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的汉唐岁月

汉唐之前,楼兰就在那里了,但进入汉唐的记载,却始于汉武帝时代张骞出使西域所携返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保留在《史记·大宛列传》里,大宛“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东有于阗(tián),“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盐泽即罗布泊。

楼兰古国的汉唐岁月

罗布泊

汉昭帝时,楼兰与汉朝的关系更加密切,改国名为“鄯善”,还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成了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这是“鄯”字的诞生日。按《说文解字》,鄯从邑从善。从“邑”,表名该字与行政和治理有关;从“善”,表明与美好、吉祥有关。其王都扞泥城,去阳关1600里,去长安6100里。户1571,人口14100,胜兵2920人。官吏有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距西域都护治所1785里。土地为沙卤地,可用于耕作的田地很少,粮食仰赖他国。鄯善国出产美玉,此地多芦苇、红柳、胡杨、芨芨草等植物。牧民逐水草而居,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这些情况,都记在班固的《汉书·西域传》里。可见,当时的楼兰,人口和开发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严格约束。

楼兰古国的汉唐岁月

楼兰三间房遗址

汉时的楼兰国,作为西域三十六国当中的强者,一度周旋于匈奴和中原之间,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感慕于朝廷的怀柔,艰难而巧妙地维持着这种平衡,希图立于不败之地。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设西域长史治所。从两汉到魏晋的几百年,楼兰始终是通达西域的枢纽,古丝绸之路即从此地分为南、北两道。

楼兰古国的汉唐岁月

楼兰佛塔

南北朝时,中国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时代,各个区域性政权多无暇顾及西域。中原战乱,楼兰也在风雨飘摇中。公元445年,北魏太武帝派兵攻袭鄯善,真达王自缚出降,被押往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魏帝封真达王为平西将军、鄯善王等名号,许其归国自治。448年,封交趾公韩拔为征西将军、鄯善王,正式设置郡县。之后,鄯善故地先后被柔然、高车、吐谷浑所占,民众流离失所。524年,鄯善遗民首领安末深盘迁居且末,并向南朝梁遣使纳献。542年,鄯善王兄鄯朱那率众归附西魏。唐初,据敦煌文书《沙州图经》等记载,祖籍楼兰移居伊州(今哈密)的鄯伏陀,曾经率领族人重返楼兰,短暂居住。

楼兰古国的汉唐岁月

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

在当时西行求法的高僧笔下,也留下了关于鄯善的相关记载。东晋法显在其口述自传中,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毡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复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在汉唐时期大发展的佛教史上,楼兰和鄯善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和见证者。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刘晓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