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吃瓜果,孩子才不會生病

中醫裡有這麼一件趣事:一個學有所成的徒弟要下山行醫濟世,師傅為了考驗他,讓他上山去採一味不是中藥的“藥”回來。徒弟上山後,失望而歸,回來對師傅說,看世間萬物都是藥。師傅很高興地說:“你學藝已成,可以下山去了。”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藥無處不在,不單單是藥房裡的草根,樹皮是藥,就連我們平時吃的瓜果蔬菜也都有藥性。如果您忽視了食物的藥性,就容易病從口入,爽口的菜也會成為致病的因素。成人的脾胃是這樣,孩子的脾胃弱,更是如此。

怎樣吃瓜果,孩子才不會生病

比如說,一個五六個月大的孩子吃了1/4個蘋果榨的汁,就開始拉肚子.再比如說,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吃了半個蘋果就開始消化不良.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剛吃完飯就吃了一個大蘋果,結果吃得上吐下瀉,引起急性腸胃炎.這樣的情況,生活中很常見,這就是忽略了食物的藥性而導致的.

很多人說傷熱了要多吃良性的水果.著涼了要多吃點熱性的食物,其實,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說法.無論什麼樣的水果,吃多了不但治不了病,反而會讓人生病.所以給孩子吃的時候您要掌握一個量的問題.

幾千年前,中醫藥典就對好多食物的藥性進行了記載.比如說《別錄》中對蘋果的藥性是這樣說的:“甘、涼,可生津,潤肺,除煩,解暑,開胃,醒酒,多食令人臚脹,病人尤甚。”這就是說蘋果既是食品又是藥品,適量吃能給人治病,吃多了就會使人腹脹。

再比如說羊肉,《別錄》中說它本來是溫補的食物,可以祛胃寒、補腎,但如果您體內有實火,大便乾結、不通或口腔潰瘍,那再吃羊肉就成了加薪助燃,吃得越多,病得越重。另外,中醫認為,通過食物來治病時,多以鮮品為上。比如說山楂,藥房裡的山楂都是切好了加工成飲片,都是經過乾燥的,藥性遠不如新鮮的山楂。

《本草綱目》中記載:“山楂多食耗氣,損齒,易飢,便溏,空腹及贏弱人或虛病後忌服。”難怪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瘦小虛弱,胃口不好,聽說山楂能消食,就給孩子吃了不少,結果吃得孩子拉肚子,身體越來越虛,卻不知道是這小小的山楂惹的禍。

其實,像瓜果之類的都是鮮品,大多數只有生吃才能體現出食物的藥性,中醫講:“小兒髒氣清靈,隨拔隨應。”意思就是說,食物的藥性在孩子身上更容易體現。

怎樣吃瓜果,孩子才不會生病

比如說,孩子吃涼的東西稍微一過,脾胃就會受寒,引起腹痛、噁心,甚至是嘔吐。熱性食物吃多了就會上火、便秘甚至口舌生瘡,而這些情況在不同體質的孩子身上又有不同的表現,但總體的原則是瘦的、體質弱的孩子宜溫不宜涼,而肥胖、溼氣重、易上火的孩子的則是宜涼不宜溫熱等。

食物有藥性,所以吃的時候也應該像吃藥一樣。飯前或飯後都不宜吃。同樣都是吃蘋果,有的孩子吃了沒事,有的吃了就會生病,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時候不該吃。

我在飯店裡吃完飯後,很多人經常會叫服務員上點水果,說是油膩的東西吃太多了,要清清口,這完全是錯誤的。吃完飯後,我們的肚子裡本來是熱呼呼的,緊跟著又吃進去涼涼的水果,一會兒涼,一會熱的,脾胃很容易受傷。

很多孩子生病都是因為吃東西不當造成的,所以您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基礎的飲食保健知識。這也是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醫生的前提條件。

怎樣吃瓜果,孩子才不會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