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政策春风吹湾区,房企借力上青云。随着《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各大房企看准湾区发展契机,频频落子,布局有道。除传统地产开发外,城市旧改、长租公寓、产业小镇、海洋经济、医疗健康等多元新业务也相继展开。

1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利好

地产发展迎来新机遇

一、湾区经济潜力无限,产业升级构筑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湾区经济”,把粤港澳城市群勾连起的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

2015年3月,在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相关文件中,首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地图)

目前粤港澳湾区内各城市,都开始根据城市特色,逐渐规划和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随着湾区的发展,各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人口红利也将持续发展。广东省在“十三五”期间,基建总投资约4.8万亿元,项目多达543项。此外,为了推动粤港澳的融合发展,路网建设辐射的也更加广泛。经济发展潜力、人口增长红利,轨交的畅通及基建的完善,都将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更大的机遇。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二、各城市竞争格局存在差异,多元业务方向暗藏机会

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竞争格局来看,全国化布局的规模房企中有部分就是在此发家,大本营优势不可撼动;另外一部分虽然此前并未布局,但也看准了湾区的发展契机,频频落子;最后还有一些本土深耕的区域房企,依托先发优势,布局于城市的核心区位。

2

规模房企深耕大本营

提前布局享受政策红利

区域内起家的规模房企持续深耕,占据先发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所涵盖的佛山、深圳、广州恰好是目前房企龙头——碧桂园、万科和恒大的发源地。事实上,华南区域也是诸多老牌房企的大本营,许多企业都是以此为原点,开始了全国化规模扩张,如保利、华润、招商、富力等等。

这些企业持续深耕大本营,同时也在积极进入区域内其他城市,如华润置地,2016年2月首进珠海,计划斥资177亿元在横琴自贸区建设其首个国际化商贸综合体万象世界;恒大2016年首入肇庆,截止2017年6月30日,已通过招拍挂和收并购成功获取4个项目,分别为恒大世纪梦幻城、恒大翡翠华庭、恒大团星鼎峰和恒大御湖城。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这些房企凭借着先发优势提前布局,往往占据了大本营城市的核心区位,同时因较好的口碑效应,已经提前享受了利好政策带来的诸多红利。

比如碧桂园,2017年上半年销售在广州、东莞、惠州都是魁首。又比如富力,2016年在大本营广州合约销售金额达到了62.9亿元,销售贡献率为10.33%,在集团华南区域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三。

2016年末,这些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普遍在公司总土地储备的15%-25%之间,2017年还积极在区域内补充土地储备。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恒大在粤港澳大湾区新增地块总建面也达到了990.40万方,重仓之心可见一斑。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注:

1.保利地产2016年末土储=企业 2016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可售容积率面积-累计竣工面积

2.招商蛇口2016年末土储=企业2016年主要项目计容建筑面积-累计竣工面积

3.富力地产土地储备数据为企业公布的权益建筑面积

保利实现湾区全覆盖,2016年签约面积贡献18.5%

3

外来房企进军意图明显

频频落子实力不容小觑

两类外来房企强势进入,频频落子储备优质地块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外来房企中,一类为正处于高速扩张时期的闽系房企,出于地缘优势和“爱拼才会赢”的冒险精神,阳光城、金辉、泰禾、融信都积极展开了粤港澳湾区的扩张。其中进入城市最多的当属泰禾,2015年底进入深圳以来,频频落子,进入佛山、东莞、珠海、惠州,近期更是强势入驻广州。阳光城则是在湾区内累计新增土储最多,2016年进入以来,截至2017年6月30日,其在湾区的新增土地储备已达581.06万方,且456.77万方为收并购所得,拿地成本低至1048元/平米。

还有一类是大本营距离粤港澳大湾区较远的规模房企,在全国化扩张需求推动下,加上看好湾区未来的发展机遇,也开始积极的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频频落子,典型代表为融创、龙湖、绿城等等。布局最早的当属龙湖,其在2014年便进入了广州,而后2017年又进入了深圳、香港,截止2017年中期,其在华南的合约销售金额已达98.1亿元,销售贡献率为10.59%,成绩斐然。融创虽然2016年才开始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但一出手便攻势凌厉,重仓拿地。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注:

