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怎么样?

姜汝翰.avi

2012年底,给《南方都市报》写年底的“美丽榜”,在章子怡篇里,根据当时的情况,写了这么一段:

由于《一代宗师》推迟上映,《非常幸运》10月中旬才杀青,明年上半年,将有四部章子怡的电影出现在银幕上(另外两部是《无问西东》和《生死恋》)。

像是昨天才写的,却转眼就过去了五年,连《一代宗师》上映引起的讨论,都已经成了过往云烟,而这部本该在2013年上映的《无问西东》,终于在五年后亮相,那部当时暂定名叫《生死恋》的电影,后来定名为《太平轮》,在2014年上映。

所以,在《无问西东》里,有2011、2012年的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祖峰,还有两位让人意想不到的配角,一位是米雪,一位是郑铮(1987版《红楼梦》里的鸳鸯)。看着六七年前的他们,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正好和这部电影的人世沧桑感相配。

这部电影被搁置了这么久,让我对它的好奇与日俱增,上映首日首场,就去了电影院一探究竟。

《无问西东》里有四条线,按照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第一条线,2010年后的北京。主人公是张震扮演的张果果;第二条线,1962年的北京,主人公是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黄晓明扮演的陈鹏;第三条线,是1938年的昆明,主人公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第四条线,是1923年的北平,主人公是陈楚生扮演的吴岭澜。

四个时间节点里,四个年轻人,面临不同选择,张果果在残酷的当代职场,面对着要不要做个好人的选择;王敏佳和陈鹏,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科研工作者,在时代遇到气流开始颠簸的时候,面对的选择是,怎样保留自己的选择权;沈光耀来自南方大家族,父母希望他能远离政治,不用追逐名利,只要享受生活就好,但他却决心投笔从军;吴岭澜坚信理科才能立身报国,但他明明文科更好,他面对的选择是,要不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四条线并不是孤立的,在情绪上有联系,在人物关系上也有联系。

吴岭澜后来成了老师,在西南联大任教,是沈光耀那一拨学生的老师,沈光耀开飞机给云南的孤儿们丢食物,陈鹏是那些孤儿中的一个,陈鹏和王敏佳的朋友李想,后来救了张果果的父母。

这个结构,让我想起《云图》和《时时刻刻》。

在《云图》里,六个时间地点里的六群人,不但有着相同的彗星胎记,更有着相同的信念,要反抗,要反击不公的命运,让这个世界不要成为一个“完全以捕食其它动物为生的世界”,因为那样也会把自己吃掉,自私意味着消亡。

在《时时刻刻》里,三个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的女人,都在某个时刻,产生了严重的虚无感,她们之间,有人物关系上的联系,也有情绪上的联系,并且都读维吉尼亚·伍尔夫,或者就是伍尔夫本人。三个相隔并不遥远的女人,却让人产生了千古一辙、情同此理的慨叹。

这种结构非常难,所以,在电影院里,发现《无问西东》是以这种方式来结构故事的时候,就开始担心了,但编剧兼导演李芳芳,很快打消了我的担心。

她在第一部分里,把四个时空的故事起因交代清楚之后,就开始让四条线平行发展,四条线的逻辑——更重要的是——情绪走向很明确很清楚,让我们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图,故事运行就很顺畅了。

写故事这件事,有点像送火箭进轨道,如果前期准备充分,助推的力量充足,那么,故事的火箭,就会顺利地进入轨道开始运行,甚至会自发运行,再生长,再生产。《无问西东》在这点上,的确做到了举重若轻,很轻松地把故事的火箭推进了预想的轨道。

在华语电影普遍缺少一个完整的精神结构的现在,看到这样一个结构,我已经很高兴了。

再来说故事、人物和意蕴。

四个故事,都很完整,每个人的故事,单拎出来,都可以成为独立篇章,但它们组合在一起之后的比例,却掌握得刚好。吴岭澜和张果果的故事,其实是凤头和豹尾,精炼节制,点到为止,沈光耀、陈鹏和王敏佳的故事,是猪肚,是这个有史诗企图的故事里,最饱满的部分。

沈光耀生活在被后世乌托邦化的西南联大,在小说《未央歌》里,那几乎是个伊甸园一样的存在,到处是绿荫和鲜花,少男少女们编织着花环,讨论着人性里细微的进展。这个故事里的西南联大,也有鲜花和绿荫,有白衣的少年,虽然有漏雨的草屋,但并没有让这个伊甸园有所损毁,反而用“静坐听雨”式的笃定,用微微的艰苦,坐实了它的浪漫。但沈光耀最终却走出了桃花源,走向了荒野。

