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沫若挖掘的萬曆陵後來怎麼樣了?

孤客生


1955年,北京副市長吳晗與郭沫若起草了一份【關於挖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這份報告遭到一些考古學家的反對,雙方爭執不下,先送到了周總理那裡,最後又讓毛主席裁定,毛主席點了頭,支持方勝利。

1956年,吳晗、郭沫若等人,成立考古委員會,6月定陵挖掘工作開始。因為找不到墓道口,考古隊請了許多民工,明樓被挖了三條約27米深,近百米的探溝。歷時一年多,才打開定陵大門。

有一個年代特色鮮明的記錄片《1958年定陵挖掘紀錄片》,講述的即是這段歷史。地宮全部用青白石砌成的拱券,萬曆皇帝與兩位皇后的棺槨放置在後殿,硃紅色的棺材,屍體已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珍貴織錦。

(1958年定陵挖掘紀錄片,考古學家從棺槨中取出文物)

考古學家從地宮中取出珍貴文物3000多件,本以為永樂年間編撰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正本會在定陵裡面,但卻沒有發現。令人痛心的是,因匆忙打開大門,眾多絲綢字畫迅速氧化,毀損不可挽回。後來是在報告了周總理之後,才下令“全國內不主動發掘皇陵。”


(1958年定陵挖掘紀錄片,定陵的陪葬傭)

1959年9月30日,定陵的文物出土到達最後階段,定陵博物館成立,正式對外開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吳晗被批鬥,後來被關起來,肉體與精神備受折磨,下場悽慘。

而吳晗主持挖掘的定陵再次慘遭厄運,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保存在文物倉庫中的萬曆皇帝和皇后的屍骨被扒出來,扔到博物館前面的廣場上面,人們紛紛用石頭砸向屍骨。屍骨破碎之後,紅衛兵又將之付之一炬,挫骨揚灰。

萬曆皇帝與皇后用的三口硃紅色棺材被扔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因為棺槨的木材是珍貴的楠木,村民們便撿走再用,但詭異的是,凡是撿到棺材的村民都遭遇了不幸。這被認為是萬曆皇帝的詛咒。

(定陵挖掘後萬曆黃帝遺骨)

無論是對定陵、萬曆皇帝來說,還是對郭沫若、吳晗來說,定陵挖掘都是史上的一大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令人震驚。


蔡駿


被郭沫若挖掘後的萬曆陵寢定陵,經過整整一年的發掘,終於看到了夢寐已久的地下玄宮大門的入口處-金剛牆,下圖就是當年拍攝的金剛牆老照片,在人們毫無經驗的撬開了金剛牆的第一塊牆磚的那一刻,宣告中國考古史最慘烈的考古悲劇即將發生了。

當牆磚一塊一塊的去除。地宮的大門慢慢的顯露在人們眼前之時,人們推開了這座已經封閉了幾百年的皇家帝陵的玄宮之門。

但進到了存放萬曆帝棺槨和隨葬品的寢宮時候,令人遺憾的事情發生了,已經失傳的明代皇家織錦在沒有任何技術能力保存的考古隊員的眼前迅速的碳化變黑,最後成為了渣滓。還有一些明代的木俑,也因為沒有經驗能力處理保存而全軍覆沒。全都被糟蹋了,剩下來的只有那些金器和瓷器。

跟讓人扼腕嘆息的還在後面,當這些所剩不多的珍寶和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都需要進一步保護和清理的時候,一場眾所周知的風暴席捲了神州大地,這些正在清理考古工作的專家們被下放勞動,使得這些文物竟然一時間無專業人員的管理保護,就扔在了民房之中,在高潮的事件是在六六年八月份,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萬曆帝和皇后的遺骸,以及畫像等物件,竟然被瘋狂的年輕人拖到了定陵大紅門前面的廣場上,被一把火燒掉並挫骨揚灰,就連珍貴的楠木棺木也被扔進了附近的山溝裡。。。


老豬的碎碎念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考古悲劇就是明定陵事件。



明定陵事件始終繞不過的一個人就是郭沫若,在當時而言,國家的考古技術根本就是一片空白,所以很多人都持有反對意見,但是在郭沫若和吳晗等人的堅持下,最終在1956年由郭沫若帶領考古隊,開始了對明定陵的發掘。



