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原子弹计划比美国还要早,为何始终没有造出原子弹?

八戒逗你笑



要说最先开始造原子弹的国家,还是德国,而且当时德国原子弹几乎快要成功研制,最后却被美国超越,不知道是不是上帝不想毁灭人类,让美国抢了先。

在二战前夕,世界科技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德国,当时世界最顶尖的一批物理学家都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包括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海森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还有年轻有为的波尔,等等。这些物理学家成为德国的金字招牌,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者都想来到德国,就像伊斯兰信使都想到耶路撒冷朝觐一样。



1939年,开启核战争时代的标志性实验——核裂变实验在德国取得成功。 德国随即开始秘密研制原子弹,当时大批科学家参与研究。但是,德国的一个做法却让其痛失大批科学家——下令逮捕犹太人,这也许是上天不帮希特勒。当时德国的科学家里有许多都是犹太人,包括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由于当时美国没有参与作战,这些犹太人迫不得已只能辗转到美国定居,于是,世界的科学重心又开始发生转移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学术中心

辗转来到美国的这些科学家,联名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要求美国开始制造原子弹,如果被德国抢先,那将会是人类的灾难,随即代号“曼哈顿计划”开始实施。这些科学家也不辱使命,抢先研制出原子弹。

从今天来看这件事情,似乎希特勒运气有点差,否则最先研制出原子弹的一定是他。

一场战争,把一个国家的人才都打没了,个人觉得这才是最可惜的。


梦里如曦月

早在1937年,爱因斯坦的亲密朋友,日本理研科学家仁科芳雄就已经制造出,直径65厘米的23吨级回旋加速器。1941年5月,日本陆军找到仁科芳雄希望他可以为陆军研究终极武器:原子弹。 当时日本陆军原子弹计划的代号是NI,仁科芳雄很快在1944年制造出200吨级150厘米直径回旋加速器,随后就研制出热扩散设施。



在仁科芳雄的实验室当中,有100多名研究员,其中就包括了朝永振一郎、坂田昌一、武谷三男等等,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仁科芳雄却把研发原子弹的任务,相对随便的给了当时只有31岁的竹内柾教授,轻描淡写的说:军部说利用核裂变,让我们做成炸弹,就要一下。其实竹内柾教授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射线的。



他所研制出的热扩散设施在1945年4月的美军一次空袭中被

炸毁而夭折。后来战后近20年,竹内抱怨说;美国投入了庞大资金,集中几千优秀的人才,当做国家最大事业,来研发原子弹。而日本则随便全权给了一个31岁的年轻人来做,由此可见政府对其不够重视!



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日本作为岛国,没有铀矿,就连做基础性实验的铀矿石都不够。日本军队开始在所有占领区到处搜寻铀矿,但是毫无所得!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原子弹是一种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成果。日本虽然研究比较早,但是由于国家的不重视,以及国土资源奇缺,缺乏必要的实践使用的矿石研究原料,原子弹的研究进度总是止步不前。即便再给日本10年的时间,如果找不到铀矿石,原子弹也无法研究。

二战日本不投降,也只有被炸的份。


夕缘

揭秘日本制造原子弹的“仁计划”,还好没成功,否则将是灾难!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二战的烽火席卷世界各地,除了战场上的较量,另一场以原子弹为核心的科技较量也异常激烈,而遭受过两枚原子弹袭击的日本也曾有着一个原子弹计划——“仁计划”!

  

  (图)原子弹

  当时,日本也非常关注核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海军和陆军两方面都曾提出过研究的计划。日本海军方面,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原子能作为航母的动力源,但是经过一番的研究和论证,他们认为至少要10年才能完成计划,于是便放弃了。陆军方面,以仁科芳雄教授为主导,则提出了这个“仁计划”。

  仁科芳雄的“仁计划”和美国“曼哈顿工程”十分类似,武器设计开发与生产铀235同时进行,经过一番研究,他认为计划具有可行性,并提交给了当时已经成为首相的东条英机。东条审阅了报告后,很兴奋,承诺凡是计划所需要的资金、材料、人力,都要优先拨放。仁科则说,“人有了,只是缺乏铀,希望军队帮助我们搞到铀。”

  

  (图)仁科芳雄

  从1943年夏天起,日本派人找遍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但搜寻的矿石都不含铀。于是,日本向德国求助。希特勒还真够意思,派了一艘潜艇将一吨铀矿运往日本,但它在马六甲海峡被美军击沉。此后,德国渐渐在欧洲战场弱势,也就无暇再顾及日本了。

  1945年春,日本分离铀的实验开始出现了成功的迹象,很多成员都欣喜若狂,但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此时,美国已经开始把空袭日本作为一种日常工作,4月13日,罗斯福总统去世,这一天美国排除了160架B-29飞机轰炸东京,航空技术研究所49号楼被炸毁,里面有“仁计划”实验室和铀同位素分离器。至此,“仁计划”组已经无法继续研究。

  

  (图)美国空袭东京

  此后,项目组转移至京都大学的实验室继续研究。7月22日,荒胜文策等几位物理学家与海军代表举行会议,这些科学家向海军将领说:“从理论上,制造原子弹是可能的,但根据各方面的情况,要想在当前这场战争中使用原子弹,谁也办不到。”讽刺的是,两周后,美国的原子弹就在广岛爆炸了

  几天后,日本军部大本营对仁科芳雄等科学家说:“我们将在长野的山下用花岗石为天皇陛下建设一个地下堡垒,一旦美军登陆,日本军队和民兵将不惜任何代价坚持6个月。如果你们能在这个期间制出原子弹,我们就可以把美军赶进大海,保全天皇和我们大和民族。”仁科芳雄终于回答:“不要说是6个月,就是6年也不行。我们没有铀,也没有电,我们什么也干不成。”

