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因為玉是稀有物,珍貴物,因此玉一直是地位、品行的象徵,所以古人用玉製作了很多相關的用品,這些用品,分門別類,各有名號,又都屬玉製品,在造字時均歸玉部。今天解說這6個玉部的漢字,多是玉製的器物,分別如下: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今天要解說的6個漢字)

1、琬。讀作wǎn。《說文解字》釋作:“圭有琬者。”那麼,要了解“琬”是什麼,就得先了解“圭”和“宛”,圭在《說文》中解釋為“瑞玉也。上圜下方。”是玉的一種,但這仍然模糊,下面跟了很多補充“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從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從玉。”圭的種類很多,那麼各種圭分別在什麼時候什麼人使用呢,有個表格可以看清楚一些。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各種圭的用途)

一般意義下的圭是圖中這樣的形狀: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一般的圭與琬的區別)

“宛”呢,《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屈草自覆也。”就是一個人覺得冷,或者生病了,拉點草自己蓋住自己,如果看字形,就是一個人在晚上(夕)呆在房子(寶蓋頭)裡,蜷縮著身體,不能入睡,或者是太冷(所以拉草來蓋),或者是生病,總之是有心事、輾轉難眠。引申為宛轉、彎曲、圓轉。那麼琬的意思也就基本清楚了,就是圭的一種,頭部是圓轉的,大致如上圖中的樣子。“琬”的小篆寫法如圖: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琬的字形)

“琬”也是圭的一種,有人在界定“琬”時,直接認為它是圭,這個是個很專業的話題,我們不做玉器研究,暫時放在這裡。

2、璋。讀作zhāng。《說文解字》釋作:“剡上為圭,半圭為璋。”圭的一半長短叫“璋”,圭的上半部截去叫做“璋”,“璋”的長短大小也跟使用的場合不同而改變。《考工記.玉人》中記載:“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那為什麼字上配了一個“章”呢?來看“章”的意思,章的意思是:“樂竟謂一章”,從音從十,音是音樂的意思,十是數字的終了,就是音樂終了就算一“章”,或者說是一段音樂叫一章,因此,“璋”就是截斷了的圭叫做“璋”,或者是一段圭叫做“璋”。關於“璋”,《詩經》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意項,後來還經常用,就是“弄璋”。

中國民間後來把生下男孩子就稱為“弄璋之喜”, 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 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璋是玉;瓦是紡車上的零件稱“紡磚”。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實際上是重男輕女的說法。“寢床弄璋”、“寢地弄瓦”的區別在民國時代仍變相存在。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曾揭露和批判過這種重男輕女的做法:生個兒子,便當作寶貝,放在床上,給他穿上好衣裳,手裡拿塊玉(璋)玩玩;生個女兒,便只能丟在地上,給她一片瓦(紡磚)弄弄。當然,弄璋是希望這個男孩子品行象玉一樣,而弄瓦是為了讓這個女孩子在女紅方面有特長。另外,“璋”的體制相對短小一些,適合小孩子玩耍也有可能。璋的小篆如圖: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璋的小篆)

3、琰。讀作yǎn。《說文解字》解釋作:“璧上起美色也”。璧前面說過就是美玉,而璧上有漂亮的花紋才叫做“琰”,這是一種漂亮的“璧”。炎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火光上也”。就是火炎上部的光亮部分,那加到玉部之後,就是玉璧上有像火光一樣的花紋(比較漂亮、美好)的叫做“琰”。炎和琰的字形演變如圖: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炎與琰的字形)

我們看清代篆刻家裡有一個鄧石如,很有名,他原名就叫琰,後為為了避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的諱,以字行,石如是他的字,顯然,給他起名字的人是希望他有美玉一樣的品格的,實際上,他也的確如此,他的品行,以及他的書法篆刻,都讓人讚歎。

4、玠。讀作jiè。《說文解字》解釋說:“大圭也。”顯然,也是圭的一種,而且是大個頭的圭。可是為什麼是“介”呢?瞭解一個介,介,《說文》釋作:“介,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裡說,介是“象人著甲形。”如圖: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介及玠的字形)

顯然,介的字形是古代武士身穿鎧甲的形狀。古代武士的鎧甲是一片片皮革綴成,所以字形上是一點一點連續的,因為鎧甲是硬的,所以甲蟲的甲也叫做“介殼”,人身上長的硬痂也叫“疥”。同時,在古時,“介”與“個”是同樣的讀音,這才有了後來的《左傳》裡的“亦有一介行李告於寡君”,有了《滕王閣序》裡的“一介書生”。因為與個通,所以“介”,也有“完整,大個”的意思,同時,武士一般也是個子頭的,強壯的人,那麼完整,大個頭的圭就叫做玠圭,就是“玠”。

5、瑒。讀作chàng。亦讀作yáng,還讀作dàng。《說文解字》中解釋的意義是:“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也。”此時讀作chàng,就是圭的一種,是古代用於宗廟祭祀的帶瓚的圭。昜,我們解釋過,就是太陽高高掛在天上的意思,因此,這種玉就是祭祀神明用的,用途很清楚。“瓚”我們也解釋過,就是不純的玉,那麼瑒這種禮器就是專門祭祀宗廟的、質地不純的、大小達到一尺二寸的圭。有朋友會問,既是禮器為什麼不用高純度的玉,而用瑒,因為是祭祀宗廟,而不是祭祀天神或地神,所以規格稍下一些。

這個字也讀yáng。專門祀天的玉,依照用途不同,想必這種玉的純度就相對高一些了。同時也是一種花的名字。江南產,小白花,春開,極香,稱瑒花。

這個字也讀作dàng。讀這個音時,通另一個字“璗”,是指象玉一樣純度的金子。“瑒”的小篆寫法如圖: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瑒的小篆)

6、瓛。讀作huán。也讀作yè。也讀作yǎn。《說文解字》解釋作:“桓圭。公所執。”顯然,這又是一種圭的名字,古代帝王與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於朝聘時各執玉圭以為信符,圭有多種(如上表所示),表不同的爵秩等級,“桓圭”為公爵所執。《周禮·春官·大宗伯》:“公執桓圭。” 鄭玄 注:“桓圭,蓋亦以桓為瑑飾,圭長九寸。”桓的本義是大柱子,這裡表示地位尊嚴。比如《琅琊榜》中,謝玉府前就寫“國之柱石”,意思也是這個。“公”,據段注:“公,二王之後及王之上公”,也就是說,只有這些人可以執“瓛”這種圭參與各種儀式。除了“玉”部的“獻”是什麼意思呢?看字形:

學漢字:生男孩子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獻與瓛的字形)

《說文》解說:“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按通俗的理解就是宗廟裡的狗,其中肥的宰殺後做成肉湯叫“獻”,看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個“鬳”,加一個“犬”,所謂的“鬳”就是一種煮食用的器具,在裡面煮狗肉叫“獻”,“獻”的本義就是狗肉做成的肉湯。“肥狗”跟“公”的地位有類比,所以可以簡單的記下來:只有公才能執的圭,叫“瓛”。形狀跟圭一樣,長度為9寸。

這個字也讀yè。意思是馬嚼子,俗名叫排沫。這個字還讀yǎn。意思是一種玉器,也叫玉甑,專門用於蒸飯的器具。

(【說文解字】之19,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