到了1956年的5月,經過了半年的研究開始了動工,之後又經過近一年的挖掘,終於找到了牆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當打開這座封閉了幾百年的墓葬時,隨之而來的便是文物的巨大損失。大量的有機質隨葬品在接觸到了空氣之後迅速產生了黴變板結,許多的珍貴字畫、絲織品瞬間灰飛煙滅。



在歷時兩年的挖掘之後,1958年7月清理工作結束,之後在9月萬曆皇帝的所有陪葬品走出了地宮,而現在定陵的所有文物都是複製品。

之後萬曆帝的金絲楠木棺槨被刀砍斧劈,損壞之後被扔進了深山之中,然而有關人員在去尋找之時已經被附近的村民撿拾一空。



到了1966年的,定陵再次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浩劫,紅衛兵興致勃勃的進入了地宮之中,開始了對定陵內的破壞,之後焚燬了萬曆皇帝和其兩個皇后的屍骨,並且把帝王的畫像和當時的拍攝的大量珍貴照片一同摧毀。



種種的一切導致了明定陵在挖掘33年後的1990年才有了第一份的學術報告。

考古不是盜墓,更不是破壞。所有的考古應該是以保護文物為出發點,不應該是以好奇為出發點。


我是越關


答:

發掘明陵,吳晗決心己下。搬兵請將,上書總理。鄭振鐸、夏鼐提出異議,雙方爭執。

1969.10.10日夜,一股粛殺氣氛纏繞著北京某監獄。吳晗快死了,身邊無一人⋯

明陵發掘是他大學時代的宿願,也是他建國以來鼎力促成的一件事。但自從萬曆帝后一人多高的三口金絲楠木棺材連同三具骨架被騰飛的烈焰傾刻化為灰燼的消息傳到他耳中時,他才清楚的認識到,在十年前那場爭論中,鄭振鐸夏鼐兩位錚友的遠見⋯

吳晗腸子都悔青了,但是,流逝的時光不會再來,一失足成千古恨,今天,屬於他的只有悲憤和無盡悔恨⋯⋯


令人意外的是1955年10月4日給政務院的發掘報告卻是"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

報告領先簽名的是: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

長陵就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陵寑。幸運的是朱棣生前與他老爸模樣相似,作風、性格相差無幾,其陵龐大、隱秘、堅固,尋找幾個月均無法下手,只好轉向地面建築已破壞,年代較晩的定陵。

1955年12月初在吳晗鼎力主持下,成立了長陵發掘委員會,成員為:郭沫若,沈雁冰,吳晗等九人委員會。


歷盡千辛萬苦,1957年定陵終於完成發掘。

1958年定陵內部開放。定陵發掘引起世界轟動,這是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對皇帝陵的發掘,世界目光都聚焦應該具有的發掘報告,然而三十年過去了,報告不見公佈。

文革到來,三口一人高的金絲楠木和三具屍骨毀於大火。

1958年,越南政府胡志明主席第一個參觀定陵。但是未在留言紙上留下任何字跡。
1965年9月,周總理陪同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參觀定陵,來賓對十三陵的規模宏大所震撼,讚不絕口,總理接過話說,我們每一座陵墓都是這樣,這時吳晗接過話說:"長陵比這規模還要大,要是發掘,一定更為壯觀,研究價值也大於定陵。"總理沒有說話,向停放不


遠的汽車走去,吳晗著急的問:"總理,你看這發掘定陵的事?
周總理沉思片刻說道:"我對死人不感興趣"。也正因為這句話,明成祖朱棣才在他的陵寢安睡至今。中國文化瑰寶又免遭一次劫難。幸甚朱棣皇上,幸甚整個華夏民族。

從此,政府不允許發掘任何皇陵!


良人執戟2


前車之鑑之,定陵,考古一大悲哀!

被郭沫若挖掘的萬曆陵後來怎麼樣了呢?2017年,本人有幸參觀過定陵,多年以後,讓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瞭解下萬曆陵目前的狀況。

事件回顧:

萬曆陵即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1955年,經吳晗、郭沫若、沈雁冰、鄧拓等人申請,雖經國家批准,被髮掘的一座帝陵。由於當時發掘技術水平不足,又缺乏考古經驗,且後期保護工作未考慮周全,導致陵墓開啟後,短時間內珍貴精美的古字畫、絲綢等文物,包括最為珍貴的龍袍,在突遇氧分子後迅速碳化,全部毀於一旦,整個古墓遭到毀滅性的破壞。1966年,WG時,萬曆皇帝屍骨又被砸碎、燒燬。

目前情況:

目前定陵已經為5A級景區,供世界各地遊人參觀,有價值的文物已經得到保管。

事件延伸:

也正是由於定陵的前車之鑑,國務院於1997年下發的《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也表明著我國對帝王陵墓的重視和尊重!


linux每日談


被郭沫若挖掘的萬曆陵後來怎麼樣了?

