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为什么要交换裤子?

yy灰

您好,我是娱乐号博主:大风仓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码字不易,大家记得给个赞,耶!

在《唐山大地震》里,冯小刚用力过猛,导致影片过于煽情,失去真实的触感。《一九四二》可以说是,冯对《唐山大地震》的修正。在多次的访谈中,他也说到,《一九四二》的表演被刻意冷静处理,在无数可以煽情的地方,观众体会不到多少煽情的元素。无论在剧情还是在表演上,都显得非常克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九四二》有一种纪录片的气质。展现着饥荒的年代里,社会两极不同的面貌。

1,大事与小事

为什么中国人吃的东西花样这么多?从动物到植物,几乎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能够上得了中国人的餐桌。冯小刚在《锵锵三人行》里,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是逃荒闹的。逃荒者,见到任何能吃的都吃,就像李时珍一样,遍尝天下,无物不用。

《一九四二》在展现“吃”的方面,很多地方都用了明显的特写,地主家的包子、碾碎的树皮、蒋介石剥的鸡蛋、马厨师做的鱼。李安的《饮食男女》在这一方面也是力度十足。不同之处在于,《饮食男女》中的食物更多象征着男女的情欲,《一九四二》则毫无疑问地指向了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吃”这件小事。

河南主席李培基在蒋介石的餐桌上,听到秘书给蒋的报告,选择隐瞒河南饥荒,他认为“委员长所要处理的事情,都比河南的饥荒大”。这些“大事”远远比饿死一些老百姓要重要。片中蒋介石问秘书甘地饿了几天,秘书答“七天”。与之相对,荒谬的是,甘地一个人饿七天,把整个印度都团结在了一起;中国三千万人饿几百天,国家还是支离破碎。这些大人物或者大事件,在所有当政者的思维里,永远是具有最优先级的,优先调查,优先处理。

“大事”是波浪,“小事”才是暗流。国民党政府不顾老百姓吃饭这件小事,老百姓也就不管国民党统治这件大事。“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温温的这句话,国民党没做到,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到。

2,生存与道德

仓禀实而知廉耻,仓禀不实则廉耻扫地。社会道德的存在基础是每个人都能解决自己的温饱,日本人知道,利用这一点,中国的灾民能够帮助日军打国民党,另一边李培基则说这不可能。

中国人是被道德过分绑架的一个民族,吃饭的问题一直难登大雅之堂,自古,诞生了一大堆哲学家、思想家、blablabla家,却极少有钻研于经济、物产的大家。

中国所有的朝代都是以饥饿开始,也以饥饿结束。无论道德约束多么成功,最后都得面临一个问题:怎么喂饱老百姓。

那些道德约束,在《一九四二》里面显得异常可笑。“瞎鹿”的媳妇为了一块饼干就愿意和“栓柱”睡,在她还没有很饿的时候,少东家甚至强迫都无法得逞。而后,她又为了把自己卖了,和“栓柱”成婚,成功完睡。之前,他还为了把自己卖出去,高高兴兴地穿着出嫁的衣服站到人群当中。为了吃饭,人类道德最底线的性羞耻荡然无存,孰轻孰重,在《一九四二》仿佛看到了答案。但,狡猾的冯小刚,却用栓柱这一角色将了观众一军,栓柱在面对馒头和“女儿”的风车选择中,坚持了后者,换来了死亡。全片如此的基调下,这样的人物结局真让人怀疑是否是广电插手。

3,历史与真实

我们已经知道,1942的饥荒是被忽略的一段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历史选择了遗忘。历史到底记住了什么,遗忘了什么,谁让历史记住了什么,遗忘了什么。这些,我们都很难给出答案。

《一九四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历史和政府一样,都不应该值得信任。

4,绝望与希望

中国人恐怕是在面对灾难面前,最能忍的一个民族了。

无数层的道德约束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养育了天生的奴性:一大帮人愿意去抢同是平民的东家,却在一堆人聚在一起的时候,面对极少的官兵就哑然失声。有的时候,真的难以想象,中国人到底能够忍到什么程度。有个强人让我们钻他的裤裆,我们就会想起典范韩信,却少有人道一声:去你妈的。

就像绝望如《一九四二》,也还保留了一丝温暖的希望。东家一家都吃不上饭了,儿媳妇生个孙子,他表现出了逃荒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兴。他抱着孙子前往陕西,在最后没注意活活把他憋死,按道理绝望如此,自行了断亦属正常,但他还是活了下来,并牵着路上认识的小女孩成功躲过了这场灾荒。可以说,《一九四二》取名《活着》更恰当。


大风仓




在电影《一九四二》中,为了让孩子活下去,瞎鹿媳妇花枝嫁给了栓柱;之后又是为了他们活下去,自愿卖身换四升小米。而交换裤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自己的裤子比栓柱的裤子好,反正自己要跟别人走了,没必要穿着好裤子离开,还不如跟栓柱换一下。
第二点、前面提到的,希望栓柱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毕竟瞎鹿媳妇


花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第三点、希望栓柱能好好活着,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得到他的照顾,孩子才可以活下去!


风中有我

我觉得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才是他最好的电影,比去年的《芳华》更有历史厚重感,像这样的题材,其他的导演几乎都没有触碰过,也不敢触碰,就凭这一点,我就觉得冯小刚是现在伟大的导演之一。我强烈建议朋友们抽空去看一下,我相信您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一定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的。

先来回顾一下剧情:当时徐帆饰演的花枝要把自己给卖了,在卖自己之前,她把自己先嫁给了栓柱,说他们俩成了婚,让栓柱也好歹算是娶了个媳妇。然后花枝领着俩孩子跟栓柱说:“把我卖了,你们就有得吃了,在怎么着你都不能把他们俩再给卖了”。后来在一个刮着寒风的芦苇荡里头,花枝对栓柱说“我这条棉裤比你那条棉裤囫囵点,咱俩换换”,于是两个人在寒风里光着屁股换了棉裤。

至于电影中栓柱和花枝为什么要交换裤子,冯小刚在高晓松的访谈节目《晓说》中,曾讲到了这一段。他说这个情节就是为了增加一些现实的残酷,但是在这残酷里面又要生出一点点暖意。冯小刚还说他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对某一些人来说,他们就会觉得很廉价。

对这个情节的处理,还是比较认同冯小刚导演的,当时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无比感动与感慨,那个处境下的人生活太难了,花枝在这个时候还能为其他人着想,真是伟大!记得当时电影院里放到这一段时,我旁边的一个老太太都哭出了声,这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没有经历过大饥荒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