王敏佳在那里死去,也在那里重生。

而重生的她,最后沿着西北戈壁里的长城,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她也走向了荒野。这里面,几乎有着孟姜女神话一般的寓意了。

六年前的章子怡、黄晓明、王力宏,都像发光体,像春天的桦树,河岸的青草,鸟声里的杏花,这样一些东西。而就是这样三个发光体一样的年轻人,在思索人生,并且最终“从思索人生意义的羞耻感中解放出来”(旁白里的话),勇敢地走向了荒野。

而在片尾,在这部为了纪念清华百年校庆而做的电影的片尾,还出现了更多的清华人,从校长梅贻琦,到钱锺书、穆旦、梁思成、林徽因、林徽因,等等等等。

一个个发光体,汇入了人类的DNA,汇入今天的我们的血液。他们不会老,也不会死,因为年轻人总会代代重生,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感悟,都会出现在重生的生命里。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就叫《Forever Young》。

这部电影上映只有半天,在豆瓣的评分是6.3分,但已经有人说,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佳作,时间会证明它的优秀,我不知道他的预言会否变成现实。

但在此时此刻,它的确打动了我。

在电影里,有泰戈尔1924年访华和清华演讲的场景,在那次演讲里,他说:“人类的文明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她的灵魂的纯美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

而在片头,有旁白说: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你我都知道世事莫不如此,却都已经勇敢前来。


韩松落

《无问西东》里,张果果在开篇时自问: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我提前了解了我要过的人生,而我的选择,是硬着头皮冲向茫然的未知,我选错了工作、选错了城市、选错了方向;但十年后再回首,我才明白,

自强不息就已经是最好的安排。驱动我前行的,是先行者的牺牲,是先贤的智慧,是不想辜负天赋,不愿错过大时代

年少的迷茫

08年毕业前夕,我的自信已经在清华园的三年里被天资过人的同学打到了谷底,甚至担心自己能否如期毕业,继而躲在宿舍,闭门学易。吴岭澜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否定与迷茫,我也感同身受(泪)。

我经常在夜深时跑到荷塘边上、工字厅前、主楼台阶和清华学堂,仰望星空,不停的质问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我的未来会是怎样,会不会暗淡无光。无数次扪心自问,当然没有结果。

于是,我选择用紫微斗数窥探自己的未来;相比学习,我在玄学上极有天赋,所以清楚的窥知自己绝对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而每过三四年,总会遭遇种种挫折锤炼,唯一的好处,在于逢凶化吉,在遭遇挫折之后,却能打开新的局面。《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但是年轻的我无法在2008年预见到未来十年会受到怎样的挫折——所以在2018年,在我看到沈光耀的母亲对准备从军的儿子说:「我不想你在没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时候,就先死了」的时候,泪流满面。

我的眼泪,是因为毕业十年来,真的过得太辛苦,遭遇的磨砺和心理压力都太多,远远超过十年前那位在清华园苦思少年的最大想象——在清华时,除了颜值,我从未在学业上意气风发过——十年之后,我可以像电影中的梅校长(时年34岁)一样温和而坚定的面对真实——已经发生的,就是最好的安排;我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也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的主线是三段,一是家国,一是报国,一是兼爱。而其中核心,是自强不息,是兼爱绵延。

◇ 家国

抗日时期,华北之大,的确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而为什么那些学生还要通过考试来到清华、北大、南开乃至西南联大去读书?为什么三代五将,文武双全的富家公子沈光耀会放弃家中优厚条件,来条件极其艰苦的西南联大读书?为什么学生们没有直接投身战场?什么又促使沈光耀投笔从戎?在沈光耀殉国后,什么促使大林、小林两兄弟也加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队伍里去?

事实上,学生们一直都是最优秀且最坚定的革命者之一。北伐战争有学生军,太祖也带过学生军;当抗日救亡到了关键时刻,工农兵学商,大家来救亡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歌词。

那么为什么要在抗战时间坚持教育?因为中华民族要给二十年后留下火种,传承文化,创新报国——上一代沐风栉雨、在血与火中救亡图存;下一代需要接受教育,以身报国,让国家在遇到战事时,不必再筑起血肉长城艰难抗争!