又出來一個刻意詆譭郭沫若的裝B大王。

郭沫若雖說是第一任科學院長,但要開挖皇陵,就借他一百個膽他也不敢。不懂歷史就別在這裡裝好吧。

開挖皇陵不拿到國務院的特批行文誰有那麼大的頭?

這種刻意詆譭、抹黑、貶低其實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純粹是捕風捉影,道聽途說。

一個大名鼎鼎的頂尖人物也是你等鼠輩妄自菲薄的?


abCd6666和天下


郭沫若是近代有名的文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在建國之後他最為我們所知的,就是他考古學家的身份。

他人生有三大夢想發掘的帝陵,分別是秦皇陵、唐乾陵、以及明長陵。

秦皇陵的神秘宏偉世人皆知,但凡有些瞭解的人都會對其嚮往無比,所以秦皇陵成為郭沫若的第一個目標是很正常的。

李治、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之所以會成為郭沫若的目標,是因為裡面可能埋藏著天下第一書《蘭亭集序》,作為一個有著極高文學素養的人,蘭亭集序自然成為了郭沫若的終極目標之一。

永樂大帝長陵裡面的永樂大典正本則是許多歷史學家夢寐以求的絕世珍品,所以長陵在郭沫若的目標之中也毫不為奇。

在這三大帝陵中挖掘難度最高的是秦皇陵以及乾陵,秦皇陵裡面有著水銀的山河,內部結構複雜無比,想要不破壞裡面的文物,發掘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困難指數排在了三大陵中的首位。

乾陵的整體就是一座山,鐵水澆灌,在歷代帝皇的皇陵中,複雜程度僅次於秦皇陵,堅固程度甚至超過了秦皇陵,難倒了歷代的盜墓賊們。


雖然永樂大帝的陵墓在明朝眾帝的陵墓中,是最複雜、規模最宏大的,但是相比於前二者卻簡單了很多,於是作為當時文化部領導、考古方面負責人的郭沫若把開頭箭瞄在了永樂帝的陵墓上。

但是當時考古技術有限,還沒有挖掘帝陵方面的經驗,所以決定挑選一個規模小一點的帝陵發掘練練手,萬曆帝的定陵就成為了首要的目標,於是郭沫若聯合當時各界的負責人,以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為牽頭人,開始申請挖掘定陵,剛申請的時候有不少有識之士深知國內考古技術的不成熟,所以出來言正制止,但是沒有什麼用,幾天過後,挖掘定陵的申請被通過了。

悲劇就這樣發生了,由於考古發掘技術非常不穩定、不成熟,所以剛挖通定陵的時候裡面的很多綾羅綢緞衣物、以及各種抗氧性不好的文物被瞬間氧化,頃刻間發黑、破碎,很多里面珍貴的文物就這樣生生被毀了。


永曆帝以及兩位皇后的棺槨在數年後,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被人當眾焚燬。

在挖掘過定陵之後,郭沫若以為自己找到了挖掘的訣竅,於是他又向上申請挖掘永樂帝的陵墓,但是因為定陵的前車之鑑,馬上被拒絕了,郭沫若不甘心,於是他又申請了挖掘乾陵、秦皇陵,但都一一被拒絕了,定陵的教訓實在太慘痛了,以至於上層。決定在技術未成熟之前不準再挖掘任何帝陵。


萬曆帝的定陵靜靜地沉睡在歷史歲月中數百年,因為郭沫若的發掘暴露在了世間,一切美好繁華不抵時間的摧磨,傾刻間變為飛灰,無辜的萬曆帝本該在自己的陵墓中永世長眠,卻因人的一己私慾被公之於眾,最終被憤怒無知的人群當作柴火一般點燃燒燬,真正地化為了飛灰消散於世間。



孤客生


小黑覺得定陵的發掘雖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考古界吸取了這個教訓,總的來說也不是百無一是的。