1.阳光城新增拿地包含收购Smooth Ever INVESTMENTS LIMITED100%股份而间接获得的穗国用(2004) 第10039号天一地块和穗国用(2005)第10017号福林地块,以总占地面积9.52万方计入。

2.泰禾累计新增数据不含2017年7月首入广州,新增占地面积约70.72万方的增城增江街四宗地块。

3.华夏幸福是以产业新城模式扩张,若进展顺遂,对应的可获得418.58平方公里的委托面积。

4

地方房企聚焦热点区域

进一步扩大本土优势

立足大本营向周边辐射,聚焦城市热点区域布局

除了规模房企之外,还有许多扎根于本土深耕的区域开发商,实力也不容小觑。这些房企凭借地缘优势,以大本营为核心,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以中国奥园为例,立足于大本营广州,近些年来向周边城市延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首入佛山、2015年进驻深圳,2016年布局惠州,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其在湾区布局的城市总数已达7个,土储量为358.56万平米,占集团总土储的24.48%。

这些本土企业在当地拥有着较好的口碑,本土优势突出,对区域内城市更有渗透力。以深圳控股为例,在其大本营深圳,其现有项目主要分布于罗湖、福田、南山等板块的核心区位,2016年末其在深圳的土储量已达141.46万方,未来集团还将通过深化与母公司合作,同时加强与深圳广电、地铁、巴士、报业集团等国企的合作来积极拓展深圳的土地项目。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备注:

1.龙光地产2016年末湾区总土储不含收并购及城市更新

2.深圳控股2016年末湾区总土储为深圳区域计容建筑面积及占比数据

龙光布局湾区3145亿货值,多渠道低成本拿地

龙光地产成立于汕头,2003年就进军深圳房地产市场,2011年总部搬至深圳。龙光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发展,除了核心的深圳,还包括广州、佛山、中山、惠州、顺德、东莞、珠海和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9+2”城市群不谋而合,2016年末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开招拍挂市场总土储便达到702.35万方。

步入2017年,龙光再接再励,先是在香港、惠州斩获两幅地块,而后又新进入肇庆,湾区布局更加全面, 截止2017年6月30日,其在湾区公开招拍挂市场总土储为752.60万平米,此外,加上收并购及城市更新类项目,累计的总土储已达1830万平米,对应的权益货值高达3145亿元,占比逾80%。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中,深圳可谓是重中之重,权益货值高达1347亿元,占比为42.83%。而且源于多年深耕的经验,龙光在项目的地段选择上也极具前瞻性:企业目前布局在深圳的八个项目均位于地铁上盖和沿线物业,交通的便利性大大提升项目的溢价空间,因而2017年上半年龙光在深圳区域的销售单价也一举突破了4万元/平米。

图:龙光地产位于深圳的八个项目分布情况

2018年看各大房企如何布局

除了在湾区储备了较多的土地资源和精益求精的项目布局之外,龙光的另一优势在于较低的土地获取成本。2017年上半年其在公开招拍挂市场的平均土地储备成本仅为4680元/平米,只占其平均售价16213元/平方米的28.87%,土地成本远低于同业。

而之所以能不断压低土地成本,主要源于其在积极的开展收并购和城市更新类的业务。截止2017年6月30日,在其3880亿元的权益货值中,有2040亿元均为收并购及更新类项目,占比达50%以上。

通过旧改和收并购的方式,龙光一方面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从而降低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后期销售提供了较大的溢价空间,改善企业整体的的盈利水平。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各大房企争相扎推大珠三角地区,除了传统的地产开发外,从城市旧改到长租公寓,从产业小镇到海洋经济,几乎各个领域皆有涉及。事实上,大湾区概念的提出带动了各相关领域的发展,为房企们提供了绝好的多元化业务拓展机遇和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