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这道福州名菜体现了福州和福州人的什么特色?

胡文钦

佛跳墙是福州传统的名菜,也是满汉全席里很重要的美味之一。佛跳墙的选料精细,调味丰富,用料大都很珍贵,皇家的佛跳墙,以海参、广肚、鱼翅、鲍鱼、鸽蛋、火腿、瑶柱、蹄筋等20多种山珍海味为原材料,加骨汤、绍酒等辅料和多种香料精工调配,再将荷叶密封于坛子中,用文火慢慢煨制而成。

佛跳墙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味道鲜美绝伦。关于佛跳墙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其成菜于1876 年(清光绪二年),福州扬桥巷官钱局的一位官员,在家宴请福建布政司周莲,其绍兴籍妻子下厨制作“福寿全”一菜,周莲吃后赞不绝口,于是命衙厨郑春发仿制。1877年,郑春发离开周府,在福州创立了著名的聚春园菜馆,福寿全成为主打菜,轰动一时。因为福州话里“福寿全”与“佛跳墙”相似,很多人听成了“佛跳墙”,店家遂改了名字。彼时,有“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诗句,令佛跳墙的名声更大。

此外,费孝通先生考察认为,佛跳墙是“乞丐菜”。乞丐每天提着陶钵瓦罐四处讨饭,把讨来的各种残羹冷炙倒在一起烧煮,香味四溢。据说高僧玄荃闻到了香味,禁不住跳墙而出,这道菜得名“佛跳墙”。

闽菜起源于福建省的泉州,这里物产资源丰富,民俗特色鲜明,饮食文化各异,泉州人民在海外交通的拓展与迁徙,以及和平共处互相包容的宗教信仰,都为闽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如今,佛跳墙已经不单单是福州的一道名菜,也是闽菜的代表。它的原料、做法、口味等,处处体现了福州和闽菜包容、多元的海洋文化。


虾吃

擅长营销。攀龙附凤的扯上一些典故,再臆测一些特殊功效,迎合了政商需求,然后身价倍增!是一个成功的菜!有阳春白雪的身世,有皇门贵胄的身价,再有下里巴人的功效,贴上地方特色标签,有面有里,不吃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