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現代農業+旅遊產業 鼓起村民“錢袋子”

阆中:现代农业+旅游产业 鼓起村民“钱袋子”

5月24日,全省貧困縣摘帽和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在閬中召開。包括省級相關部門、21個市(州)以及30個擬摘帽縣相關負責人在內的百餘名參會人員,通過實地參觀、入戶調查等形式,對閬中市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觀摩。通過深入瞭解,閬中市產業扶貧方面的經驗做法受到與會人員的肯定與好評。

全域旅遊 帶動鄉村振興

近段時間,閬中市棗碧鄉楊家河村的“劃竹筏遊山水”旅遊項目火遍了朋友圈,小小竹筏不僅撬開了當地鄉村旅遊的大門,還為該村脫貧增添了內生動力。

據悉,楊家河村本身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但一直以來發展滯後。在閬中“旅遊+扶貧”模式的驅動下,經過研判,當地政府決定依託楊家河的旅遊資源,先後搞起了竹筏漂流、農事體驗等旅遊活動,積極融入閬中“半小時鄉村旅遊圈”。

同時,村裡還成立了香桃專業合作社,開設了多家農家樂,助推貧困戶精準脫貧。截至目前,楊家河村已有59戶貧困戶脫貧,2018年全村將整村出列。

“下一步我們將在旅遊內涵打造方面下功夫,讓遊客來了之後有耍頭、有看頭,能夠留得住。”棗碧鄉鄉長秦洪波介紹。

楊家河村的發展模式恰恰是該市“大格局”佈局“大產業”,以全域旅遊帶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閬中市立足旅遊資源稟賦,借力古城旅遊品牌,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助力脫貧摘帽、實現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以閬中古城為核心,該市先後規劃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區、康養文化度假區、風水文化體驗區,啟動建設嘉陵江生態旅遊帶、城郊30分鐘鄉村振興示範帶,著力構建“一核三區兩帶”的全域旅遊格局。

對照此思路,閬中市引進落地了總投資600多億元的閬中賽城、閬中水城、宜華國際康養城等重大文旅項目,輻射和帶動周邊鄉鎮脫貧奔康。同時,採用“政府引領、國企搭臺、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模式,標準化發展鄉村旅遊,推出鄉村旅遊熱點,帶動周邊群眾搭上旅遊脫貧“快車”。

包括楊家河竹筏漂流在內,如今在閬中,以天林鄉五龍村鄉村民宿、天宮鄉天宮院村水果採摘、柏埡鎮鋪埡村桑葚採摘、裕華鎮千佛巖村葡萄採摘、文成鎮大橋村蜜柚品鑑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異常火爆,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同時,也讓“旅遊+扶貧”的路子在該市越走越寬。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閬中全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183萬人次,旅遊收入2.2億元,帶動該市3200餘戶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現代農業 實現農民增收

除了鄉村旅遊扶貧,閬中市還堅持特色產業扶貧思路,通過“引進大企業,建設大園區,帶動大扶貧”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建成一批脫貧奔康產業園,成為了貧困群眾的“錢袋子”。

洪山鎮良善埡村12組貧困戶陳其貴,母親有殘疾,兒子在外讀書,家庭負擔沉重。不能外出打工的陳其貴被推薦到村裡的晚熟柑橘產業園務工,每月務工收入2000餘元。

“能夠在老家賺到錢的同時,還能把年邁的母親也照顧了,不用跑到外邊摸爬滾打,非常好。”陳其貴欣喜地說。

包括良善埡村的晚熟柑橘產業園在內,閬中市先後在江東片區建設了5萬畝脫貧奔康晚熟柑橘產業帶,在江西片區建設1.8萬畝脫貧奔康青花椒產業帶,在江天片區建設6萬畝脫貧奔康休閒農業產業帶,在江北片區建設5萬畝脫貧奔康中藥材產業帶,形成了“東柑、西椒、南果、北藥”的特色產業格局。

與此同時,該市還在大園區周圍佈局小園區,在大產業中間穿插小產業,以此推動扶貧產業集中集約化發展。在貧困村建起的脫貧奔康產業園,為貧困群眾獲得長效收益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5000餘戶群眾因戶制宜發展庭院產業,“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嚐到甜頭。

“始終將產業發展的落腳點聚焦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把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帶動貧困戶增收作為重中之重,結合實際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閬中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朱明章介紹,對有創業意願的群眾,該市積極支持其返租倒包自主發展,投產前獲得勞務費用,投產後按產量獲得返租收入。

對於像陳其貴一樣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該市還鼓勵業主大戶優先吸納他們入園務工。而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則通過土地、政策性扶持資金等入股,按股分紅,確保他們能夠依託園區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不斷優化扶貧舉措,進一步激發脫貧內生動力,閬中的脫貧路徑也折射出該市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決心和力度。今年,閬中市將完成貧困縣摘帽、61個貧困村退出、1.7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的目標任務。

“今年我們總共安排扶貧資金26億元,瞄準貧困縣摘帽、基礎短板、群眾滿意三大目標,下足繡花功夫,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朱明章說。(南充日報 王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