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冷”到“接地氣”,科技類節目進階式發展,未來有望成為“綜藝富礦”

从“高冷”到“接地气”,科技类节目进阶式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综艺富矿”

文丨熊二

來源丨金牌輿情官

自去年起,科技類節目扎堆出現,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央視一口氣推出10檔科技類節目,湖南衛視2檔,北京、江蘇、深圳、湖北衛視各一檔,優酷也領一檔,但大多收視低迷,無論是《極客出發》、《加油!向未來》,還是湖南衛視《我是未來》,均未破1,叫好卻沒能叫座,科技類節目整體表現不佳。

从“高冷”到“接地气”,科技类节目进阶式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综艺富矿”

與2017年相比,科技類綜藝節目再添新形式,硬科學在熒屏綜藝比重加大。作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大力倡導的類型,不管是衛視端口,還是視頻端口,都在持續深耕科技類節目。觀察2018年至今的科技類節目,我們不難看到,這類節目從“高冷”到“接地氣”的變化,同時口碑和話題度也呈現進階狀態。

接地氣與高大上兩不誤

加段子、加故事、搞融合,如今的科技節目除了展示科技之外,也在提升可看性、趣味性上做出了不少的努力,畢竟具有人情味與觀賞度的節目更能打動觀眾的心。

山東衛視出品《奇蹟時刻》將魔術與科學進行深度融合,提高了節目的可看性;第二季《極客出發》通過講述高學歷主持人加段子手撒貝寧與學霸們的科技故事,提升了節目的趣味性;《加油!向未來》通過嘉賓的親自參與節目遊戲中給觀眾解釋難懂的科學原理,化高冷科技為電視語言,科學知識“走下神壇”,更易受觀眾接受。

从“高冷”到“接地气”,科技类节目进阶式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综艺富矿”

熒屏科技類節目拋棄了早期單一的知識普及和科學實驗的節目形式,融入真人秀、脫口秀、益智競技等綜藝元素,節目形態更加豐滿多樣,科技不再高冷,內容也更走心,提升了節目的發展空間。

明星開道,提升節目趣味性

从“高冷”到“接地气”,科技类节目进阶式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综艺富矿”

對綜藝節目來說,娛樂性或才是其根本屬性,而另一方面科技節目又要求其必須保障真實性、嚴謹性,如何平衡兩者便是在眾多同類型節目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一味地追求“科學性”在某種程度上,或許就是將觀眾拒之門外。像《我是未來》中關於AI、基因解碼、腔內介入影像等話題晦澀難懂,難以吸引觀眾。

跳出棚內錄製,由展示到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科技類節目早已跳脫出棚內綜藝的簡單概念,出現了戶外、紀錄片等多種節目形式。

原定於今年三四季度登陸東方衛視的真人秀《火星計劃》,是全球首部宇宙探索真人秀,將搭載好萊塢級的製作和創意,展現人類從探索宇宙到2033年登陸火星的全過程。《火星計劃》開啟“真人秀+紀錄片+硬科幻”的全新模式,跳出棚內錄製的限制,從單一展示科技到多角度體驗,將結合紀實與虛構,擺脫當前市場中一味引進、抄襲的模式。

从“高冷”到“接地气”,科技类节目进阶式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综艺富矿”

此外,強互動也將成為這類節目的重要趨勢之一。《我是未來》給500名現場觀眾每人戴上監測心率的手環,節目通過收集觀眾的心跳頻率來評判兩隊的勝負;《未來架構師》設置了彈幕環節以及“快問快答”環節,給予觀眾現場提問的權利;由關曉彤領銜加盟的遊戲類微綜藝《王牌大救星》融入了國際領先的全景技術與浸入式科技,玩家可以參與體驗,並且根據玩家的不同選擇會有不同結果導向。

觀眾不再只是旁觀者,能夠切實參與到節目過程中,提升了觀眾對節目的體驗感。

政策+綜藝現狀,科技類節目引領綜藝熱潮

與歐美、日本等國家成熟的科技節目相比,我國尚處在探索的開啟階段,但在“鼓勵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的政策扶持下,以及熒屏對“泛娛樂化”的抑制,科技類節目因其題材“絕對安全”、市場潛力大,已逐漸成為綜藝創作的“富礦”。

當前,娛樂類綜藝漸趨飽和,以選秀類、音樂類節目為例,常年沿襲舊套路,多重複、抄襲甚至照搬創意,只能靠八卦與噱頭來博關注,同質化問題凸顯,觀眾出現審美疲勞。節目創新愈難,爆款難出,觀眾文化審美需求也陡增,要求節目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備,科技類綜藝應運而生。

自身來說,科技類節目不斷適應市場需求,走下“神壇”與觀眾近距離接觸,通過創新節目形式,增加節目趣味性與觀賞度,明星流量效應加持,不斷嘗試全新模式,未來有望成為“綜藝富礦”。

从“高冷”到“接地气”,科技类节目进阶式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综艺富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