是再也吃不到過去那種感覺了。是因為家裡沒有柴火大鍋?還是沒有花椒葉?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
「記憶」難忘鮁魚食

「記憶」難忘鮁魚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