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莊子》中的這個故事,可少走10年彎路

悟透《莊子》中的這個故事,可少走10年彎路

一部洋洋灑灑的《莊子》可以說處處充滿著睿智的故事,本文準備介紹的即是其中之一。悟透了這個故事,我們或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這是一個講國王與廚師的故事。

廚師姓丁,所以在古代人們都會親切的稱他為“廚師丁”,這位廚師丁很了不起,他有一門絕技就是殺牛。據說他在殺一頭牛時,每次將刀劃過牛的瞬間,都有某種音律產生,這些“希希嚯嚯”的音節最後竟然還能變成一組組舞曲,非常有節奏感。

國王看到廚師丁殺牛的技藝這麼高超,實在忍不住就問他:“我說老丁啊,你這水平也太高了吧?殺牛怎麼能殺到這種水平呢?”

聽到國王問話後,廚師丁趕緊放下手中的刀,慢慢說道:

“陛下你是有所不知啊。我這不是水平高,我可是在用道殺牛啊。想當初我剛開始殺牛的時候,我還看到的是一整頭牛;三年之後我已經看不到一整頭牛啦。而到了今天,我已經不需要用眼睛看了,靠感覺就可以開始動刀。”

這位廚師丁越說越興奮,又開始與其他廚師比較起來:

“一位好廚師至少每年就要換一把刀,因為他是靠割肉來殺牛的;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總是會砍到骨頭。但是我廚師丁這把刀可是整整用了19年,殺了上千頭牛,刀刃卻像剛磨過一樣。”

悟透《莊子》中的這個故事,可少走10年彎路

牛的骨節處有縫隙,刀刃卻很薄,拿薄薄的刀刃去對付牛骨節,自然可以做到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了。

這就是成語“庖丁解牛”的故事由來。

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或者矛盾就像是這個故事裡的牛一樣,經常會讓我們無所適從,不知道從何處入手。能屈能伸的人也許會懂得以柔克剛,用“割”的手法慢慢把生活中的難題解決了;但很多固執蠻幹的人也許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硬上。幾番折騰下來,也許問題沒解決,自己反倒是洩了氣。

那麼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何不向這位廚師丁學習學習?從問題的縫隙中切入,不用蠻幹,不用硬上,多分析研究,只有以最科學省力的方法解決問題,才能少走不必要的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