◇ 报国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改善我们处境的,不仅仅是十万青年十万兵,还有当年那批天资卓绝的少年,孙立人、邓稼先、杨振宁……不仅在清华学堂,还有西南联大、黄埔军校、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培养出来的「火种」。

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确保薪火相传的「火种」更重要。抗战时期的学生们是民族未来的希望,这也正是以色列能在四战之地立国建设,而不重视教育的民族只能选择用人体炸弹破坏秩序。

一饮一啄,俱有前数。当年的吴岭澜在泰戈尔演讲时顿悟,在十几年后影响了沈光耀;沈光耀一次次给孩子们空投食物,救活了十几年后参与核试验的清华工物系学生陈鹏;而两弹元勋们以及有幸参与其中的陈鹏,又用他们的智慧为中国创造了六十年太平。

陈鹏作为清华工物系最出色的学生,又是孤儿,他选择了报国之路。八亿人口的中国里,当然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坏人」,他们严重的伤害了陈鹏的恋人王敏佳;而陈鹏并不会因为对那些人的恨,就扭转了对国家民族的爱。

◇ 兼爱

张果果所遭遇的,已经从家国、报国过渡到生活本身。无论是Robert、David在商战职场中给他下的圈套,还是他救助的四胞胎很有可能成为长期的负担。他最后选择了兼爱,选择了服膺守善心无违。

当亡国灭种的危险暂时消除,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我们这一代需要的,是自强不息,是服膺守善。

自强不息

我们需要自强。

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元勋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更大,袁隆平团队发明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新增的数亿人口,飞行员的生命比飞机更珍贵……

我们不该让自己泯然众人,我们需要让自己变得更有经验,更有价值,发挥天赋,更难以替代。

  • 抗战时期的飞行员多么珍贵?沈光耀在20岁时走这条路,也是从尉官起步的一条金光闪闪的将星之路,并没有辜负他的天赋。
  • 陈鹏能够被蒋校长评论为清华工物系最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邓稼先的青眼,作为孤儿,一切都是他拼来的。
  • 张果果作为替罪羊离职之后,迅速在三个月内入职竞争对手的公司,取得更高的职位,没点本事是不可能的。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因为物资极大丰富,知识不再有壁垒;每个人维持基本生活所付出的劳动时间也在不断缩短,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通过基本普及的智能手机去获得各种信息,无论娱乐、体育、游戏,还是知识、课程、专家。只要你愿意自强不息,你愿意向前奔跑而不是原地休息,你总能找到可供学习的资源,找到纠正错误方向的导师,找到并肩作战的队友

教育的目标

梅贻琦校长在片中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而韩寒的最新文章中提到的这段话是有问题的:

无论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你只要努力读书,最终成为科学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层、成功商人、政府高官,优秀艺术家等等等等,都是有着不小概率的;在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很多」。

想成为4级以上的人物,是需要天赋、努力、家庭、机缘的;但

自强不息和恰当的教育能让年轻人脱离底层,达到6级乃至5级水平。

事实上,无论中小学怎么喊减负,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仍然是寒门子弟的唯一出路;对于天赋不是特别好,自学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的未成年人,特别是地处四线城市乃至县城、乡镇的学生来说,课堂学习+课外补课,大量的训练和重复,能让他们有一个相对有希望的未来,而不是高中毕业就去打工,从此跟学习绝缘,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掌握新技能,学习新知识,打破阶层的壁垒。

没人会给你托底

陈鹏对毁了容的王敏佳说:我会一直给你托着底,我只怕你不要我给你托底了

唐山收费站的员工能够毫无愧意的说出「我们的青春都交给了收费站,现在我们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已经36岁了,出去工作也不好找」,我可以确定他们可能会被托底;但是对于接受了完整本科教育的学生来说,既然你有竞争力,就不要指望他人给你托底,而要自强不息,月异日新。

既然侥幸上了大学,谋得一份职业,就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水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希望,逐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应对未来的变化

国家会给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劳动力托底,是因为这个庞大的群体有拖着所有人一起倒霉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些侥幸上了大学的知识分子来说,要靠的只能是自己。

生逢其时 当仁不让

这个时代是对年轻人、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仅仅是成长路上的诱惑太多;但是经过百转千回,最终实现个人成就,提高认知水平,改善周边环境的道路一直没有关闭,反而还有一盏盏前人智慧的明灯照耀着前进的方向。

2017年,我读了40本书,写了上百篇文章共计20万字,也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发掘虐童事件的真相。既然生逢其时,侥幸有了「立言」的机会,过去的经验也能让我言之有物,自然当仁不让

2018年,我逐渐明晰了我的道路。 我在未来五年,35-40岁的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对标三晓:晓毅、晓松、晓波。

晓毅是我多次提到的芝兰玉树般的大师兄。谨以此文致敬晓毅师兄,并祝晓毅师兄生日快乐,过去两年里,深深感谢师兄对我的指导、规劝和教诲,帮我拨开迷雾,看见前程,也希望我们能成就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悟空问答签约作者「任易」原创,非首发。

