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小故事,來解釋什麼是區塊鏈

講個小故事,來解釋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和騎車的人

早在2016年的時候,包括摩根大通、高盛集團、納斯達克等在內的國際金融巨頭都表達了各自對區塊鏈技術的熱衷,時至今日,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風口,至少在中國是這樣,無數的資本和創業者紛紛開始扎進這個領域。這個讓國際金融巨頭、無數創業者為之瘋狂的區塊鏈技術,又被稱作是分佈式賬本,那要如何理解分佈式賬本這個解釋呢?我們不妨從一個簡單的故事開始說起。

在納斯達克尚未出現之前,人們騎著自行車馱著裝滿債券的包裹,在華爾街騎來騎去,目的則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結算,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業務也就越來越多,靠自行車馱運已經忙不過來了。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華爾街每週只交易4天,每天交易4個小時,其目的就是為了能讓清算的速度跟上交易量。

講個小故事,來解釋什麼是區塊鏈

長此以往,大家逐漸開始意識到這樣發展下去,肯定不是長久之計,畢竟自行車跑得速度永遠跟不上的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了DTC(美國存管信託公司)清算系統,這個系統所採取的方式就是所有的交易都要在系統之內進行,經紀人也要納入這個系統。到現在這個系統仍然被納斯達克所採用。

但是儘管有了這個系統,但是本質上只是將自行車換成了運行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或者在小說裡看到,一個國家的君主去世之後,往往會使得這個國家陷入混亂,甚至到最後崩潰,問題的根源就出在中央集權這種系統是沒有辦法長期存在的。當交易量和經紀人足夠多的時候,這個系統仍然會存在癱瘓甚至是崩盤的風險。

講個小故事,來解釋什麼是區塊鏈

於是就有人思考,自治、分佈式的系統會不會好一點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區塊鏈就是這麼一個分佈式的賬本,在每一個節點都可以看到總賬並且可以去維護,但就是不能篡改賬本,除非你掌握了超過51%的節點,但這幾乎是做不到的。

講個小故事,來解釋什麼是區塊鏈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加入在你們家裡有一本賬本,你的父母把它交給你讓你來記賬。要是在以前,就是父母把他們的工資交給你,然後你記錄在賬本上。但是問題來了,萬一中間你貪吃,想買一點零食,可能賬本的記錄會少一些錢。但是有了分佈式賬本之後,這種情況就不會出現了,因為在你記錄的時候,你的父母也在記錄,他們都能看到總的賬目,但是你們都沒有辦法修改。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其本身是由一系列使用密碼學而產生的相互關聯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之中都包含了多條有效確認的網絡交易信息。

講個小故事,來解釋什麼是區塊鏈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既然我們說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那到底什麼是

中心化呢,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你要在淘寶上買一件衣服,我們仔細想一下整個交易的流程。首先你在網上下單之後,通過支付寶進行付款,這個時候,錢還沒有到賣家手裡,而是在支付寶這個第三方的交易軟件裡。其次,當支付寶收到你的錢之後,就會通知賣家進行發貨,第三,當你收到貨之後,覺得滿意,然後確認收貨,最後你收到貨之後,支付寶收到你的反饋開始同時賣家,並將錢轉給賣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儘管是我們和賣家在打交道,但是雙方都圍著支付寶這麼一個第三方的支付工具。一旦支付寶出現了問題,那麼正在進行的交易就會被終止,甚至買賣雙方還會陷入糾纏不清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