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0名傷兵!《日內瓦公約》背後的故事, 獻給心存善念的人們!

戰爭電影中,經常看到士兵被俘後要求對方遵守《日內瓦公約》的約定,給予戰俘身份,給予應有的人道主義待遇。

當然,喪失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總是公然違背這一公約。而我們,卻不忘記優待俘虜的承諾,讓人頗不解恨!每當這時,手撕鬼子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麼,《日內瓦公約》是什麼?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45000名傷兵!《日內瓦公約》背後的故事, 獻給心存善念的人們!

《日內瓦公約》的本質是人道主義精神。包含了從1864-1949年在瑞士日內瓦簽署的四份國際公約。

說到日內瓦公約,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亨利·杜南,日內瓦公約的發起者,也是國際紅十字會的創始人。這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心存善念的人!

45000名傷兵!《日內瓦公約》背後的故事, 獻給心存善念的人們!

亨利·杜南與國際紅十字

1828年,亨利·杜南出生在瑞士日內瓦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父親是個銀行家,同時管理著孤兒院,母親是個虔誠的教徒。杜南從小便目睹父母救助貧民窟裡艱難度日的人們,並被這人間苦難深深觸動,立志做一個的人道主義者。

1859年,杜南已是一名挺不錯的商人。在一次拜見法國國王的旅途中,他經過意大利的索爾弗利諾,目睹了法意奧之間慘烈的戰爭。戰鬥十分殘酷,漫天的炮火下,45000多名傷兵被遺棄在戰場上,慘叫哀嚎,猶如人間地獄。杜南組織人手,冒著炮火,救助了4000多名傷兵。

回到家後,深受刺激的杜南撰寫了著名的《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他在書中回顧了戰爭的殘酷,以及渴望救助傷員,但又力不從心的遺憾和無助。他在書中提出無論戰爭如何,都應該對喪失戰鬥力的傷兵進行人道主義救護。各國應該達成共識,成立志願中立的傷兵救護組織,以拯救戰爭中無助的傷者。

45000名傷兵!《日內瓦公約》背後的故事, 獻給心存善念的人們!

杜南的書感動了雨果、狄更斯、拿破崙三世、南丁格爾等一大批著名人士,開啟了人類對生存底線的思考。1863年,日內瓦公共福利會決定把杜南的渴望變成現實,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在瑞士日內瓦成立。

1864年,瑞士、法國、荷蘭等12個國家聯合召開會議,通過了日內瓦第1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

45000名傷兵!《日內瓦公約》背後的故事, 獻給心存善念的人們!

瑞士日內瓦紅十字總部

後來,日內瓦公約經過幾次修訂擴充,又增加了:

《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等3份公約。

1950年,由61個國家簽訂的《日內瓦四公約》正式生效,至今己有196個國家和地區加入該公約。人道主義的花朵終於開遍了全球。

1901年,杜南獲諾貝爾和平獎,得到10.4萬瑞士法郎的獎金,但他一直未動。1910年,82歲的杜南逝世,他把大部分獎金捐贈給了慈善團體。1948年,國際紅十字會將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以紀念這位偉大的人。 

45000名傷兵!《日內瓦公約》背後的故事, 獻給心存善念的人們!

杜南發起的日內瓦公約和國際紅十字會,保護了在戰爭中需要救護的人們,讓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戰爭不可避免,但人道主義精神穿越戰爭,永遠不滅!感謝心存善念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