任易

好看,大格局,松散故事,精神统一。

四个年代,四段故事,平行发展,在人物、情感、境遇上又有一定的联系。

四个年代:2000年之后的北京;1962年的北京;1938年的昆明;1923年的北京。

电影一开始,就有旁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这个问题一出现,就给人“我的目的 不是要给你讲一个故事”的感觉。

电影里,却说了四个人的故事。而这四个故事,都不是要给你讲故事。这种结构很难把控,这种做法也很冒险。

但是在我看来,几个故事都有一个核心,拿片中的一句台词来总结的话就是: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一头一尾两个人物两个故事比较短。2000年后的北京,广告人陈果果因为一个奶粉项目接触了农村来北京生四胞胎的家庭。1923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吴岭澜,终于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弃实科学文科。

着墨较多的是1938年昆明的沈光耀(王力宏)不顾母亲(米雪)的劝慰,毅然投入革命,牺牲。1962年,王敏佳(章子怡)、陈鹏(黄晓明)、李想三个人青梅竹马的孤儿如何面对人生选择。

陈果果在商业伎俩、如何对待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生命面前,面临的是良心的真实。

王敏佳、陈鹏、李想面对的是情感和事业的真实。

沈光耀在母亲愿其过好自己的小人生的时候,面对的是投身革命实现更大自我价值的真实。

吴岭澜面对的是正确的认识自己天资的真实。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几个故事也是在“听从内心的真实”这一点上做到了精神和表达的统一。以举重若轻的方式成就了大故事和大情怀,但是又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让观众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

比如,富家之子沈光耀,背着母亲投身革命。沈母来学校找他,说的是,我和你爸爸希望你能够平平安安,希望你结婚生子,感受做父母的幸福。而沈光耀,还是投身战争。

其实沈母,并非预料不到沈光耀仍旧会去参加战争。那种表面上的气定神闲,是在告诉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爱惜自己,同时也是给自已一点希望。

沈光耀在回复母亲的信里写道,大致意思是说,“在国家危亡之际,每天都有无数的人面临死去,我不敢说累”。之后,他在一次战役中,驾驶飞机撞向敌人的战舰,牺牲。

之后,沈光耀的同学也准备投身革命,对沈母说:“不是天下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而是国家危亡,我们都要上战场。”

沈母给两个同学端来茶说: “喝杯茶,再赶路。”

而后镜头升起,牌匾上写着“三代五将”。

沈母的平静,沈光耀冲向敌军战舰的平静;经历过死亡,抱着爱的信念去寻找陈鹏的王敏佳在风沙铁轨上行走时候的平静;吴岭澜听到泰戈尔的演讲,决定面对真实的自己时候的平静,张果果在四胞胎的卧室玻璃上画下一座理想家园时候的平静。

正是,清华校长梅贻琦的那句,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能从内心散发出一种平和的喜悦,这就是真实。

真诚善良,无怨无悔;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不止看戏

1、一般我看了电影过一两个小时,才会回过头去回忆一下,并做出自己的首轮判断和评价

2、我是首映这天下午去看的,竟然观众非常多,电影都开始了十分钟了,都还有人往里走啊走,目测几乎全是张震的迷妹,竟然在周五下午偷跑来看《无问西东》

3、先说说这部电影的总体调调吧,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时时刻刻都在体现一种”我是精英“,”我是中国最牛大学“的傲视天下的气质,不过人家水木清华确实是中国第一,也无可厚非。这部电影呢,非常适合那种看《芳华》的时候,心理活动是,好烦啊我这么有品位有格调的人,为何,要和这些十年进一次影院的怀旧大妈大爷一起看电影?的,那种观众

4 其实呢,我们可以把这部电影,看成是清华版的《芳华》,但我个人喜好程度呢,是绝对超过《芳华》的。《无问西东》的尺度,实在比小心翼翼还是免不了被折腾的冯小刚大多了,好多好多内容,心里都捏一把汗,啊这也敢拍啊。怪不得,从开拍到现在,过去了整整六年时间,才正式上映啊

5.六年啊,六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这六年,几位主演全部从单身狗,到结婚生子,但论如何抵挡这六年的杀猪刀,个人觉得张震>教主>陈楚生>宇直>章娘娘,女演员真是吃亏啊,不过那时的章子怡,还是能演很清新的少女的,六年后显然已经不能了

6.六年前,还是电影胶片拍摄的最后时光啊,现在都是全数字拍摄了。《无问西东》打着可能最后一部华语胶片拍摄的旗号。不过呢,由于后来应该补拍了,我都能看出哪些是胶片,哪些是后来数字补拍硬做胶片效果的。甚至胶片上的爆点都没修,是故意营造胶片感么?画面挺美,不过很多特效……还是有点一言难尽

