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紧急时刻,惠州医生万米高空成功救人

点赞!紧急时刻,惠州医生万米高空成功救人

施救现场。 (图片由南航空乘人员提供)

万米高空乘客突然晕倒

“我们互相看了彼此一眼,确认过眼神,不约而同举手,从座位上站起来。”孙莲莲说,此前她多次处理过产妇在路边、出租车上分娩的事情,但在飞机上施救还是第一次,内心当时有些忐忑。

机舱过道变成急救室

“当时这名乘客非常虚弱,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呼唤无应答,脉搏很细弱,第一次给她测血压都测不到。”护士长马金红回忆说,大家把患者转移到过道上,就地平卧,准备施救。此时,机舱过道就是急救室,南航提供了急救设备,包括血压计、氧气瓶和毯子等。

此时,空乘人员告诉孙莲莲:抵达深圳还需两个多小时。乘务长也来询问旅客情况,是否需要紧急迫降。“说实话,那一刹那我心里是紧张的,我们医护人员的判断可能影响整个航班上所有乘客的行程。”她表示,如果施救后连续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有好转,就不需要迫降,反之就得随时迫降。

5分钟,10分钟……第二次、第三次监测血压、呼吸、脉搏时,虽然有所好转,但患者血压仍较低,空乘人员与医护人员都揪着心。“暂不迫降,先观察。”孙莲莲回答乘务长。医护人员不断安抚患者,并协助她调整体位,继续施救。

15分钟后,血压、脉搏恢复正常,患者终于发出微弱声音应答医生。

几名医护人员回到座位时,一旁的旅客纷纷打听,还为她们的举动拍手称好。空乘人员连声说“谢谢”,并为她们送来“迟到的”餐点。下飞机前,孙莲莲又多次来到患者身边查看情况,并整理抢救记录以备交接。

患者致信感谢施救团队

原来,这名旅客小卢是在北京就读的研究生。她说,当天独自一人飞深圳,起飞没多久,便觉得头晕,想要呕吐,跟空乘人员要了清洁袋,没过几秒就晕过去了。“不知晕了多久,醒来的时候,空乘人员已经拉着我的手,帮我按虎口,并问我是否需要广播寻找医生。”小卢说,当时她浑身被冷汗湿透,没有力气说话,提起一口气,同意了空乘人员的建议。

▲对话孙莲莲

医生时刻被人需要

孙莲莲:确实是第一次,按理说我不应该紧张,但不知道是因为舱内气压问题,还是觉得高空没有安全感,不像在其他交通工具上那样,救完人回到座位上后我们都还有点紧张,感觉头晕目眩。

孙莲莲:我们参与过多次急救,有基本判断能力,但我们又处于一种陌生的环境,加之飞机上医疗设备有限,对患者有些担心。说实话,乘务长过来问我们是否需要紧急迫降或返回时,我非常紧张,因为可能我的建议直接决定了所有乘客的行程安排,确实压力山大。

孙莲莲: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那种环境下,相信所有医生都不会犹豫。这次经历,也是我从医10多年的第一次,我深切感觉到:医生是个时刻被人们需要的职业,以后要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