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坟墓被掘开,竟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为何专家却连连摇头

李鸿章坟墓被掘开,竟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为何专家却连连摇头

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谱名章铜。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秀才。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为世所传诵。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应顺天府乡试,考中84名举人,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同年与周氏完婚。

李鸿章坟墓被掘开,竟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为何专家却连连摇头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报国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栖居所。面对内忧外患,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曾国藩步亭林以自喻。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氏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见期望之殷。

清朝末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为窝囊的一个历史时期,慈禧太后掌权之后,清朝可以说是江河日下,但是朝廷内还是有几个能臣的,只不过受困于历史环境,无法有扭转乾坤的作为。而我们要说的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对李鸿章这个人的评价十分复杂,他一生之中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也因此背负骂名。但其实,李鸿章本来不用担负这些的,在《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代表是一个亲王,李鸿章对他说,“王爷,您还年轻,这种事情就让老臣来吧”,于是,李鸿章就成了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卖国贼。签订仪式之后,李鸿章回到家中就口吐黑血,一病不起。这场大病也带走了李鸿章,他最终死于一九零一年的十一月,被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李鸿章坟墓被掘开,竟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为何专家却连连摇头

慈禧太后拨款五千两白银给李鸿章置办丧事,李鸿章被葬在东郊,他的坟墓一共修了一年四个月才完成。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李鸿章的墓被民众掘开。李鸿章墓穴的封砖都是用的进口的,所以非常结实,人们刚开始用农具砸,没什么反应。又用炸药炸,也没能炸开。最后是用掘土的方式在墓穴旁打了一个地洞,从墓穴的下方钻了进去。墓室之中有两口棺材,分别是李鸿章和他的妻子的。墓室中并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李鸿章的妻子的棺材被揭开之后,其中并没有什么宝贝,只有一条慈禧太后赐给李鸿章妻子陪葬的经被。失望的人们又打开了李鸿章的棺材,结果也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

最后,人们在墓室中找到了一个装饰精美的箱子,怀着最后希望的人们撬开了箱子,箱子里面赫然是两块闪闪发光的金砖,足足有三十多斤。结果,人们把金砖拿给文物专家看之后,专家说这就是铜砖而已,并不是金子。李鸿章的坟墓被挖之后,尸体也被拖出来游街了,直到骨骼四散不知丢落何处才作罢。后来到了二零零二年,李鸿章的坟墓上被地方政府重新整修,这位晚清名臣终于可以安息了

李鸿章坟墓被掘开,竟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为何专家却连连摇头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李鸿章坟墓被掘开,竟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为何专家却连连摇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