7.这是一部跨度多么多么宽的电影,这么庞大又环环相扣的不同历史跳跃式结构,真想不出那个华语导演能驾驭,陈凯歌,还是张艺谋?冯小刚拍《1942》或是《芳华》这么大题材的电影,都还有点像驾驭不了的感觉。《无问西东》让我想到了十几年前尹力的《云水谣》,但那部的叙事能耐,都比这位女导演李芳芳好太多。好在,反正电影最后把故事圆回来了,却不知中间流了多少重拍的心酸泪,可是,残酷现实是,观众才不会看你的心酸泪、

8.但是观众看到的,是香港电视演员米雪两场哭戏就秒杀全场的表演,这才叫逆天炸裂,只有这段戏,让我哭了。米雪老师,真是神一般的演技啊,必须为她打电话

9.因为我在四川嘛,我觉得四川自贡观众,应该是会看出高潮的喔,这个,也只有他们自己懂了(提示,双胞胎)


10、实在没有想到,陈楚生的电影感好棒,他好适合演那个年代的文人啊


映画台湾

《无问西东》真的是一部很珍贵的电影。

这是电影上映后,我二刷得出的结论,第一次是我和朋友去看的,第二次,我特地带了我高三的妹妹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希望她能从中有所收获,因为和朋友讨论这部电影,我们一致认为这部电影非常适合像我妹妹这样还没有进入社会、甚至连“小社会”大学都还没有上的学生党。

《无问西东》讲的是清华四代学生的故事,有20年代的吴岭澜、西南联大时代的沈光耀、60年代的陈鹏王敏佳李想和现代的张果果,他们四个人的故事是前后关联的,这种四个时空并线叙述的方式有点像沃卓斯基姐妹的《云图》,通过这四个时空的故事,不仅还原给观众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思想状态,同时也借片头身处现代的张果果之口问了全体观众一个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而整部电影的内容,都是在给这个问题做解答。

吴岭澜,他明明文科满分,却偏偏执着于读自己不及格的理科,因为在他的眼里“文科无用、实科有用”,最后在清华校长的教诲下慢慢思考,后来还见到了来访校的泰戈尔,最终改学了自己一开始瞧不起的文科。

沈光耀,他是富家子弟,家里是三代五将出身,祖先已经有过数不胜数的荣耀,妈妈担心他的安慰,让他发誓自己不参军,但他在一次空袭中,见到了因为空袭而死伤的无辜百姓,最终还是决定打破自己做出的誓言而去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陈鹏,他心爱着好友王敏佳,本拒绝了院长给自己提供九所工作的机会,但最后却依然决定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核弹工程献出一份力量,而他的好友李想,则去了边疆,通过自己的妙手仁心帮助那里的人民。

张果果,他是一个受到华尔街狼文化影响的广告公司小高层,在被自己的上司出卖而离开了公司后,最终不仅没有帮助Robert报复自己的前上司,还决定一直帮助自己公司当初本来要签约的四胞胎。

他们四个人,四种人生,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他们了解他们要面对的人生吗,当然——吴岭澜知道他转科后就要放弃自己一直有的“实科有用”的梦、沈光耀知道自己当上飞行员是要去战场上跟人搏命、陈鹏知道核工程很危险有辐射、李想知道边疆很荒凉不仅没有医疗设备环境还十分恶劣、张果果知道自己帮助四胞胎可能会被赖上。

但他们依然决定前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听从自己的内心。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是这部电影教会年轻人最珍贵的东西:你不要害怕思索自己的人生意义,思索自己的人生意义一点都不丢人,相反,你思索出来的你认为对的东西,你不要怕,你做就对了。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取自清华的校歌里的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意思是做学术不问出处,不管东方学问还是西方学问,到了现在,大家都把它理解成为:只要是你从心底给出的对的想法,你去做就对了,不要问它从哪里来。

所以,这样的思想,让我被《无问西东》这部电影所深深打动,也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部电影。

最后,想说一下我最喜欢的电影里的台词,那就是沈光耀的故事里,飞行学校在招飞,当没有人敢上台再试一试飞行学校的测试时,飞行学校的长官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也让沈光耀深深地记住,并且付之以行动。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开飞机的人”。

这句话是:

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陈亦飘

很好,值得一看。

坦白讲,我在走进影院看这部电影之前,或多或少还有些担心:这部电影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做好,直到现在才上映,是不是因拍得不够好,修修补补了几年才拿出来?