  

  (图)广岛原子弹

  就这样,历史无情地宣判了日本“仁计划”的彻底破产,而人类也避免了一次更大的灾难。


二战中的日本军事发达,人才,科技实力雄厚!早在1938年德国科学家发现核裂变之后,许多发达国家的科学家都认为,核裂变这是一项重大的军事用途。早在美国之前,在1939年呢日本科学家仁科芳雄就在日本国内提出制造原子弹的设想,但是日本国内政府一直没有实施研究,

在日本政府开始研究核武器时,日本军方才了解到自己缺少铀矿石,并向日本管辖地区问到能否提供铀,日本本国只能提供两顿铀!就连自己的盟友德国问日本人能否提供铀,

在1944年的日本 只制造出一颗米粒大小的铀235炸弹。其制作原子弹实验室也被美国军队摧毁。



误判美国只有一枚铀235炸弹

1945年8月6号,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的小男孩儿炸弹爆炸后。日本国内政府手足无措。

科学家仁科芳雄和其他科学家赶紧召开专家小组会。他们认为这种铀235炸弹成本极高。美国最多只可能造出一枚,但在随后的8月9号,日本的长崎又收到一枚原子弹爆炸。并且受到美国人威胁,如果不投降,还会收到几十倍的原子弹攻击!


二战后,美国的制裁

二战后日本战败,和美国签署条约,条约显示,日本不能拥有军队和核武器,美国控制了日本军队的发展,只要日本有越界的行为,美国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根本就不可能制造出原子弹。只让日本制造一下自卫队。所以日本人对美国的仇恨还是很深的,只要美国放松两个月,或者半年,日本就可能会造出原子弹。到时候第一个遭殃的就是美国。

所以日本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制造出原子弹。如果日本比美国先作出原子弹。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


军事无尘君

1945年8月,为了迫使日本投降,同时震慑苏联,美国先后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极大的震慑了日本高层,再加上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兵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日本最终宣布投降。

但是有一点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那就是日本的原子弹计划其实比美国起步早,那为什么日本什么也没有研究出来,而美国却吧原子弹研究出来了呢?

时间倒退至1941年,此时的日美矛盾已经完全公开,美国对日本资源禁运和经济制裁。

1941年春,日本一方面与美国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启动了自己的原子弹计划,在原子弹计划的准备上,日本时间是比美国长的,但是原材料的匮乏是限制日本的一个重大原因。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经过计算研究原子弹需要至少两吨的轴矿石,而截至东条英机卸任日本首相的时候,日本合格的轴矿石才不到十公斤,日本只好派出间谍,通过各种黑市的购买,这也才弄到了130公斤轴矿石。离目标还差得远,最后在德国战败前夕,希特勒同意对日本进行轴矿石,1945年一艘德国潜艇载了560公斤轴矿石,目标是日本,但在途中,德国就已经战败了,潜艇的艇长就命令投降美军。

1945年五月,苏军占领了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七月,美苏英三国元首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炸成功,杜鲁门总统先炫耀了一番,然后就发出命令,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美国的第一个目标是广岛,广岛对日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城市,既不是工业城市,也不是政治城市,目的是为了震慑日本投降,而日本以外美国就这一颗原子弹,硬着头皮死扛,后来美国决定轰炸日本重工业城市,小仓,在轰炸机飞行的途中遇到了日本飞机的阻拦,美国政府临时改变主意,轰炸日本海口城市长崎,长崎是日本的造船基地,对日本来说损失是巨大的。

从而导致后来日本被迫投降。


海子张枣顾城

据资料介绍,在原子弹的研制方面,最早是德国提出来的,英国人随后跟进,接着是日本人,后来才是美国人。但前三个国家都没有研制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反而抢先研制成功了,并最终运用到了日本,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9日,向日本长崎投放了第二颗,造成了日本近10万人死亡,直接促成了日本的投降。

在时间上,日本的研制计划始于1941年,美国的始于1942年,日本的研制计划确实早于美国。那为什么日本没有造出原子弹呢?

首先日本是个岛国,它本身缺少铀矿,为此,日本人跑到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等地寻找铀矿,甚至请求德国这个盟友帮忙,用潜艇秘密运送铀矿,可惜被美国人击沉了。

当然,原材料这个还不是主要原因,因为那时通过黑市仍然能够买到一部分铀矿,用于理论研究还是够的。最主要的是缺少像美国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物理学家,说白了就是没有人才,那时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这直接导致日本连制造原子弹的计算公式都没有突破。

另外,跟德国、英国和美国这些老牌的工业强国比起来,日本毕竟是新兴国家,工业基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造原子弹最主要的设施——离心机,日本就造不出来。其实,也不是造不出来,而是造不出高转速、能分离出武器级浓缩铀的离心机。

所以,日本对于原子弹的研究,一直处于纸面上。


东方谈武器

因为日本资源短缺国土领域不大无法来尝试.还因为日本外交较少有的材料没有,还因为日本经济不是很发达资金短缺不够用,还因为日本有可能只是计划而没有能力制造原子弹.原子弹的破坏力十分强大,只需一颗原子弹就可以毁掉一个城镇.


用户93883103554

原子弹好造,因为理论早就发表了,但是原材料不好弄,核裂变最好的材料是铀235,当时美国已经封锁海上了,别说核材料,就是连在东南亚掠夺的石油、橡胶、钢铁等战争用的原材料都无法运回国,更别说核原料了,所以日本必败无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