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馆、小饭店和外卖到底有多脏?只能说没有最脏,只有更脏!

关系不错的同学初中毕业就一直在外面折腾,前几年听说在深圳站住了脚,经营一家很小但生意不错的餐馆。店面毗邻工业区,但稍远有新的快速发展起来的部分写字楼,人气原来越旺。近期又盘门面又招人手的扩大了经营。

去那边旅游顺带看同学,接风的饭局就在他那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能算小的餐馆里。亏得不是正饭点去的,食客却不少还。此起彼伏外卖叫单电话,排单吆喝,送餐员小哥的催菜,食客的交谈不时喊加菜加酒,完全是一幅生意火到爆的场面。饭局上同学陪着应付了几口满是抱歉的钻去厨房帮忙了。乐得自在吃喝的我发现菜品口味还不错,也难怪这么好的生意。吃完还没见同学回来,想参观下他们师傅怎么做菜,一时好奇也跑进了厨房。

2个灶台同时有师傅在做菜,我那同学正在一灶台充当师傅忙乎着,靠近了边聊天边看他上下翻飞着炒锅。正聊着,菜加进去一把辣椒了,一阵猛烈呛人味道弥漫开来,我是避开去连打几个喷嚏。同学却看我一眼说自己习惯了,一般气味呛起来没太多感觉。接着猛一个大喷嚏直接对着炒锅喷了去,刚吹了牛也许有点不好意思,对自己那个喷嚏调侃“加点料”。质疑为什么不避开正在炒的菜,满不在乎的回答,哪有炒菜师傅打个喷嚏还要避开的,常事了。

在同学那呆了两天不到,但对他的餐馆,尤其是厨房有了深刻的认识,附带也了解了餐饮业一些可怕的内幕。

为了追求量大价更低的批发价,下等货色鸡肉是冰冻大袋大袋买来的,放冰柜一般都要超过1个月到2个月。仔细看骨头有部分都是黑的。平日里你去一些小炒店、特色木桶饭、煲仔饭那些店,吃辣子鸡丁、小炒鸡块这样的菜,会发现鸡骨头有带点黑就是这个原因了。猛火过油炸过后不会吃出任何异味。

鱼只要没有变质发臭,一点点异味也是无妨的,都能煮成一道好菜。就算颜色变红,过油一炸,什么也看不出。以后但凡和炸鱼有关系的菜式我都不敢在外面乱点的。

猪肉类菜式是餐馆销量最大的,基本都是低价收购劣质肉。下午新鲜肉卖不完的摊贩,猪肉批发点每过几天都有一批的没及时卖出去不怎么新鲜的肉,都和这样的小餐馆有出售联系。这样的肉以前还有个去处就是做腊肉和香肠。至于用来做菜用的肉沫,来自更多的摊贩出售猪肉时留下来的边角碎料,可以做汤,做“蚂蚁上树”,做肉丸和蛋饺这类菜。这些不新鲜的肉、边角剩料加上点我们从没听说的人工色素,高弹素,肉香王啥的(我们都知道的一滴香是这些人工化学调味品中冰山一角),做出来依然是色香味十足的美味。

还有就是鸭肉中主加牛肉汁腌制,辅之上面提到的化学调味品;把来源不明的肉类加入羊油浸泡,依然添加化学调味品。店里的牛肉、羊肉就这么出来了。

小菜,叶子菜这类的不会像在家里做饭一样的还要水洗几遍。稍微在使用过多次的一盆水里浸泡一下就拿出下锅那是算很卫生的,更多的是一忙起来就这么下锅。肉类从来是直接下锅,老同学称之为保鲜,再说深圳的水很贵啊。

最恐怖的是餐馆用油。老同学说到这个有点神情怪异,声音低沉。这是害人!不是我想用地沟油。全区的小饭店、外卖,应该说起码是全深圳的小饭店、小餐馆还有他们做的外卖,都在用地沟油。食料中油料开销成本是搞餐饮的支出大头,别人都用,我不用,这么激烈的竞争,别说赚多赚少,不用就要被人挤垮的。查这个油风头紧一阵松一阵,没人来送就说明有查这个油,来送了放心大胆用就是了。

参观了店里的半人多高蓝色油料桶子,打开没有我想象里的异味,但也没有多少油香。舀出来看比一般油色略深,也看不出任何异状。炒菜的时候叶子菜小菜类的不用油炸,其它菜多多少少要过油炸一遍,这样会导致菜品油重,但是可以在不影响菜的品质前提下熟得更快。反正油便宜,应该是不会心疼的。“你不知道饭点外卖高峰那些送外卖的催你催得要命一样”老同学说:“他们有赚我们更也有赚,只有速度更快出菜”

小餐馆、小饭店和外卖到底有多脏?只能说没有最脏,只有更脏!

老同学安慰我,这两天吃的,平时他们自己吃的都是另外的好油,食材也是另外准备的,自己吃也用心搞得好点。我没有在他这吃第一顿饭就吐出来肯定是后来看到了自己吃的是他们店另外准备的食材和做法。问题是看过这些脏乱和地沟油的内幕以后,还敢去小餐馆吃饭,去点外卖么?!确实要考虑多在家做饭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