因为影片在上映之前,出现了不少类似于这样的声音:剧本故事没做好、演员表演不够好、特效做得不够好......如此这般的“不够好”,让人不禁有些先入为主地以为“这部电影可能很糟糕”。

但在看完电影之后,发现,影片根本没有大家猜测或流传的说法那样“糟”,甚至也不是那么的“不够好”,如果从对时代的反映以及对个体人物的书写方面去衡量它,会觉得它做得很好,让人看得很感动。

因为影片的的确确带着观众去了解了几个很重要的时代,也带着观众认识了那些值得被铭记的人物。

就拿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来说,很多观众在看完《无问西东》之后,都表示被沈光耀那条线所触动。他驾驶飞机无畏无惧地冲向敌军军舰那一段、光耀妈妈翻阅逝去的儿子的笔记那一段,都足够令人动容。

事实上,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一角,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那是清华学子沈崇诲,他毕业于清华土木系。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岁的沈崇诲自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沈崇诲毅然加入抗战行列。在执行一次轰炸日本军舰的任务时,已经开始返航的他发现了大批敌舰,但飞机上可供投掷的炸弹已经没有了,机身内部机械也忽然发生故障,成功返航的可能性不大。但他还可以有生存的选择:紧急降落或跳伞逃生——可他却选择了奋力一搏,由两千米高空,瞄准其中一艘战舰后,极速而下直接冲撞,最终与敌军同归于尽。

这样一个人物是值得予以敬意的,也是值得铭记的。王力宏的演绎给人的感觉是很不错的,表面上,是他近乎无死角的帅;内心里,他把一种阳光、刚毅、正义、真心、同情都表现得很好。他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气质,就是那种愿意奔赴战场的、有家国情怀的英雄气质。

里面有一段台词很让观众触动,源自沈光耀母亲的一段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

但其实,沈光耀度过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青春,一段非常有意义的年华。


木易电影

版权所有:开屏映画(微信ID:ikaiping)
作者:子非鱼

意想不到的好电影。没想到这么快就等到了2018年我的第一部年度华语十佳。

本来对于国产电影的口碑这件事已经很难相信了。所以在被朋友安利了很多次以后,还是自己悄悄买票去看了。

开头是张震演的张果果的当代职场部分,一个广告创意人想借一个牛奶品牌的新品牌计划来帮助一个乡下来的四胞胎家庭。张果果对职场斗争并不陌生,甚至还相当拿手,职位也已经不低,但是他并不能像一般的职场金领那样,沉浸在职场斗争的汪洋大海里无法自拔。他的业余爱好——击剑——就已经暴露了他内心的法度与桀骜。

在两个斗得你死我活的上司面前,张果果想全身而退,不得不丢掉了这单牛奶品牌的生意,去了竞争对手公司。但是四胞胎怎么活下去?四胞胎家庭的不断骚扰,让他困扰不已,最终不得不好好面对。


张果果在影片的四个时空里,其实不是核心,他只是一个线头,让后面无比宏大的时空中,那些无比宏大的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因为每一个都市人都可能面对张果果的选择:你到底是真的想做慈善,还是慈善只是你职业进阶的一个手段?在这样一个连卖肉的都要偷偷把坏肉掺进好肉的时代,你想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价值,你还有没有必要去坚持一颗真心?

在问题提出阶段,影片包含的四个时空是从后往前倒叙的方式。从当下的广告创意人张果果,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医生王敏佳、核研究人员陈鹏,然后是三十年代投笔从戎的飞行员沈光耀,最后是二十年代清华学堂的大学生吴岭澜。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所身处的时代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陈鹏想要放弃核物理与心爱的敏佳在一起;沈光耀坐在漏雨的西南联大课堂里,心里却在想着那句“这个时代不需要完美的人,需要真心、赤诚、热血……”;吴岭澜是一个严重偏科的文科大才子,但是他却想选理工,因为那时最好的人才都在学理工。

这些不同时空的人最终却连成了一条线,每一代人都给了另一代人一把通往未来的钥匙。这其实有点像《云图》,但是《云图》对于不同历史间的联系并非因果关系,而是用符号连接,所以电影会显得沉闷难解。《无问西东》对于不同时空中的联系驾驭得更加巧妙一些。

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承担了这部电影的题眼。他违背母亲的意志,选择了从军,驾驶战机撞向敌舰,以及随后米雪饰演的沈母在接获独子牺牲的消息时,面对跪下的报信人,却送上了莲子水,让他们一路珍重……情绪的高潮酝酿得如此动人,让人无法不感动至极。

