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这么说你懂了吧!

首先请大家理解一个前提,不要把单独的商品房看做一个个体,而要将整个市场的房子看做一系列信贷资产标的。也可以说单独的房子就是一条条小小的现金流而非资金池。

那么,正常情况下国内房地产开发的资金运转过程大致如下:

房价?这么说你懂了吧!

如果将资金看做以地产商为中心运转,蓝色箭头为资金流出,橘色为流入。

银行购房人实际是单独的借贷关系(住房抵押),画图时为了方便理解我也标出来了。

如果按国外评级的方法,将商品房看做有价证券。销售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资金流正常。可以获得较高的评级(比如一线城市或各城市繁华地段的房子)。

但如若出现滞销,这些房子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在开发商手中的价值便会降低。从而难以及时兑付银行等机构发放的的贷款或自己发行的债券。致使评级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去库存之前三四线城市或偏远地区的新建商品房)。

但有办法,政府通过货币化棚户区改造,将货币投放到市场,百姓在以现有住房交换到现金后用于购买新房。此刻,房子的金融属性得到最大化表现。于是水涨船高,房价上升的同时去库存政策得到有力贯彻实施。

同时,因为价格的上涨预期,原本滞销的房子,资产评级被极大提高,于是出现排队抢购等现象,形成正反馈。

而这个评级,是谁赋予的呢?

至此,如本文题目所说,房地产市场完成了一桩极其宏大的交易:将市场上参差不齐的商品房堆砌在一起,做成一个混合型CDO,然后卖给广大购房者。结合国内没有个人破产的情况,漂亮地化解了一系列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今天国内的房子(尤其是去库存任务重的城市)和当年美国CDO产品的共同之处:

价格高位锁定,不能降价卖。降价就改变了市场预期,买涨不买跌。

政府,银行(和开发商)联手通过舆论保护价格。

不同之处在于:待资金涌入后,地方政府采取了冻结交易的手段,锁定了价格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现如今各地的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前期用极其宽松的政策招引人才,可以理解为变相打开限购,价格会有一个快速拉升。过一段时间政策主动或被动收紧,进入的资金被锁死,开始严厉调控。用和朋友交流时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来了就给你捂里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