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伊川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伊川县高山镇谷窑村,地处伊川与宜阳之间的丘陵地带。据记载寺院始建于元朝惠宗至元年间,盛于清代乾隆、嘉庆,2008年列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为中国传统四进式古建筑群,现存三进。山门前有青石地基,似为山门的旧址,台阶处留存鼓形石栏一对。

洛阳伊川大觉寺

大门下有辟邪纳吉的石狮一对,特别之处是那雕有图案的石门槛,门槛左右有瑞鹿,中间倒三角图形中似是仙鹤一只。估计此物原为寺前石栏的一部分,后修山门时移做门槛用,倒也更显和谐。

洛阳伊川大觉寺

洛阳伊川大觉寺

山门从外面看似无恙,但实为危房,后墙门上有角钢临时固定支撑。

洛阳伊川大觉寺

进山门第一重大殿是伽蓝殿,殿外左右有两通残碑,分别是洛川性公和道然经公和尚的墓碑。

洛阳伊川大觉寺

洛阳伊川大觉寺

洛阳伊川大觉寺

伽蓝殿台阶下散落的青石构件,花草幽香,引玉兔不思寒宫。

洛阳伊川大觉寺

第二重大殿是三胜殿,门旁有文物部门的介绍:三圣殿也叫中佛殿,初建于至元十九年(1279年),明洪武和清乾隆年间均有修复。

洛阳伊川大觉寺

殿前有一石刻造型,估计是和尚塔的遗物。

洛阳伊川大觉寺

三圣殿后面是一座六角凉亭,造型典雅,中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谷窑村重修大觉寺校舍纪念碑,文中特别提到要保持古建筑之特色,后询问得知,寺院曾作为校舍使用。

洛阳伊川大觉寺

最后一重大殿是大雄宝殿,大殿明显较前面几座新,寺院中做义工的大娘介绍是通过省级文物保护经费刚进行了修缮。

洛阳伊川大觉寺

大殿山墙还保留原古风貌。

洛阳伊川大觉寺

修缮看来确是修旧如旧,缺损的窗户也未修补。梁上的木质构件比前殿的精美,雕有兽首绘有图案。

洛阳伊川大觉寺

原大雄宝殿后还有一重殿现已损毁,后山上是历代和尚的塔林,也已毁,前文提到的两位和尚墓碑等物均是从后山移至寺内。

寺院的西厢房也已重新盖起,虽然也是灰瓦木窗,但修缮后的效果明显与大雄宝殿不同。说起此事,村里的大娘说原来西厢房主要为香客、义工暂住的地方,因常年漏雨无法住人,所以按照住人的标准进行了翻建。另外文物保护经费不包含厢房,资金均是村民自筹,所以翻建也应该没有经过文物部门把关,略显遗憾。

洛阳伊川大觉寺

东侧厢房情况较好,中间几间是佛堂,其余为厨房及住人之用。

洛阳伊川大觉寺

其中有前廊的佛堂门口有一通乾隆年间古碑,内容是创建送子观音堂,碑文用行草书写,体现了极高地书法和镌刻水准,绝对是寺内的宝物之一,但不知为何没有立在院内,而是斜靠在墙角。

洛阳伊川大觉寺

靠北的地藏殿墙上镶有民国时期的一块碑刻,上书“勤脩教室”,题跋是校董候亚铃被王勤脩对教育的热心所感动,特为莘莘学子加盖四间校舍。看来自民国起,大觉寺就作为校舍在使用。

洛阳伊川大觉寺

大觉寺为硬山式古建筑群,虽然等级不高,但在规模及保存完好度方面在伊川境内占有一席之地,此外行草的碑刻也颇为少见。这些主要得益于近百年一直作为校舍使用以及村民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临近晚饭时间,做义工的大娘自豪地问我,来看我们的文物了?不必我回答,大娘已经露出自信的笑容。远处已在招呼义工们开始吃饭了,大娘依然热情的说,汤都烧好了,多着呢,喝了再走吧,有馍啥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