2017年底的一部《芳华》让人对来路感到绝望,幸好,在2018年初,一部《无问西东》越过无边黑暗,望向了一个更广阔的时空。在这一时空中,历史尽管失落在各种谎言和苦难中,还是难以淹没过去百年曾经有过的精气神。导演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贴切叙事,让人终于对那个悲壮但浩瀚的过去产生了难以名状的认同,同时也对当下生活升起了一丝珍贵的信念。


开屏映画

答:命题作文里,上乘稿子。

我看时我还不知道这是清华大学100年校庆的宣传片,却耽搁了6年,恰逢北大120年的时候上映了。

我曾听过1个很搞笑得段子,如果一个剑桥大学的孩子犯了错,你问他哪里的,他会说,我牛津的。

《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我们首先要理解无问西东的意思,本来是指“做学问不分中西”,后来延伸到,“不要太在乎得与失,要无所畏惧。”

我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就是,故事挺好,传达的精神价值观很好,但这剪辑的太恶心了。东跳跳,西跳跳,不连贯。明明就是环环相扣的四个故事,搞得过于复杂。

这部片子其实讲述了四个时代背景,跨越百年。

感觉就跟考阅读理解一样,请选择答案....

1.1920年代前后民国时代变迁,迷失在“实业就是理工科?”

2.1930-1940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是否该弃笔从戎?

3.1960年代文革时期,激情燃烧的岁月,活的人好好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4.21世纪,跨越百年现代时期,商业社会尔虞我诈下的一片真诚与童心。

每个人看这部片子落泪的点都不一样。

有人看到老师在树林里躲避炮弹的轰炸时,还从容地给学生们上课时,深受触动;

有人看到沈光耀跪在母亲面前读家书时触动,有人觉得他在给孩子们投放食物,一次次投放的是生存的希望时,感慨万千,或是他最后对妈妈说的对不起,然后毅然决然的撞向生命的尽头而落泪;

也有人看到王敏佳被疯狂的人民活生生“打死”时心痛,看到陈鹏与王敏佳在坟前相拥而泣时感动......

说实话,这部片子的泪点真的很多.....

我曾经看过一个北大的宣传片,都是在讲不忘初心,但清华这里的更有一种不畏惧的精神。北大,清华,中国最好的2所高校,中国的精英不会只有北大,清华,但确实,北大,清华的学生却在各行各业,做着领头工作。

如果北大,清华的学生都只在乎世俗,只在乎金钱与欲望,社会谈何高度与未来。

而对于小我,对于非北大,清华的我们,其实这部片子,也是一份警醒。

我们到底因为什么而热爱,我们又能为自己做什么?

《无问西东》,我觉得它并不是一个拍摄的非常完美的电影,但是它带着一股文人的气息,在呐喊,对于这个金钱与颜值至上的社会,有这样的一种声音去呼唤我们,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怎么活。


宋小君

《无问西东》是导演给清华百年校庆的献礼片,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

既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是清华精神纪录片,也可以说是清华精神退化史,也可以被解读成民国范儿。章子怡演技确实是同辈女演员里最好的,情绪把握非常到位。王力宏比色戒里的时候有进步。

其实本来是想吐槽一下的,但是考虑到自己不是清华校友,没这个资格,就简单吐槽几句吧。

思路一:

清华精神蜕变史。第一个故事迷茫,清华人的命运和国家如何联系在一起?第二个故事,投笔从戎,忘身许国;第三个故事,国家带给个人的苦难再打,仍然要为国家贡献。第四个,职场斗争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

思路二:

第一个故事,精英的命运如何与国家连接?第二个故事,精英忘身许国,拯焚救溺,底层人民真苦;第三个故事,精英被迫与老百姓一样平凡,但却并不平庸,为国家做贡献;第四个故事,精英不忘初心,继续拯救底层。精英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困境,不变的是底层只能被精英拯救。

这也算是现在的清华精英们对自己的历史的重新修订吧。其实也挺正常的。毕竟底层团结起来,自己拯救自己,这条路终究还是没有走通,还是回到了历史的常态,精英们仍然是精英,底层仍然是底层,底层唯一的希望就是精英们能够不忘初心,能够良心发现,还能想起来去拯救底层。

第四个故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无论社会怎样变化,你身边的庸人们变得多坏,人心变得多么险恶,你都不能忘记你是一个清华出身的精英,你要善良,不忘初心,不要被周围的环境所改变。

当然,历史事实是精英们拯救不了底层,也拯救不了国家,最后拯救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是一群团结起来的泥腿子,打败了国内外的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敌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这条路终究还是被打断了,毕竟,精英们还是不屑于与泥腿子们混在一起,一直平庸下去的。

让精英成为精英,让底层成为底层,让拯救和被拯救的关系稳定起来,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常态。除此以外,让底层自己团结起来拯救自己的想法,都是疯狂的,不切实际的。