1958年,在郭沫若推動考古工作者對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展開考古發掘工作。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明代皇家織錦在遇到氧氣後,迅速的碳化變黑,最後成為了渣滓。還有一些明代的木器,也因為沒有現場保護技術而全軍覆沒。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骨,也因其後國家的動亂的原因,被砸碎焚燬。三口金絲楠木棺材被丟棄,對於文物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

定陵的發掘一直是考古界反思的問題,據說國家此後是禁止對皇陵的主動性發掘。而且,很多時候的發掘都是被動性的發掘(比如海昏侯墓),因為現在的科技水平是無法保護好一些易氧化的文物,比如定陵的諸多文物和馬王堆的藕湯了(這可能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藕湯了)。



小黑侃大山


郭沫若這個人在歷史上的爭議是非常大的,此人做人風格被大多人所厭惡,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此人在文學上面的造詣是非常高的,這是公認的,即使很多人討厭他,但他的文學水平是大家都認可的。

郭沫若還有個愛好便是考古,他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學家,他當時非常想挖開武則天的乾陵和秦始皇陵,當然這麼重要的陵墓,自然不被許可,於是乎他打算先挖定陵來練練手,定陵說實話挺倒黴的,自從建造好之後,史料記載有三次起了大火,其中一次方圓四十里都能看到煙火。

後來的定陵可以說只有地宮是完好的了,可惜的是又碰到了郭沫若,他和一幫考古學家一起請求要挖掘定陵,最後耐不住他們的軟磨硬泡,國家同意挖掘。實際上這次挖掘是郭沫若的私心,他想挖定陵練練手,只要成功他便會請求挖掘武則天墓。

萬曆皇帝是真的倒黴,這次挖掘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悲劇,根據記載,墓中很多的絲織品宛如新的一般,可惜都只是曇花一現,當接觸到空氣沒一會,全部化為了飛灰。一年的考古工作結束之後,考古隊撤出,這個時候正好趕上一段特殊時期,萬曆的墓被糟蹋的簡直不成樣子,很多東西都被村民一掃而光,或者是直接給砸了。

就連萬曆的棺槨都被當地農民給劈開扔入了深山,該墓是一片狼藉,如今大家看到的都是後來人收拾好的。值得一提的是,萬曆的棺槨還間接的害死了四個孩子,有家人撿了棺材打造成了櫃子,結果家裡的四個孩子鑽進去玩,全部在裡面窒息而亡。村裡人都說那是皇帝的東西,普通人是無福享受的,敢撿回來用搭上性命很正常。除此之外還發生了不少怪事,定陵地宮剛剛打開,定陵的坐獸直接被雷劈掉,同時兩個守陵人也直接被劈死。

挖掘後的定陵是被糟蹋的不成樣子,同時挖掘定陵的人,除了郭沫若以外,沒有一個是善終的,尤其是聯名要求挖掘定陵的人,全部死於非命。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定陵的挖掘失敗,不但對當時的挖掘起到了警示作用,也為後世敲響了警鐘。沒有第一個吃葡萄的,也就沒有人知道葡萄酸了,挖掘是失敗了,但是得到的經驗教訓是寶貴的,郭沫若在這方面也算有了功勞。但是過大於功,在定陵失敗的情況下和當時挖掘條件不成熟的狀況下,還要繼續挖掘長陵(永樂朱棣陵寢),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陵寢),甚至還主張挖掘秦始皇宮寑,這個真就有點過了,秦始皇陵甚至乾陵,就是當代科技年代也不主張挖掘。那麼那個年代,連個電棒都稀缺的情況下,就要挖掘帝王陵,甚至遭到舉國反對,還要繼續,是不是真的就只為了一飽眼福呀,如果這樣,真的就是歷史的敗筆了。



定陵在那個年代,要技術沒技術,要人員沒有人員,甚至經費也不足,倉促就挖掘了,裡面需要保護的字畫、絲織品(說是失傳的明代織錦技術)、金絲楠木棺槨、遺骸、書籍等等自然不會保存下來了。也就有一些瓷器、金銀用器罷了,可謂損失慘重。連文物都沒法保存,更別說陵宮的護理了,基本上就成了無人看護的廢棄地了,想一想,一個富麗堂皇的堂堂大明萬曆皇帝的陵寢,就這樣連一個垃圾站都不如了,很叫人痛心疾首呀。




所以後來周總理規定:十年內不動帝王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