在这个意义上,《无问西东》就是清华对自己的精英意识的一次重新确认和张扬。第一个故事中没有底层,第二个故事中的底层嗷嗷待哺,精英忘身许国,拯救底层;第三个故事中底层反噬精英,精英仍然以国家为重;第四个故事中精英经过反思,仍然选择了继续信任底层,拯救底层。

所以,这个片子你所谓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无非就是清华人不能忘了,自己是精英,是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无论底层如何对待自己,都要坚定不移的拯救底层。真是高贵的精英,粗鄙势利的底层。

为什么呢?因为精英之所以为精英,是天生来就高贵的。

第二个故事中的王力宏,出身于广东富家子弟,三代五将的军人世家,战乱时期他妈出行仍然发型一丝不乱,衣服整洁一尘不染。第三个故事中,黄晓明虽然出身孤儿,但在精神上却是王力宏扮演的国军空军飞行员的孩子。第四个故事中的张震则是和黄晓明一样出身的医生舍身救人救下来的同事的孩子。

这也算是万世一系,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不绝如线了。而清华的这种精神则是来自于王国维与泰戈尔、梅贻琦这样的中外文化名流交融而来的。


萧武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最重要的人生信条之一。然而,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却有了几次著名的逆向波动,“臭老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和“寒门再难出贵子”分别成为某段时间的共识。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以清华人的百年求学与志业为线索,将中华儿女在任何困境下都有不坠青云之志这一面表达的淋漓尽致。从张震,到黄晓明和章子怡,再到王力宏和陈楚生、祖峰,他们饰演的角色从当下的世俗生活、到大干十七年的新时期、再到西南联合大学和在北京的1920年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的一百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曲线基本上同步,也就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近代史最低谷一次次奋起,最终在2010年代坐二望一的高点。

人间路,多崎岖,但问耕耘,#无问西东#。既有很老派的国学大师,也有冲动的青春之美。四段故事都是对真实的寻找,确认自我的位置,最出彩的一段,我以为是黄晓明拉着章子怡在清华园里的疯跑,不止是讲述什么是核,更是人在历史中的隐喻,两个人(伟大如天之子也可以说是尘埃之微粒)在彼此的寻找。阳光灿烂的黄晓明,拯救了纯粹自我而被时代烧灼的章子怡。在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回归的黄晓明在列车上,坦然接受落发的命运。

《无问西东》最难得的地方,是试图带领大家从思索人生意义的羞耻感中解放出来。当今社会毫无疑问是多元的,但并不意味着宽容所带来的多元化思维都是正确而无害的,新希望和新困惑结伴而生。1980年代既是理想主义的也是对中国人文化自信有着深刻反思乃至于批判的时代,市场经济之后很多人又迅速的完全以经济理性人为导向,半夜叩问人生的张震就很有些孤高,事实上作为一个积极的人,他在寻找自我和他人是否迷失的精神生活,是非常有必需的。尼采说上帝死了,而中国人更早就破除了宗教感,以天地人为自然的准则,思索人生的意义自先秦诸子到民国学人、绵延至今,都应该是主流,万万不可自轻而获得一种被世俗社会拖累的自我否定,这一种羞耻感是要不得的。

《无问西东》也回到烽火连天的中华民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从贩夫走卒到天子骄子,都处于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共振的情绪之中,是时候与敌人来一场灿烂的战役了。世家子王力宏勇于表达自我,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一方面要做最好的学生,另外一方面就带笔从戎,加入飞虎队让他成为双重的天之骄子。这个单元故事里,米雪饰演的传统大家庭的妈妈,虽然保守但是可敬,我们不能批评她的思想,而是要追问时代和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小环境是从帝国到共和国的长转型期,而世界的大环境则是丛林法则,彼此的冲撞以中国被西方(包括欧化的日本)降维打击,中国的志士仁人唯有站起来,师以夷技以制夷,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后的冷战,是欧美日等先进的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能维持恐怖平衡所必然迎来的大变局,事实证明,正是祖峰、陈楚生、王力宏、黄晓明、张震等饰演的这些积极求索的中国人——他们参加的是大历史的接力赛,筚路蓝缕,从一穷二白的晚清民国到如今的坐二望一,无问西东其实还是有明确指向的。

生存还是毁灭,真实或者虚伪,前进还是后退,坚定或者迷失,华夏命运与西风美雨,无问西东,只问敢勇。谁敢?谁怯?烽火连天,家书万金,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丹心照过汗青,岂曰无衣与日同袍。勇敢地面对内心深处的自我,并不是盲动,而是最为准确的积极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